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网络舆情的管理及新媒体素养的教学实践

2020-03-28林志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9期
关键词:舆情中职素养

林志伟

[摘           要]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及技术手段愈发成熟,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之快,给中职学生的网络舆情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学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并针对学生网络舆情工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还存在着监管体系不完善、信息监测与技术手段落后、针对学生网络舆情导向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积极创新应对网络舆情策略,引导学生认识新媒体环境,提高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才是解决可能存在的网络舆情危机最有效的途径。

[关    键   词]  新媒体环境;网络舆情管理;新媒体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9-0001-03

微博、微信、贴吧、论坛、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校园舆论新阵地,传播的内容信息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最流行、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信息的开放性、多样化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网络舆情的形成,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

中职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身上的一些事情都可能会成为舆论的话题,比如校园内的师生矛盾、宿舍冲突、群体事件、霸凌事件、食堂饭菜价格、卫生与服务态度、公寓管理与水电供应、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盗窃等都可能会引起网络舆情。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舆情问题有可能就进行发布、转发或评论,此类信息由于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

一、中职学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影响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5~18周岁之间,是网络舆情重要的参与者。网络舆情引导得好,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民主意识、政治素养,还能激发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但中职学生本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心理上具有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他们缺乏自律,善于模仿接受,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较差,容易跟风,媒介接触的主动权较弱,具有非常强烈的情绪化和主观性等特点,很容易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甚至形成网络暴力或是转发未经确认的花边新闻等(图1所示)。有些舆论消息肆意攻击社会建设,践踏精神道德,甚至对某个事件进行扭曲式的描述,对中职生的成长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中职学校网络舆情现状

网络舆情已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网络舆情进入一个相对的高发期,但有很多学校或是职能部门尚未认识到网络舆情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一)网絡舆情机制及管理有待完善

中职学校网络舆情工作起步较晚,各项制度、工作方法有待完善。(1)未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及应急方案。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通常情况下不是进行有效的舆论疏导,正面回应,而是采用“删”“封”“堵”的方式,使危机加重。(2)未明确主管部门,导致网络舆情工作责任归属不清。习惯性地认为网络舆情工作应由学生科、保卫、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或是认为网络舆情与网络、信息安全关系密切,应由信息中心或是网管部门负责。那就可能存在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导致网络舆情工作效率低下。(3)大部分学校未设置网络舆情工作专职人员,一线管理工作主要由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负责,这些人员存在专业性不足、人员流动性强等固有问题。在网络操作技术、网络舆情处理方面都未参加过专业培训,这些问题恰恰使网络舆情引导成为不可控的因素。

(二)网络舆论引导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德育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德育专职教师讲授及班主任班会课或是“第二课堂”进行引导教育。两种形式及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效果不理想。

三、新媒体环境下中职生网络舆情的监管策略及引导实践

(一)学校网络舆情的监管

近几年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给学生和学校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学校应尽快采取应急措施,建立相关应对机制。

1.成立管理机构,制定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预案

建立由分管副校长和办公室、党办、信息中心、学生科、保卫科、团委、教务科等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有效配合,积极开展中职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将网络舆情工作做到可控的范围之内。

2.规范校园新媒体平台准入条件

学校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应统一部署及规划,要将以各部门名义建设、认证并作为单位平台运营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QQ公众号、易信、人人、教学平台、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纳入学校统一监管范畴。新媒体建设管理严格遵循“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开展工作,根据学校规模大小分级管理。

3.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

组建一支善分析、助决策的舆情预警队伍,人员构成覆盖校内各部门,细到班主任、学生干部。定期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舆情监控人员每天制度化分组轮班上网浏览学校搭建的官网、微站、QQ群(QQ表白墙)、教学平台、微信、微博、贴吧等相关信息化平台,收集敏感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提前预判或上报;学校还可购买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解读、分析舆情,评估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以便达到有效的控制。

