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在创意表达中爱上国粹

2020-03-27周建美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2期
关键词:洋洋脸谱京剧

周建美

一、图书特点简介

《京剧猫·长坂坡》是一个京剧猫的世界。以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为背景,形象活灵活现,故事妙趣横生。生来脸上有花纹的猫,就是京剧猫,没有花纹的就是观众。他们经常趁着剧场空无一人时,登上舞台,表演一出出精彩的京剧故事……

二、教育价值分析

(一)独特的花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天生脸上有花纹的猫就是“京剧猫”,可以粉墨登场,脸上没有花纹的猫,只能当观众,这就是“京剧猫”世界的合理假设,显得既单纯又绝对。作者将猫咪脸上的纹路与京剧脸谱巧妙地联结在一起,真是绝佳的创意手法,随着不落俗套的剧情发展,情感丰富的故事氛围,不但将每只猫咪的表情和身段,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营造出娱乐十足的舞台效果,激发了幼儿深入阅读的兴趣。

(二)丰富的美术元素,拓展幼儿的多元表达经验

图画书的风格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在对于人物的描绘上墨色感十足;而对于细节的把握也很到位,将特征突出的京剧猫脸部放大到整个页面,加深了读者对于京剧猫面部特征的视觉印象;在曹操猫的眼睛里映出张飞猫的形象,符合幼儿关注细节的认知特点,进一步为幼儿区分曹操猫和张飞猫提供了帮助。

(三)中国色彩浓厚的插画风格和传统戏剧的节奏感,给予孩子“可记忆的中国”《京剧猫长坂坡》是由中国本土知名画家熊亮创作的图画书,很经典,带有浓郁的中国味。光是封面就能吸引大小读者。书中京剧猫的角色活灵活现,它们的造型奇特而不失真实可爱,看过它们的精彩表演之后,除了为之深深吸引之外,不得不佩服作画者的超级创意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它能给孩子带来视觉上的无尚的享受,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能引领孩子感受中华文化精髓的博大精深。

(四)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助力

这学期我们班的主题活动为“祖国妈妈我爱你”,京剧作为国粹的京剧,应该得到传承,但对于幼儿来说,空泛地讲京剧不利于幼儿理解,也不感兴趣,而《京剧猫长坂坡》的运用就最为适宜了。

三、活动过程及解析

(一)阅读分步走,确定幼儿的兴趣点和教师的关注点

1.自主阅读,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经验,教师可以直接把书投放到阅读区,在集体阅读前,让孩子先自主阅读,在观察幼儿阅读表情、语言和交流中,了解幼儿对图画书的第一感受,从而更能准确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于是,我把多本《京剧猫长坂坡》投放到图书区,孩子们瞬间就关注到了它,开始了自主阅读,只见他们时而蹙眉,似有不懂,时而表情轻松,时而很平静。一会儿他们聚在一起,泉泉说:“这只猫的胡子好奇怪啊,我家闪电的胡子就不长这样!”洋洋:“我认字,这只猫叫张飞,它眼睛上面的两个点点,看着好凶。”静轩说:“他们背上插的旗,我知道,叫靠旗,我爷爷每天都去公园唱戏,每周末和票友聚会时,就会带靠旗。” YOY0说:“这几只猫肯定是观众,它们在看表演,洋洋,你说它们是在唱京剧吗?”洋洋说:“我觉得是,我还会唱京剧呢,我姥爷教的,我姥爷唱得特好。公园里的人都说好,也都说我唱得有京味儿。”静轩用崇拜的眼光看着洋洋说:“你给我们唱两句吧,就是你说的京剧。”说着,洋洋就唱了起来:“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 就这两句京味十足的唱腔一出,瞬间吸引了全班的孩子。

解析:在幼儿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看似没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其实教师的任务是作为隐形的支持者,细心观察孩子们在面对图画书时产生的最初想法、疑惑和兴趣。自主阅读后,教师发现了孩子对这本书的兴趣点:一是关于脸谱,二是关于京剧。

2.集体阅读,教师巧问推动幼儿发现脸谱奥秘

在集體阅读中,教师要善于用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中画面的特点,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脸谱的奥秘会有更加惊喜和深入的发现。

首先,为了解幼儿对脸谱的已有认知情况,我先抛出问题:“你们知道京剧猫的脸上画的是什么吗?”泉泉说:“它们脸上的花纹不一样,我爷爷说这叫脸谱。”犇犇说:“我知道脸谱,就是在脸上画画,就看不见真实的脸了。”静轩说:“不同的脸谱可以扮演不同的人。”

