构建企业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机制
2020-03-28蓝骏东
蓝骏东
[摘 要] 目前,多數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企业参与。高校应该逐步构建起企业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机制,让企业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岗位体验平台提供和大学生创业规划指导的各个过程中,更好地提升指导质量。
[关 键 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148-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涉及大学生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行业和岗位、如何做出职业定位等环节,有的环节可以由高校直接完成,但更多的环节需要由相应的企业提供信息、平台等资源来完成。然而,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进行,教育指导效果有限。
一、非企业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内容脱离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大学生在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后,和行业及岗位接触,充分体验并获取反馈信息,进而形成职业规划的过程,大学生只有更清晰地认识行业的现状、发展、上升通道与自身特质及能力的匹配程度,才能更准确地定位自身,更合理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基于行业岗位的现实和需求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才更有利于学生实现更优质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而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多与岗位匹配程度更高的优秀人才。
然而,当前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的各模块内容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课时数有限,内容泛泛而谈,不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相关行业和岗位的现实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分类指导。课程结束后,学生不清楚特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不清楚相关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难以针对社会企业对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力量脱离企业专门人才
目前,高校一般由辅导员承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任务,课程师资力量单一、专业水平不足,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质量有限。首先,辅导员人数有限而学生数量众多,过高的生师比使得教师只能采用“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方式,以集中讲座的形式开展授课,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咨询和指导。其次,以辅导员力量构成的师资群体往往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知识,对职业和行业的情况研究不深。然后,该门课程一般不指定专门教材,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一般来源于从网络上获取的课件,没有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更新,内容枯燥乏味、陈旧老套。最后,多数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开设的硬件条件和经费保障支持不足,专门投向职业规划指导课程的经费基本没有或者偏低,使部分教师提升课程质量的积极性不高,大打教学质量的折扣。
(三)学生对岗位的理解脱离真实的岗位体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对行业和岗位的真实体验,只有进入自己所规划的职业,扮演起相应的岗位角色,观察过企业和岗位的日常运作状态,承担过一定的岗位任务,才能对岗位有更感性的认识。然而,目前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大多来源于课堂、网络以及和他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些信息尚不足以构建大学生对岗位的全面了解,容易造成职业规划的偏差。大学生只有到了大四的毕业实习阶段,才有机会进入相应的岗位进行职业体验,一方面体验的时间过晚,使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和调整阶段显得仓促;另一方面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所能获得的反馈只有企业对自身态度和能力的几句简单评语,鲜有能获得自己与职业或岗位间是否匹配的信息反馈。
二、建立企业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企业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现有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以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理论教育内容为主,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集体讲座式”的单向教学方式,指导形式和方法都比较单一,针对特定专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少,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相关专业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邀请企业中有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员工参与各个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在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建立阶段,可以邀请企业开设主题讲座,介绍行业发展动向、行业的一般岗位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让大学生对行业所要求的核心素质有清晰的把握;在二、三年级的调整与发展阶段,学校可以与有成熟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企业合作,引入企业中流行的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兴趣、个性、能力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度;在四年级的职业准备阶段,可邀请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进行求职指导,让大学生体验企业中流行的面试形式,掌握求职技巧。
(二)建立企业导师参与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师资队伍
现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由年级辅导员担任主讲教师的一对多的“粗放式”教学,单向式地传播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传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学校可以积极邀请企业内部富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凭借其对自身行业的职业特点、企业管理方式、员工教育培训等内容的长期摸索与深刻理解,组建职业生涯指导的导师团队,以小型主题讨论会、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导师面对面等形式,通过与一线企业从业人员的近距离交流,获得对相关岗位工作状态的感性认知,接受更具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职业生涯引领计划”(“LEAD计划”)是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导师制”的一个生动实践。该校通过邀请具备丰富职场经验的校友担任学生职场导师,以“导师公开课活动”为学生讲述导师的职场感悟,以“一日助理”项目让大学生以助理的身份近距离观察企业日常,实现了“导师制”的精细化、个性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建立企业资源支持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项目平台
1.搭建学生体验行业岗位的平台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一个学生能够充分融入相应的行业、岗位,获得基本的职业认知,进而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过程。因此,学校应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根据专业实际,在相关行业领域寻找数量足够的代表性企业,与之建立长期的见习、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大学二、三年级就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规划融入特定的职业岗位,在其中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文化、用人要求和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自身兴趣、个性、能力和行业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同时,当学生结束实习见习任务后,学校在要求企业评价学生态度和能力的同时,还应要求企业从“人职匹配”的角度评价学生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学生在岗位上的发展潜力等,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2.打造企业资源支持的校园专业技能竞赛
目前,高校校园专业技能竞赛普遍是高校一方的“独角戏”,在比赛内容和形式上,更多是课堂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鲜有将专业技能比拼与解决当地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指导力量上,更多的是依靠专业课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鲜有将企业中特定岗位的一线从业人员聘请为赛事指导专家。学校应该积极寻求自身专业设置与解决当地企业实际问题的契合点,以此为着力点,调动企业资源支持校园专业技能赛事。一方面可以邀请当地企业为专业技能赛事“出题”,或是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困难,或是改进生产流程、工艺质量,或是为特定产品策划营销,让专业技能赛事聚焦企业实际;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富有经验的从业者作为赛事的指导专家,参与技能赛事的赛前培训、赛时指导和赛后反馈。要把校园专业技能赛事打造成校园、企业、学生的“大合唱”,让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成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与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学生展现自我与行业岗位体验相结合的有效平台。
3.创办由企业主讲的“企业特色班”
大学生要对自身进行更清晰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测评工具,更要对行业和岗位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进行系统化学习。“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不少高校倡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基于此,学校可以与相关行业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合作,开办“企业特色班”。特色班可以让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已形成较清晰规划、渴望进一步培养相应岗位技能的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特色班的课程由合作企业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发设置,课程体系应包含行业发展概况、企业文化、岗位现状和职业生涯、岗位实务技能培训、企业通用管理等模块,由企业中各业务模块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员工现场授课。课程结束后,由合作企业提供实践岗位,检验、提升所学岗位技能,并为特色班中的优秀学员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
4.建设由创业企业支持的大学生创业规划指导体系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不断普及,创业已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选项,但同时,“我是否适合创业”“我的项目是否具备创业前景”等问题常常成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抉择过程中的困扰。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创业指导显得尤为必要。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创业成功的校友和其他创业企业家资源,為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社会指导力量。首先,可以面向具有创业规划的大学生开办“创业先锋班”,在校内教师讲授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指导导师,以讲座、沙龙等形式分享自身的创业案例、分享创业文化和精神;其次,可举办创业计划竞赛,邀请企业家或风险投资人作为竞赛评委,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市场价值、运营模式、商业风险等要素做评价反馈;再次,可以与创业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助理”项目,让大学生以助理或实习生的角色参与到实体企业的创业项目中,在观察、体验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审视自己是否喜欢创业,思考自身的个性特质是否适合创业,同时积累创业经验。
三、结语
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应是高校、企业共同完成的。各高校应该借助校友会、行业协会、政府就业指导部门等社会平台,探索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将企业资源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更合理准确地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从而能够针对特定的行业和岗位,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更好地实现就业能力的提升,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李林,杨燕.基于企业需求的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5-29.
[2]王高合.企业需求变化与校企合作创新途径[J].经营与管理,2013(6):119-120.
[3]黄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索[J].池州学院学报,2013,27(2):153-156.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