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2020-03-28黄昊
黄昊
[摘 要] 随着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战场逐步转移到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信息技术高度渗透教学领域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诸多优势逐渐显现。结合中职课程的教学现状,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法引入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程改革与创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028-02
混合式教学,即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现实。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中职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
混合式教学起源于国外,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既强调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我国混合式教学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实践源于高校,混合式教学在中职学校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混合式教學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研究深度有待挖掘
1.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多为以纸质教案为主的传统教学资源,而数量较为稀少的数字教学资源中又有绝大多数为传统教案的电子版,课件也多数为教材所配套的PPT,鲜有具备针对性、创新性的数字教学资源。
2.目前所大力推行的多媒体仅局限于课堂授课,所谓的线上教学也仅局限于表面,对教学平台的使用往往局限在课堂互动的形式上,并未能深入到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完整的学习过程中。
(二)研究广度有待拓展
混合式教学是目前教育教学理念中的热门话题,多数教学资源针对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字教学资源相对来讲还比较匮乏。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多,现有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学科集中于部分学科,课程开发范围有待拓展。
(三)研究对象有待调整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而现有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对象多数局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环境的构建等,少数关注到学生层面。所以导致混合式教学的内驱力与外供力不匹配,单方向的努力难以形成合力,也就引起教与学的发展不平衡。
二、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基础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和面对面授课的“线下”教学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课程和教学环境
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不乏抽象枯燥的内容,利用混合式教学,借助图像、动画、视频等,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层面,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最近发展区”。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
(二)制定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混合式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混合式教学是基于在线平台实行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教学,所以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课堂进行精准规划。
(三)开发精简实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可被利用的条件,开展混合式教学需要整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有效衔接。可在同一平台上将在线课程、微课视频、教学仿真等资源进行整合,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二次处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要注意统筹规划,开发精简实用的教学资源。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评价应该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可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与开发
以“外三角圆柱螺纹程序的编写”项目为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确定职业方向
通过情景代入,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职业化发展所需的技能。比如对机电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他的性格,将他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一名数控加工技师。对于技师而言,螺纹的加工是必备能力,那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课程的混合教学——“外三角圆柱螺纹程序的编写”。
(二)教学资源整合
在确定“外三角圆柱螺纹程序的编写”这个项目后,教师在“线上”对涉及的相关教学知识资源进行搜集,利用教学平台这个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整合,构建以实现“三角螺程序的编写”项目为最终目标,以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为基础,掌握螺纹参数的计算,运用G92指令编程为学习过程中完整的项目体系。
(三)项目说明
将学生进行分组,比如一个班级40人,可以分成10个项目组,每组4人(人数不宜太多)利用平板电脑、学生机等多媒体工具对项目说明进行学习。项目说明包括“学习指南”和“效果演示”两部分,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四)微课导学
学生在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后登录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经过教师二次整合的知识,并完成相关检测,只有通过检测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通过游戏闯关的模式来进行测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外三角圆柱螺纹程序的编写”中,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所有学生都能编写出“外三角圆柱螺纹”的程序。
(五)体验做学
分组实施能使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每个小组在项目负责人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该环节实施时,教师先强调实训室安全操作规则,学生按规定穿着。要求各小组根据教师展示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外三角圆柱螺纹程序的编写可参考以下设计。
1.教学资源的准备
在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准备“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如安装有“超星学习通”软件的平板电脑、项目任务书、项目图纸等。
2.螺纹参数的计算
(1)公称直径。(2)螺纹小径d1。d1=d-1.3P。(3)螺距P。
(4)导程L。L=n*P。(5)线数n。
基于教师的讲解,学生此时已对螺纹参数的计算有所认知,故此时让学生对照图纸完成所要加工零件的公称直径、螺纹小径、螺距与导程等的计算。
3.编制加工程序
在学生掌握了三角螺纹参数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并编写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分析图纸,根据零件图,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步骤二:运用G92指令编写程序。学生通过自学掌握G92指令格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掌握G92指令编程。
步骤三:根据图纸完成零件的编程。
步骤四: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零件的仿真加工,教师引导学生对不能实现功能的作品进行故障分析,从而排除故障。
(六)课程评价
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后台数据,查看完成情况。通过教师机实时监控学生编程仿真的过程。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原因的分析与修正。然后各小组进行小组与个人的自我评价,在平台上评选出最佳产品。最后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评分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进行。
讨论评估时,教师应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多鼓励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学会独立完成每个项目。
(七)教师总结反馈
教师最后的总结与反馈至关重要,既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要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的开发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以及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三者有机结合。从我校实践来看,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课程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充分肯定,更能把握专业课程的实质。当然,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还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彤,高觐悦.基于网络环境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苏永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6(3).
[3]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