随后,为了引导幼儿发现脸谱之间的区别,我抛出新问题:“京剧猫中的脸谱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孩子们认真、仔细地看起了书,翻过去看看,再翻过去看看,最后小声讨论起来:“曹操的脸儿是白色的,在雇间及眼角处,用黑色画了很多道黑纹。”“张飞的脸上最热闹,黑色最多,黑色就像蝴蝶一样,多逗呀。”“张邰的脑门中间有个箭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它的脸上最明显的是眼睛周围有大团的黑色。”看来孩孑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每张脸谱是不一样的。

于是,为了让幼儿更聚焦地观察脸谱区别的关键部位,我又抛出了新问题:“脸谱上变化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听到这里,孩子们把几个角色放在一起进行比对,我们总结出:眼睛、嘴巴、额头、眉毛和鼻子部位的区别最大,根据角色的不同有不一样的花纹和颜色。

解析:集体阅读中,教师通过不断抛出的问题,带来幼儿原有认知和新认知的冲突,从而推动幼儿对绘本中脸谱的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和发现。同时,教师也找到了绘本阅读后的活动关注点:脸谱图案,激发幼儿创意表达:京剧长坂坡,吸引幼儿对国粹京剧的探究。

(二)玩美国粹——在脸谱中创意表达

1.欣赏脸谱,绘画中表达对脸谱的发现

阅读后,为了延伸幼儿对脸谱的兴趣,我找来很多真实的京剧演员的脸谱,在欣赏过程中,孩子们被脸谱上鲜艳的颜色、夸张的图案所吸引。

看着他们急不可耐想要创作的表情,我们开始了第一次“脸谱绘画”的尝试活动。这次,我们用的是水彩笔和白色椭圆形纸片。孩子们拿到材料后,有的给纸片画满格子,格子里还填上了数字;有的在面具上画了许多小小的花朵,一朵挨一朵的,分不清哪是嘴巴哪是鼻子的:还有的把纸片的左边画上了小蝴蝶,右边画上了房子。从孩子的作品中,我发现幼儿并没有把纸片作为人脸面具的意识,而是变成了椭圆形纸片的随意作画。

于是,我利用作品分享环节,让幼儿之间相互评价。有的孩子提出了质疑:“这怎么跟图画书里的脸谱不一样啊?看上去乱糟糟的。”“我觉得这不像脸谱了”这时,教师适时地抛出问题:“你们把画的脸谱和真的脸谱对照一下,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绘画,再次观察剧脸谱,这次我们有了新的发现:

1.脸谱的五官和我们的不太一样,眼睛周围化了很浓的妆,把眼睛都弄变形了;

2.脸谱五官的周围有另外一层的颜色,像一个框框把五官包起来了一样;

3.脸谱是以鼻子为中心轴,左右两边对称的,而且把五官都进行了夸张、变形的装饰。

孩子们根据这些发现再次进行尝试,他们先画各种形状的眉毛,然后是嘴角,有的把嘴巴和鼻子结合变形画成了蜻蜒;有的在额头画上了太阳花,有的把眼眶和鼻子结合变形画成了蝴蝶…

一张张脸谱被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花纹、颜色进行了诠释,孩子们瞬间自信心爆棚,收获了成功感。

解析:孩子们在阅读中对于京剧脸谱奇特的花纹的兴趣,引发了孩子绘画脸谱的热情,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孩子们基本掌握了京剧脸谱的主要特点:(1)对称;(2)在用色方面可以说是五彩缤纷的:(3)图案的内涵很丰富。老师在活动中,不断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京剧脸谱的资料,引发了孩子对于脸谱的创作欲望,并且为之后的活动开展提供了依据。

2.大胆用色,绘制更具特色的脸谱

图画书中的脸谱大量运用了对比鲜明的色彩进行创作,孩子们在阅读时就发现:张飞和曹操一黑一白对比就很明显,黑色的张飞大喊一声,吓得曹操一下就白了脸,只剩下几道花纹在脸上了。为了辅助幼儿制作出更具特色的脸谱,这次给幼儿提供了白色面具进行绘制。

幼儿大胆运用颜色,细致地完成了自己的面具。迫不及待地带上脸谱面具后发现:眼睛部位的洞有点小,不方便表演;鼻子部位没有孔,不能呼吸。于是,孩子们提议,把这些面具都装饰在墙面上,这时洋洋提出:“我姥爷看的京剧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会带长长的胡子,头发上也会有将军帽”根据这个想法,孩子们利用美工区内的废旧材料进行了二次创作,看他们认真的模样真的被吸引到了。

