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跆拳道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0-03-28李海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7期
关键词:跆拳道校本教材

李海词

[摘           要]  跆拳道是一门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强身健体、培养竞技精神的优点。在大学生中开展跆拳道课程,能够发挥跆拳道课程的优势,吸引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大学生在参与跆拳道课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激发大学生的竞技精神,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品格。但高校跆拳道课程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教学质量,因此,针对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  跆拳道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88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104-02

一、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教育部尚未制定统一的跆拳道教材,高校所使用的跆拳道教材为自编版和各省、市教育厅、教育局编制的统编版教材。在高校自编版跆拳道教材方面,教育部鼓励高校将跆拳道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自2003年以后,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跆拳道课程,并编制跆拳道课程,据关于河南省开封市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封5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使用的是河南省教育厅编制的跆拳道教材,只有1所高校使用的是根据本校跆拳道教学实际情况编制的跆拳道教材。高校选用统编版跆拳道教材,具有减轻高校跆拳道教学压力的作用,只需按照统编版教材按部就班授课,便能够完成跆拳道教学任务。统编版跆拳道教材与自编版跆拳道教材相比,在内容上,统编版教材面向全省、全市高校,其涵盖的跆拳道知识点较为全面,符合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指导高校跆拳道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统编版教材在内容上并未凸显跆拳道教学的差异性,无法满足一些个性鲜明、对跆拳道有高要求的大学生的需求。自编版教材虽能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但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并不全面,往往侧重于某个跆拳道项目。因此在高校跆拳道教材上,因统编版和自编版教材在编制内容上的差异,表现出参差不齐的问题,不利于高校依托跆拳道教材,构建完善的跆拳道教学体系。

(二)教学目标单一化

高校在跆拳道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教学目标单一等问题,具体如下:(1)过于侧重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方面的教育。据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南省开封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区高校跆拳道情况的调研结果,在教学目标上,这些地区的高校均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大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但跆拳道教学并不单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向大学生传输竞技精神与跆拳道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学目标单一对高校跆拳道课程的要求不够细致,难以有效指导高校跆拳道课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2)侧重于基本技能的训练。跆拳道是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一些动作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且容易损伤大学生身体,因而高校跆拳道运动侧重于基本技能的教学,如推踢、横踢、前踢等,缺少关于回旋踢、双腿连踢方面的教学,不利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强的大学生深入学习跆拳道,导致高校的跆拳道表演意味较强,实用性较差。

(三)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高校、高校教师是开展跆拳道课程的主体,在跆拳道课程组织方面,存在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在课程组织形式方面,首先是参与人数少。高校跆拳道课程以公共选修课为主,没有纳入高校必修课程之中。受限于公共选修课选报时间、人数的限制,高校中仅有小部分大学生能够参与跆拳道课程,大部分大学生因报名失败而无法选修跆拳道课程,因而高校跆拳道课程组织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大学生对跆拳道课程的需求。虽然高校中开设了跆拳道社团,但相比较跆拳道课程,跆拳道社团的专业程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在课程组织中存在教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跆拳道课程作为选修课,其在高校中不受重视,高校关于跆拳道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投入不足,未形成规范的跆拳道教学体系,对跆拳道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有效规范跆拳道课程的开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高校并未具体指导跆拳道课程的教学工作,高校跆拳道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自主权,在教学设计上往往不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或是按照教学目标进行,但教学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由此导致高校跆拳道教学设计质量忽高忽低,难以有效达成跆拳道的教学目标,不利于系统、规范地开展跆拳道教学,大学生从跆拳道课程中所能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有限。

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跆拳道教师常常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由跆拳道教师讲授动作要领,大学生先模仿,熟练之后再自行练习。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虽赋予大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但尚未超出教师教学的范围,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如侧旋踢,跆拳道教师演示几遍以后,要求大学生尝试去做,并进行具体指导,但跆拳道选修课参与人数,各大高校普遍在100人以上,一节跆拳道选修课50分钟左右,跆拳道教师很难指导到个人,因而除少数积极的大学生外,大部分大学生所能学习到的跆拳道知识有限。