4.加强网络文明队伍建设

校园通过开展“寻找网络正能量”“最美校园”“网络知识竞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寻找一批积极主动、思想端正、文笔较好、熟悉网络技术的网络文明青年,积极引导舆论向正面发展,进一步优化、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空间及氛围。

(二)中职生网络舆情的引导

1.营造中职学生新媒体育人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可见网络环境对育人的影响程度。但新媒体平台传递的信息种类繁多,真假难辨,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已对中职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学校要充分运用自身建设的新型媒体平台,如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贴吧、德育网站、日志交流平台等媒体平台,抢占教育网络阵地。积极发布和设计一些符合中职学生思维特点的、有趣味、有思想、知识丰富、对中职学生吸引力较大、影响较强的信息内容,主动掌握网络舆论的发展动向。另外,线下学校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全员教育、社团等活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达到环境育人、潜移默化的效果。

2.利用校园传统媒体扩大宣传引导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和繁荣发展,部分学校传统的校园媒体平台已逐渐成为摆设或影响甚微。但学校早期建立的校园TV、校园广播等传统的媒体平台对中职学生获取校园新闻资讯、校园文化汲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尽快恢复。学校媒体宣传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学生科、团委,借鉴和参考新闻媒体的建设经验和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及规划方案,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适时传播中职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热点新闻、校园文化、信息安全及法制舆情案例等内容的信息视频,通过正面的宣传达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3.开展中职生新媒体素养课程教学实践

(1)开设中职生新媒体素养课程试點班

中职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媒体平台,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理解是零基础,也缺乏选择与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网络安全意识更是薄弱。因此,积极引导才是关键。近年来,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创新了一系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如泛在学习、混合式学习、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作为一线教师,从网络育人角度出发,笔者与其他老师针对中职生网络舆情进行积极、有效的尝试与探索,前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探讨、设计开发,开设了中职生新媒体素养课程。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创设含有课程教学内容、数字资源、作业、评价、论坛(BBS)等栏目的网络课程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试点班尝试,从新媒体影响分析、新媒体技能培养、课程成绩评价、信息化教学辅助、新媒体素养提升目标五大方面入手(图2所示),利用案例分析,正面引导学生学习短视频社交软件等新媒体技能,以学生作品、论坛发言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新媒体及网络舆情形成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抵御网络空间负面影响的能力。

(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与新媒体素养的融合教学

同时,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安全使用网络。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安排,其中一章节安排了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的内容,但网络应用的安全问题及素养文化基本不在教学范畴,笔者在网络安全等有关内容教学过程中结合新媒体素养提升目标内容,进行积极有效的大胆尝试,适当调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安排,如将“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网络舆情现状”“如何辨别网络舆论的真实或虚幻及应对能力”“客观全面辨识网络中的网络舆情事件”“杜绝网络语言暴力”“网络上如何寻求帮助”“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等针对性较强的主题模块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IP地址”“Internet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等内容进行融合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网络社会意识、专业素养,引导他们善用网络。

在开展中职生新媒体素养课程教学实践程中,原本对学生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还有所顾虑,但根据课程学习成效测评,两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表现及效果是明显的,实验班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正确应用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今后计划在试点基础上根据教学成效逐步推广,不断提高中职生的新媒体素养,积极做好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四、结语

中职学校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对校园的信息管控和安全稳定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并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监管和引导,多措并举。同时,作为中职一线教师,尽管专业不同,但都应注重或尝试教法、内容的创新与研发,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加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能不断增强和培养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道德意识和媒体素养,自觉抵御网上不良行为和有害信息,做一个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合格“四有”生,为创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姮.“互联网+”视阙下青少年学生网络舆情正向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2018(37).

[2]侯颖,檀跃宇.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及其培养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3]马晓明,王迪.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风险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

[4]陈欣欣.中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J].中国新通信,2018(8).

[5]何锟.中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9(4).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舆情中职素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消费舆情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