解析:在活动中,幼儿根据图画书中鲜明的色彩,在绘制中大胆表达,这是培养幼儿艺术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借助各种材料进行二次创作,充分了幼儿的想象力。

3.创意无限,利用剪贴创作脸谱

一本好的绘本能引发幼儿的多元表达,在对于脸谱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已经不满足于用画笔来表达了。

区域游戏时,Luna在美工区剪了一个脸的形状,随后,她剪出各种形状进行拼贴,既减少了绘画的难度,又创造了新特色的脸谱,我立刻借助区域评价对luna进行了鼓励.这个新的创作方式,也让平时对美术活动有点抵触的小盖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主动找我拍照。

解析:教师及时认可和支持幼儿新的创作方式,不仅加深了孩子对于脸谱的认识,同时丰富了幼儿剪纸的经验,学会了留边儿剪、镂空剪、对称剪等手法,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三)弘扬国粹——在现代京剧中欣赏和表演

1.看、聊《长坂坡》,感知京剧人物特点

京剧是国粹,需要让孩子从小多接触、多欣赏,正好借助《京剧猫·长坂坡》中孩子们好奇《长坂坡》怎么唱,于是,我搜集了京剧《长坂坡》视频让幼儿欣赏。孩子们被视频吸引了,云舒说:“京剧的调儿和我们平时唱歌的调儿好像不一样,声音更大,还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

我发现孩子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里面的人物、故事内容都不熟悉,加上特有的唱腔,所以处于不太明白的状态。于是我先介绍故事内容,孩子们听完后都表示赵云太勇敢了,可以单枪匹马去救人;刘备好胆小啊,曹军一来就赶紧逃跑了;曹操很厉害啊,用计谋轻松打败了刘各。根据故事内容,孩子们自己就分析出了每个人物的特点,我想这时候老师能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再次欣赏 剧,《长坂坡》,这次,孩子们竟然可以跟着哼唱起来,甚至学起了京剧演员的动作。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的样子,我知道,他们是深深地被京剧吸引了。

解析:适时的视频介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唱京剧的兴趣,方便幼儿理解难懂拗口的京剧唱腔和唱词。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幼儿自主分析人物特点,学习表演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感知和表现京剧的过程,同时根据自身的已有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听、聊《沙家浜》,再次感知京剧人物特点

班级洋洋学过京剧,于是就成了班上的京剧小老师,他给孩子们唱了一段《沙家浜》,孩子们便提出了新问题:“老师,洋洋唱的里面有新四军,《京剧猫长坂坡》里的怎么没有新四军呢?”孩子们开始对《沙家浜》里的人物感兴趣了,于是,我和孩子们聊了《沙家浜》的故事,孩子们发现阿庆嫂在面对敌人时不慌不乱,非常的沉着冷静,很有勇气。都表示要像阿庆嫂学习,有勇气面对不同挑战,战胜困难也战胜自己。

3.洋洋“京剧小课堂”,带动全班学习京剧

洋洋有学唱京剧的经验,他主动承担了教大家唱京剧的任务,并且和家长认真准备了相应的人物卡片、名字、视频等,方便大家的记忆。有了前面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的熟悉和理解,在学习演唱时便简单了许多。孩子们很快的就熟悉了唱词,就连户外活动的时候也能听见传来:“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也是司令的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

四、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整个阅读和多元表达过程中,幼儿做到了:1.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自主选择到自主表达表现,充分挖据自己对于脸谱的兴趣点,利用自己对于京剧脸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2.做自己班级的小主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装饰美化环境、制作表演道具等,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京剧的认识和理解;3.利用自身的已有经验,学唱和理解京剧,学习新本领。

教师做到了:1.通过对于绘本的深入分析,抓住了绘本中的探究点,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美术方式进行创意表达活动:2.在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3.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京剧提供支持和帮助,在活动中与幼儿一起成长和进步。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学习京剧的认真踏实给了老师很大的惊喜,看着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再一次觉得,能让孩子真正投入其中的就是好的活动,就是孩子能得到发展的活动。

猜你喜欢

洋洋脸谱京剧
画脸谱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洋洋兔 编绘
一鸣惊人
竭泽而渔(下)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
京剧的起源
《脸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