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维导向

2020-03-28韩冬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7期
关键词:信念公民法治

韩冬雪

[摘           要]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对青年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培育青年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从国家观念、社会理念和个人信念三个层面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有力推动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关    键   词]  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维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092-02

青年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问题,就是如何使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国家观念、社会理念以及人生信念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界定为三个层面,即国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公民价值观。这一表述不但澄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逻辑,而且表明了对青年学生群体进行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路径。

一、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念明确了整个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展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美好前景。富强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目标指向,我们倡导的富强要求注重经济建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保障。我们倡导的民主是真实的、广泛的、高效的、丰富的民主。“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从文化层面对国家价值目标的规定。我们倡导的文明是要实现各领域文明的有机统一,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谐是中国人生存智慧和精神基因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人民致力于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倡导的和谐是要加强社会建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实际生活问题;是要树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要引领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2],勉励当代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3]。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较为完善,乐于求知探索,是富有激情活力的社会群体,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取得辉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胜时期,青年学生群体更应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上来,认清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为国尽责的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当前绝大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他们有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不可否认,也有少数人国家意识淡薄,过分看重个人成就,只关注自身现实利益的获得,轻视国家理想;过分推崇自我价值,只关注自身需要的满足,缺乏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的精神。青年学生群体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增强国家意识,把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历史伟业中书写辉煌壮丽的人生篇章。

二、以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精神导向,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理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理念明确了社会成员应当践行的价值准则,是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自由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关涉人的整体生活状况。我们倡导的自由是要营造自由的社会环境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人都能追梦成真。平等关涉每个人的尊严和幸福。我们倡导的平等既包括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也包括发展机会的平等、享受发展成果的平等,是把对人的尊重落实到社会生活之中,使每个人按照自身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相应的报酬。公正即公平正义,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尺度。我们倡导的公正是要保障公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强化个人的正义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正义氛围。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行的体制保障,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只有当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才会有安全的避风港。我们倡导的法治是要坚决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民自觉的行为习惯,让法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

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社会价值导向,需要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和谐社会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和谐社会理念就要通过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精神,使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智慧和激情竞相迸发,切实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和谐、高效的社会秩序,形成团结友善、互助提携的优良风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普遍向往自由平等的发展机会,强烈呼吁社会公平正义,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处于新时代发展的中国,因为个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中普遍存在与核心社会理念相悖的种种问题。如利益纠纷、无序竞争比较普遍;部分公民正义感缺失;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部分青年学生涉足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等。面对既有的发展成就和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我们迫切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理念凝聚民众共识,整合社会力量,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为此,政府和公民个人都需要勇敢承担责任,积极担负使命,全力推动社会发展。政府要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理念融入发展领域的各个环节,为国家建设和个人进步营造优越的社会环境;公民要自觉践行这些社会发展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这些准则行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新生力量,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崇尚自由、遵纪守法,为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以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是每个公民应当践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爱国是公民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将公民与祖国紧紧连接在一起。我们倡导的爱国是要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推动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之中,把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融入人民幸福生活的增进之中。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激励人们养成勤勉的工作态度。我们倡导的敬业是要引导和勉励公民个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初心。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一个人立身处世,社会要正常运转,当以诚信为本。我们倡导的诚信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促使个体秉持诚信理念,切实履行诚信义务,构建诚信有序的社会。友善,即真诚善待他人,是公民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要求。一个人只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建立良好的人際关系,从而愉悦地工作和生活。我们倡导的友善就是与人为善、与物为善,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自然生态。

以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价值准则,需要引领青年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通过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使公民自觉认同这些价值准则,内化为心中的道德信念,并用于指导自身行为,不但有助于优秀道德人格的养成,而且可以为确立高尚的人生信念奠定基础。信念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坚定公民核心价值信念,有利于青年学生在道德冲突的情境中明辨是非、善恶,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关系,明确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当前中国由于道德信念的匮乏,各种低俗丑恶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亟需高扬道德旗帜,明确道德规范,践行道德准则。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准则,应对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凝聚了全体人民的道德共识,对改善社会道德状况、造就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年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除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努力完善自身德性,把公民个人的价值呼吁确立为人生信仰,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实践。爱自己的祖国,同时明白爱国不是盲目的,要理性爱国;珍惜国家所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切实提升人文素养;重承诺,讲信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鲜明地昭示着面向青年学生群体弘扬、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思路,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观念、社会理念以及人生信念熔铸到青年学生的人生信仰之中,使青年学生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历史伟业中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3]习近平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 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N].(1版).人民日报,2020-05-04.

[4][5]论语[M].张燕婴,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信念公民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围墙的信念
信念而非执念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