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课堂”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

2020-03-28陈慧萍

青年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

陈慧萍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与普及,网络已经深入社会各个层面,也深入到各高校,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已经从思想政治专业课和校园活动两种途径到通过以网络为载体的“第三课堂”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新途径的传播方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第三课堂;传播

一、“第三课堂”的内涵

在当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微信、微博、博客、校园BBS等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等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创博方式和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学者曾经提出经典的政治“一二课堂互动论”。其中“第一课堂”指的是思想政治专业课,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校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的育人目标。 “第二课堂”通常指的是校园课外实践活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起到积极作用,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各种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等,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涵。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大学生作为文化知识的代表,傳统的第一、第二课堂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了,因此,推动了“第三课堂”的产生。关于“第三课堂“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通过文献的查找,整理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991年,江桐提出,““第三课堂”所指的内容,就是学生读什么课外书,唱什么歌、看什么电影、录相,聊什么天,怎样体息娱乐……。第三课堂广阔而无固定的场所,往往存在于宿舍、饭厅、课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是。”[1]

2000年,郭厚良认为“第三课堂” 应该是除了基本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余所有的活动为“第三课堂”,并将课余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同时对学生对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2005年,何慧星等学者们提出,“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的第三课堂,“第三课堂”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道德素质的影响;学习风气的影响;心理素质的影响;行为习惯的影响。”[2]

2008年,王多明提出,“第三课堂的学习, 是指走出学校, 走向社会, 通过调查、实习等的形式, 在广阔的社会课堂中所得到的实践锻炼。”[3]

2008年,史迎霞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4] 2010年,王利军对第三课堂进行了界定,认为第二课堂可以细分为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两部分,而第三课堂应该是除了课堂以外的现实生活外, 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越来越重要的网络世界,该学者并认为网络虚拟世界应该纳入教育体系,成为“第三课堂”。“而笔者认为,发展迅速的网络等新媒体为“第三课堂”。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大学生的思想一直形态产生新的影响。

二、“第三课堂”条件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机遇

在当今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时代,红色文化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传播,打破了过去主要以参观革命遗址和阅读红色书籍等形式学习红色文化,当下红色文化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性。

一方面,提高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传统的传播媒介通常以书籍、报刊为主,进而发展到广播和电视,但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时间的空间的限制,特别是书籍报刊类的传播媒介。[5]红色文化在“第三课堂”条件下,便有了极大的时效性,它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红色网站、红色论坛等平台随时了解红色文化知识,降低了受教育者的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红色文化传播等互动性。互动性是媒体的一种特点,一般有单向和双向区分。不同媒体互动性有所差别,像传统媒体属于互动性比较差的单向互动,而新兴媒体具有双向互动功能,比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有选择性地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就是双向性,不被控制性。

在“第三课堂”条件下,红色文化宣传工作人员与大众进行互动,运用多种类型的交流工具和信息发布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进行创作和交流。例如我们平常接触到的红色电影、红色话剧、红色动漫等,这些多样性的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使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从而让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更具有创新性和平民性。

三、总结

“第三课堂”是互联网为载体的一个传播途径,互联网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红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桐.别忘抓“第三课堂”[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1(2):69-70.

[2]何慧星,张爱萍,孙桂香.论新时期大学生第三课堂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I).

[3]王多明.整合一二三课堂教学资源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8(4):54-56.

[4]史迎霞.浅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110-

[5]杨智勇. 网络传播的现状和特点分析[J]. 科技资讯,2009.27.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传播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