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民法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8梁旋
梁旋
[摘 要] 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创造美好而和谐的社会,各种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典诞生。在任何时代,法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法学体系中,民法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法学体系的支柱性学科之一。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构建《民法典》,通过“两步走”的方式,已经成功地制定了《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多个法律规范。随着这些法律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民法典》也将于2020年构建完成,中国的法治化进程由此迈进了一大步。民法学这门课程涉及多个法律部门,包括物权法、债权法、人格权法,内容纷繁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培养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可以说掌握好这门课程,对法学学生以后从事法务实践工作非常关键。如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打造“金课”,培养具有民法学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法律思维的应用型人才,是民法学专业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 键 词] 线上线下;民法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7-0028-02
2018年11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对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金课”提出要求,同时推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既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也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近十年来,互联网对教学的渗透与影响体现非常明显。各高校老师都在尝试线上线下的教育活动,受益的师生数量庞大,利用在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模式。线上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有着更大的便捷性,学生在操作起来不仅方便,还可以利用其他碎片时间进行学习。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具有现代特色的教育模式,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如果能更好地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师生都能从中受益。本文旨在讨论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下,民法学课程的应用与研究,以促进专业领域内的师生取得预期中的发展成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利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以促进高校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这已经成为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研究者比较热衷的研究话题。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团体数量较多,总体来说呈现出一片向好的局势,但是具体的研究情况还不容乐观。比如很多参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研究人员,还达不到专业的研究水准,针对国内高校不合理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不高,国内的研究团体的实力还有待提升。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诞生背景
民法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教师采用的是多媒体设备与黑板互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授课,几乎是教师在全程主导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没有得到激发,久而久之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逐渐丧失。教师的教学变得被动了,学生迫于教学现状,也只能被动地吸收知识,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不利的。法学专业迫切需要改变这样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寻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师的一致想法,由此诞生了实操性强、教学效果明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无数的实验数据表明,该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让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民法学课程中的必要性
(一)改变现代教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法律这种具有高难度的知识,很难被学生彻底吸收,学生在学完知识之后,谈不上对知识点有所理解,也就更谈不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再加上某些教师在授课方法上有所欠缺,无法准确表达知识点,进一步造成了学生理解困難。但是运用现代化的设备以及教学模式,教师呈现知识的方式更加立体化。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实身上的教学压力也少了很多,工作负担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教师会更加热爱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下,民法学课程的进步需要借助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力
决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是校内教师的教学实力。一所学校的教师整体实力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就好,反之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令人满意。教学实力能体现一位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的综合素养越高,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教学规律。教师教学实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而一线教师的实力相对堪忧。对于追求应用效果的法学专业来说,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上真正有所收获。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教学手段会有所更新,而教师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对自己教学中的弱点进行改变,教师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教学实力的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对于一位高校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质量决定着他专业学习水平的高低,影响他们将来的从业道路。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修习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扎实地掌握民法细则,对他们将来的从业之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塑造出更加专业的人才,就要改变过去老套的办法,在课程当中运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会使用到网络资源,在优质资源的加持之下,学生的学习会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很多参与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普遍认为,在课程当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符合现代学生的发展特点,更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要求,当然也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在民法学课程当中,有着很现实的应用价值。目前民法学课程已经正式引入了该教学模式。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注重对专业领域的学生进行技能培养,促使他们掌握民法相关知识,更要教会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改变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现象,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这些就需要教师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相信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之下,法学专业将取得更加明显的学术成果。其具体的实施可参照以下方案。
(一)借助网络平台提前预习
和其他专业的课程不太一样,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往往需要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出示相关的案例。以案例为范本,要求学生逐条分析可以使用何种法律条例,这样的模式是法学专业课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参与过一线教学活动的教师会发现,在课堂上临时运用此方法取得的成效不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无法结合案例给出具体的解决细则,而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虽然能说出相关的内容,但所阐述的答案不够完备,难以令授课教师满意。长期的恶性循环,法学专业教学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背景之下,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平台借用网络资源提前预习。在了解教师需要陈述的案例之后,学生结合《民法》细则针对案例进行思考,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不仅能让专业内的大部分学生有仔细思考的时间,也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借助网络平台提前预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
民法学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对学生来说要想彻底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在学习方面取得成果,就一定要在理解科目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所學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师生之间很难有固定的交流模式,学生心中所惑得不到解决,这对要走专业路线的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尴尬。教师可以线上解答学生的疑问,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学生不被困境干扰,才能真正谈得上有所收获。
(三)评价学生的作业
作业是呈现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往往能发现一些明显的问题。根据问题所指,教师需要罗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反馈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很多时候不能在第一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反馈作业中的问题,但是利用线上评改作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借助线上评改的方式,教师能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全部反馈给学生。而学生也能以最为直接方式感知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以达到教师满意的效果。
(四)临近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
期末考核成绩是学生一学期以来学习成果的直接反馈。 之前各高校一直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试卷考核,这样的考核形式效率较为低下,学生要想查看考核的结果,等待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能提高考核的效率,它可以一定程度上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还能让焦急等待学业成绩的学生尽快见到学习成绩。目前这样的考核方式已经出现在了法律专业当中。相信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之下,其考核方式会更加完善。
(五)借助平台的力量对专业知识进行探讨
对知识进行探讨,对学生来说要从多维的角度去发现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巨大好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可以利用固定的平台,进行学术方面的探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让专业学习的思维变得更加宽广,而教师也可以借助高校学生的能动性与平台的力量来减轻教学负担。
五、总结
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这已经成为时代所趋。学校各教师层面如果不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进,会带来严重的教育质量问题。为了培养出具有实力的新型人才,法学专业正式引入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无数实践也证明了该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力,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激发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校也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运用在高校的其他专业里面,受良好教学模式影响的师生,都能取得预期的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林丹.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民法学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43-45.
[2]刘德良.论互联网对民法学的影响[J].南京社会科学,2002(1):57-61.
[3]陈晓雷.在《民法学》课程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方法”的难点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35-236.
[4]钟金仟.试论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民法学教学改革[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88-90.
[5]陈宝玺.民法学基本理论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工法律天地,2017(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