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在东北的政策、军事与舆论准备
2020-03-28石岩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明治天皇宣称要“薙居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90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帝国会议发表施政纲领时,提出所谓“守卫主权线”和“保护利益线”的侵略理论,矛头直指中国和朝鲜。
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4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东亚霸权,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了日俄战争,最终沙俄战败,日本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的特殊权益,并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长期渗透和逐步侵略。
策划战争阴谋
为了把满蒙地区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日本相继策动了两次“满蒙独立运动”。与此同时,一些在大连的日本右翼社团也纷纷登场,进行各种各样的反华活动。1927年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并在6月27日召开“东方会议”,公然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纲领,明确了以武力将东北与中国本土分离的方针,加快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
1931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根据“东方会议”的决策,在参照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早先出台的《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了《昭和六年度形势判断》的侵华方案,提出了解决“满蒙”问题的三个步骤:(一)在满洲建立取代张学良政权的亲日政权;(二)使亲日政权从中国主权下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三)实现日本领有满蒙。但无论哪个阶段,都要以行使武力为绝对保证条件。《昭和六年度形势判断》中还指出满蒙问题必须解决,政府若不尊重军部的意见,要有采取断然措施的决心。根据《形势判断》所确定的根本原则,日本军部中央和关东军加紧制订具体方案。为此,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还成立了一个秘密的省、部核心委員会,由参谋本部情报部长建川美次牵头,进一步研究“解决满蒙问题”的方策。经过多次研究,于6月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该《大纲》决定要采取军事行动来解决“满蒙问题”,但要采取措施取得国内外舆论的谅解,同时要听从军部指导,统一制订作战计划,并且规定准备一年后实施。可见,这个《大纲》是日本武装占领东北的纲领性文件。
在陆军中央部紧张制订侵占中国东北方策的同时,关东军也积极制订相应的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1931年春,关东军制订了《满蒙问题处理方案》,在关于解决满蒙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上,提出了三个途径:一是以强硬外交和武力威胁的方式,迫使张学良政权满足关东军关于满蒙的要求;二是利用张学良政权与某方冲突之机,或将张学良打倒,或将其变为傀儡,使东北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三是在东北制造动乱,寻找口实,动用武力,一举占领东北。关东军倾向于第三种方法。
6月底,陆军省把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召回国内,向他详细解释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的要旨,并命其传达给关东军,要求关东军在今后一年内要隐忍自重。在接到《大纲》后的七八月间,关东军参谋部出台了《关于对参谋本部昭和六年度形势判断之意见》,提出了修正意见:一、要立即动手,不能再等一年了;二、占领满蒙,立即使之领土化;三、不能坐等机会,要主动创造契机。
由上所见,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与陆军中央部的精神是一致的,但在时间、步骤上比中央部显得更为急躁。关东军的要求得到了陆军中央部有实力的领导者的理解。在陆军中央部的支持下,关东军参谋部制订了武装占领东北的具体计划。参与这一计划制订的有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作战参谋石原莞尔。他们经过多次策划,又到东北各地实地考察,决定1931年9月在沈阳北郊柳条湖炸毁南满铁路路轨,以此为口实,出兵占领沈阳,进而占领整个东北。
加紧军事部署
在提出各种计划、方案的同时,日本关东军开始秘密进行入侵东北的军事准备。从1929年开始,关东军在东北进行了多次“参谋旅行”,借旅行之名,行军事侦察之实。1929年7月3日开始的“北满参谋旅行”,历时12天,由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统领,在哈尔滨、海拉尔、洮南等地进行了详尽的地形考察和渡江作战研究。沿途,板垣不失时机地进行侵占东北的战争蛊惑,讲述了“对现在战争之观察”,提出了“扭转国运之根本国策在于解决满蒙问题案”,说明了“关东军吞并满蒙领土计划”。同年10月,板垣和石原等人又组织了第二次参谋旅行,称为“辽西参谋旅行”,对如何渡过大凌河及进攻锦州进行了演练。1930年5月,由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烟俊六统领,进行了“长春参谋旅行”,并开展了“假想敌”式的对抗演习。1931年7月进行的“北满参谋旅行”,仍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亲自带队,从旅顺经郑家屯、洮南、齐齐哈尔、昂昂溪、扎兰屯、海拉尔直到满洲里,又经哈尔滨、长春、公主岭、沈阳返回旅顺,历时两周,进行了实战前的最后侦察演练。这些所谓的“参谋旅行”的路线和尔后发生的公开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范围如出一辙。