二、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学效率的有效对策

(一)开发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校本教材

目前高校跆拳道教学多选用统编版教材,统编版教材虽然内容较为全面,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难以指导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的深入进行,因此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将跆拳道开发为校本课程的政策,在给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组织高校的教师开发跆拳道校本教材,将跆拳道课程打造为高校的校本课程。首先高校所开发的跆拳道校本教材,要充分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在高校内,以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了解高校大学生关于跆拳道课程、教学内容的诉求,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然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个性较强、渴望表现自我、希望参与集体活动等,在所开发的跆拳道校本教材中,多设计一些集体探究性、自主探究性活动,供大学生实践,以满足高校大学生通过跆拳道运动进行社交的需求,提供一个展示大学生风采的舞台。其次在所编制的跆拳道校本教材中,应注重系统性、规范性、差异性,系统性强调跆拳道教材应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内容相互联系紧密,涵盖跆拳道的主要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如在跆拳道的理论知识方面,应重点突出跆拳道文化,以跆拳道文化對大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规范性要求跆拳道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内容均符合高校跆拳道教学的需要,能够有效规范和约束高校跆拳道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跆拳道教材中应设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凸显跆拳道理论对实践课程的指导性。差异性要求跆拳道校本教材应建立在大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上所设计的内容,能够满足各层次大学生对跆拳道课程的需求,让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跆拳道教育,满足其专业性的需求。

(二)制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跆拳道教学目标多元化,与大学生的差异化、多元化相适应,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既要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对大学生竞技精神的培养。将培养大学生竞技精神纳入大学生跆拳道教学目标中,要求高校跆拳道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塑造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激发大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以荣誉感激发大学生对成功的渴望。通过系统的跆拳道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竞技精神,为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要凸显跆拳道教学的实用性、竞技性。跆拳道集观赏性与竞技性为一体,在教学目标中应强调观赏性、实用性、竞技性为一体,凸显跆拳道教学的竞技性和实用性。高校跆拳道教师在教学中应丰富跆拳道专业课程的内容,增加一些具有难度的动作,如回旋踢、双腿连踢等,这些动作虽然难度较大,但在长期的练习中,既能培养大学生的毅力、韧劲,又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完善课程组织形式与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跆拳道课程组织形式的完善工作中,应增添高校跆拳道选修课的数量与班级容量。高校在设置跆拳道选修课时,应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多开设几门跆拳道课程,增加跆拳道的班级数量,给高校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空间,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跆拳道课程中,扩大跆拳道课程的选修规模;在跆拳道选修课的班级容量上,应设置为80~100人,并从大学生中选择助教两名,辅助跆拳道教师进行教学,同时给予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更为有效地组织跆拳道课程。其次在跆拳道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应制定具体而明确的标准,推动高校跆拳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如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求高校跆拳道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备案、上传至教务系统,提供给大学生使用;每个星期高校教师应对本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制订下一周的教学计划,以此督促高校跆拳道教师认真对待跆拳道教学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应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线上教学体系中,可使用微课教学,跆拳道的实践课程较多,需要教师演示,大学生进行练习,为有效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录制跆拳道教学的微课视频,上传到高校的教务系统,供大学生在线观看、学习;教师则从后台管理,监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时间较少的大学生进行督促,帮助其学习跆拳道课程。在线下教学中,重点讲授大学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此提高跆拳道课程的教学效率,将更多的时间集中于跆拳道教学中的难点,做到重难点突出,使跆拳道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跆拳道教学工作中,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组织形式、课时数量、场地设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高校对跆拳道重视程度的提高,跆拳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逐一被解决,以推动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意坤.高校跆拳道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7).

[2]刘笑笑.高校跆拳道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J].科技与市场,2019(2).

[3]张玉强,陈有忠.安徽省高校跆拳道运动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6).

[4]赵超.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12).

[5]周尤.提升高校跆拳道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9(4).

[6]刘霄霄.教练员教学评价体系在跆拳道俱乐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9.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跆拳道校本教材
教材精读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