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疗效观察

2020-03-28于德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开颅

于德强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人民医院 登封452740)

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致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基底节区脑出血可由高血压病、血液病、脑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因素引起血压骤升导致动脉破裂和脑实质出血引起,常见病变部位为丘脑和壳核,患者常有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意识障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因其创伤小、效果佳、恢复快等优势逐渐为患者所接受[3]。本研究以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为对照,分析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34 例,女 16 例;年龄 51~78 岁,平均(65.22±10.37)岁;病程 1 h~3 d,平均(1.19±0.12)d。对照组男 33 例,女17 例;年龄 51~79 岁,平均(65.27±10.18)岁;病程1 h~3 d,平均(1.18±0.1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CT 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院距出血时间为1~72 h;符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指征;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外伤型脑出血等脑系统疾病;合并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精神、沟通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行颅脑CT 标记血肿,全麻后选择合适体位,行开颅术,显露岛叶,切开皮质后对血肿进行清除,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组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行颅脑CT 定位和标记血肿,选择合适穿刺路径,穿刺脑膜并扩张手术通道,应用硅胶管进入血肿区域,采用10~15 ml 注射器将血肿抽出,并连接引流袋,放置引流,引流时间2~5 d。

1.4 观察指标 (1)血清指标:于术后7 d 采集患者5 ml 肘静脉血,酶联免疫法检测S100β 蛋白(S100β)、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7 d 后采用NIHSS 评分量表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包括上下肢体活动、末端运动功能等15 个项目,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7 d 内并发症(再出血、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 术后观察组S100β、MMP-9、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ng/ml,±s)

表1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ng/ml,±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IL-6术前 术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S100β术前 术后50 50 t P 0.71±0.12 0.72±0.12 0.417 0.678 0.25±0.06*0.58±0.08*23.335 0.000 MMP-9术前 术后91.03±9.22 90.71±9.13 0.174 0.862 75.31±8.03*84.24±8.66*5.347 0.000 93.67±9.35 93.88±9.46 0.112 0.911 52.46±5.24*87.37±8.65*24.408 0.000

2.2 两组NIHSS 评分对比 术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0 50 68.297 49.813 0.000 0.000 t P术前 术后 t P 31.45±2.35 31.83±2.18 0.838 0.404 6.55±1.06 12.57±1.65 21.706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基底节区脑出血因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缺血、出血、坏死或纤维样、玻璃样变性等病变,当血压骤然升高,导致动脉破裂所致[4]。基底节区脑出血可破坏患者基底节区神经,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引发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脑缺血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为血肿占位效应对机体脑组织造成损伤,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导致周围神经纤维受压,且血肿凝结或分解产生的游离血红素等毒性物质堆积可造成机体神经损伤[6]。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与并发症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目前,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治疗方式为钻孔抽吸引流术、小骨窗显微术、大骨瓣开颅术等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血肿,从而减轻颅内压,缓解脑部受压[7]。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以其创伤小、定位准、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势逐渐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临床治疗[8]。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是结合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脑立体定位技术的手术方式,可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分析和CT 图像信息重建准确标记和定位脑内血肿,提高手术准确率。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术后致残率较低[9]。另外,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有效避开脑室、血管密集区和功能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还可按照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靶点,如针对类圆形血肿,可选择血肿中心或稍靠后位置作为靶点,针对肾形血肿可以以血肿长轴中后1/3 交点为靶点,从而通过最合适的靶点最大程度将血肿引流[10]。因此,相较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可准确定位血肿并有效清除,且其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神经功能。S100β 是广泛分布于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钙结合蛋白,在脑损伤发生时S100β 大量释放,水平显著提高,过度表达的S100β 可刺激炎性因子,造成神经功能障碍。IL-6 是常见的炎症因子,参与机体免疫、炎性反应,脑出血时启动炎性反应,造成其水平上升。MMP-9 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正常情况下表达较少,脑出血时血肿压迫脑组织,激活MMP-9,造成其含量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S100β、MMP-9、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且 NIHS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开颅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