1931年4月,日本利用关东军换防之机,将原驻日本仙台的第二师团调到东北。该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之一,其士兵大多数出生在日本的北部地区,适合在气候寒冷的中国东北作战。不久,日本又将驻朝鲜的第十九师团和第二十师团调到临近中国边境的图们江和鸭绿江沿岸驻扎,以便在“事变”发生后,驻朝日军可以兵分两路侵入东北:一路可以从朝鲜东北角渡过图们江,在中国延边地区建立阵地;一路可以从朝鲜的西北角越过鸭绿江,向中国沈阳方面推进。为了计划的顺利实施,给予关东军充分地支援,驻朝日军在中朝边境地区进行积极准备,一方面进行渡江越境的军事演习,另一方面准备选时间炸毁朝鲜会宁到中国龙井村的铁路,为朝鲜日军侵入延边地区制造战争借口。
此外,从1929年7月开始,日本关东军就不断向东北地区增兵,举行军事演习。7月27日,日军向长春、珲春等处增兵将近4000人。31日,日军又在长春增兵2000人。8月16日,日军在长春增兵,并举行实弹演习。8月18日,日军4000人在沈阳城四周演习作战。1930年5月27日,长春日军在吉长路举行军事演习,以长春城为射击目标,发炮五百余发,践踏田地两千亩。1931年,关东军更加有恃无恐,利用所在城市附属地或超出附属地范围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实际上是对东北进行全面作战的预演。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日军在沈阳等地进行的军事演习共50余次,参加人数达7000余人次。1931年8月4日和15日,驻朝鲜日军竟两次擅自越境到中国境内进行军事演习,并在江面布置水雷,肆意侵犯中国主权。8月18日,驻沈阳日军守备队在皇姑屯一带市区进行演习,任意断绝交通。29日,驻长春和安东的日军越过“满铁”地界进行军事演习。9月2日到9月17日,驻沈阳的日军连续以北大营、兵工厂和沈阳城为假设目标,进行攻击演习。
制造战争借口
日本为发动侵略战争,不断制造事端,大肆渲染“满蒙危机”,为行使武力寻找借口。1931年春夏,在东北相继发生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日本军国主义者抓住这两个事件大做文章,极力歪曲事实真相,为发动侵略东北的战争制造舆论。1931年4月,在吉林省长春县的万宝山,汉奸郝永德非法将土地转租给朝鲜移民李升熏等人。李升熏等四十余朝鲜人在伊通河截流筑坝,开掘渠道,附近中国农民的大量农田面临被淹没的危险。中国农民自发组织起来,阻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双方发生冲突。日本趁机增派军警以“保护韩民”为名进行干涉,并向前来平渠的中国农民开枪,又抓走十余人。在日警的“保护”下,朝鲜农民强行开渠竣工,致使中国农民遭受巨大损失。日本借“万宝山事件”,歪曲事实,利用朝鲜的日文報纸诬称中国东北当局驱逐韩侨,中国农民屠杀朝鲜农民。在日本的煽动下,朝鲜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排华风潮,汉城、平壤、仁川等地一些不明真相的朝鲜人,成群涌向华侨居住区,捣毁商店,残害华侨,造成在朝鲜华侨死亡142人,重伤546人,失踪91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31年5月,日本参谋本部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预备役骑兵曹长井杉延太郎等一行四人化装成中国人模样,非法闯入大兴安岭地区进行间谍活动,被兴安屯垦区官兵抓获,并被秘密处决。7月,关东军侦知此事,便将这一事件视为解决满蒙问题开端的绝好机会。8月17日,日本政府在掩盖中村等人进行军事间谍活动事实的前提下,公布了他们被杀的情况。之后,日方不断与东北当局进行交涉,一方面对中国提出强烈抗议,提出种种强硬要求,另一方面动员各种力量,大肆渲染“中村事件”,大造反华舆论,煽动战争狂热。在日方的威胁下,东北当局表示愿意严肃解决“中村事件”。但是,东北当局的屈辱态度并没能丝毫减轻日本的嚣张气焰,反而促使日本加快进行战争准备。
“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口实。与此同时,日本不断向中国东北运送大批军械。8月下旬,日军从国内运来三十余架飞机,存放在苏家屯火车站。8月下旬至9月上句,先后将驻大连柳树屯的守备队秘密调到沈阳站,将驻安奉线守备队第三大队集中到沈阳、苏家屯一带。8月27日和28日,关东军向在沈阳的日侨发放了枪支。9月7日,东北日侨在乡军人会会员奉陆军省密令,分赴沈阳、长春、哈尔滨集结待命。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大举进攻沈阳城,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作者简介:
石岩,女,汉族,1979年3月生,辽宁辽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共党员。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溥仪研究会会员。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抗日战争史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合作编写图书10余部。参与完成多个博物馆基本陈列大纲的内容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