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及评价设计
2020-03-28杨琳
杨琳
[摘 要] 首先对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开展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详细介绍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体系设计,最后对博物馆课程资源评价设计进行讲解,以促进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及评价设计更加完善,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博物馆;课程资源;评价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122-02
课程资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是学校未来发展建设的关键力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各种资源、师资力量和场馆。如果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建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城市和社区的各种资源进行建设,其中最具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之一就是博物馆。
一、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开展的意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需求。现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内容广、思维活跃,并且信息量较大的特点,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基础上,研发具有地域特色和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多项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形成泛在式学习方式
在学校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发展学校的空间,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教育资源,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延展性。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知识不只是局限于校园和课程中,更多的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在现阶段,博物馆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单一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博物馆学习课程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支持和帮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并且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观点,从而促进自己学习成果的多样化发展,以此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相对应的评价、鼓励制度使学生受到激励,从而成为热爱博物馆学习课程的主要力量。
(四)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
在现阶段的心理学中,“评价”是人类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的重要表现方式。在现如今的学习过程中,不应只将评价作为学习成果和目标,而应当融入思维发散训练和学习内容中。[2]因此,在项目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方式中,经常会应用评价量表,同时也是学生高阶思维形成和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设计过程中,也要对评价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课程教学任务和育人教育目标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体系设计
(一)课程任务
1.组织学生参加场馆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博物馆的基础使用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主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爱上科学,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3.组织学生通过制作作品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艺,使学习效果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4.通过制作作品评价和各种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通过课程建设使学生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接轨,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课程要求
1.开设两个层次的博物馆学习课程内容,即三年级以下为低学段,四年级以上为高学段。
2.博物馆学习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为研究性学习,以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为基础,知识竞赛为主。
3.博物馆学习课程的学习主题以科学、自然和社会为主,促使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三)课程内容
以博物馆为介质进行研究性学习。根据博物馆的馆藏资源,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当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主题内容的研究性学习。
1.低学段学生认识当地,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低学段学生可以通过宽窄巷子的历史、当地的历史、城市的变迁等内容,详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
2.高学段学生认识世界,發现真相
高学段学生可以通过自然界的大事件、历史变迁、物质世界的发展等内容详细了解世界,理清真相发展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三、博物馆课程资源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的需求,教师在前期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各阶段发展的表现进行等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过程的总评价,使总评价过程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全过程,同时又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3]
(一)表现性活动量规的原因
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某任务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可以使用量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学生每次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采用ABC抑或星级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而言:(1)活动主题。包括活动开展形式和主题需求。(2)评价内容。根据活动主题需求对评价进行细致划分。(3)权重设置。根據活动主题侧重点的不同,对评价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4)评价标准。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语言对每个评价指标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反映出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最好、较好、一般、较差等特点。(5)程度描述。详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6)评价主体。包括家长、学生、教师和社会。(7)评语建议。可以使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专项行为评价
学生在参加各项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并且也没有与之对应的相关评价标准。[4]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品质行为进行划分,在博物馆学习中设计对专注度的专项评价。具体而言:(1)在各项活动前,可以依据学生是否认真对待教师的要求进行划分,即学生能够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并且能够根据教师需求完成活动前期准备,等级评价为三颗星;基本能够了解教师需求,但不能够完全了解教师的活动要求,等级评价为两颗星;完全没有倾听教师的活动需求,不能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活动准备,等级评价为一颗星。(2)在各项活动中,学生能够认真听取要求,并且在活动中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全神贯注完成任务,可以获得教师三颗星的评价;大致明白活动要求,在聆听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但能够基本完成任务,可获得教师两颗星评价;完全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可以获得一颗星的评价。(3)活动结束后,不能够回忆和表达活动主题,三颗星;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两颗星;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未有足够的了解,一颗星。
(三)学生项目学习的综合表现评价设计
1.评价任务和内容
(1)内容:一项综合性项目设计。针对当地的起源和变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古代、现代、未来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并且结合博物馆优秀的馆藏资源,学习和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且激发对历史文化和多种文化发展并存的兴趣,能够在此过程中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2)学科:可以结合语文、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3)方法:在学习方法中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场馆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
(4)任务:能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起源;可以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并且能够独立展开主题研究;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探索,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阐述自身对历史发展的建议。[5]
2.表现性任务设计
(1)任务设计
第一层:了解当地的起源,认识当地历史文物的价值。
第二层:根据项目主题,选择课题研究方向,开展分组学习。
第三层: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内容、学习成果。
(2)指导依据
第一层:教师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进行探宝活动,促使学生对文物价值进行描述。
第二层: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并且要求学生之间合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
第三层: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汇报,展示地点可以在教室内或者全校开展,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报告会中,从而更好地提出建设性建议。
(四)评价制度和反馈
在开展项目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作为学习展示成果的重要方式,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各项表现。[6]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化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表现评价更加真实和全面,从而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使教师可以在评价设计中不断调整和修改,进而使评价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及评价设计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而服务,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域和地缘优势,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创造更多的泛在式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场馆学习机会,解决校内资源不足的问题,做好各项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和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延伸更多学习项目,要不断丰富评级方式,以评级为前提,以学习任务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育人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婉.博物馆学习课程资源及评价设计的探索[A].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4-60.
[2]陈丽.馆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3]严晓丽.博物馆地理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马俊.遗址博物馆使用后评价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6.
[5]刘栋.博物馆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72-78.
[6]李君.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