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多面毕加索

2020-03-27张晓荣

神州·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个体化

张晓荣

摘要:作为一个读者,很多人觉得毕加索很神秘,面对一张张画面,有的可能一知半解,有的却不知所云。但我要说,第一毕加索的画,是有主旨的,第二,作为一个有理解他欲望的读者来说,无论如何都应该对他的作品有自己看法,“不懂”这个状态是不对的,而说完全懂得也是不对的。你怎样理解毕加索还要从你的眼界和知识涵养方面来分析一下。

关键词:神秘;忠实;个体化;浅显

我们解读名人作品的评论都是非常个体化的揣测,读者可以去感受,不会有懂不懂的概念。这个道理对于一切艺术都是适用的。所以读者不要在乎别人在乎官方说这幅画有什么象征什么,要自己去感觉。如果喜欢,就多看看研究类的客观的介绍文字,有兴趣再去深入研究。

一、毕加索中国大展简介

2019年6月14日,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长洛朗·勒邦在中国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作品展“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新闻发布会上说到。6月15日至9月1日,这场大展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引爆整个盛夏。毕加索来到中国了,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爱毕加索的人们是很兴奋的,但是作为掏了门票却不知所云的人来说便成为各遗憾。怎么看这个事情呢,我们先从一些小点开始说起。首先先分析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毕加索,是不是还会有别的一个或者多个毕加索站起来呢?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个画家,再者,青春期的叛逆,综合起来,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和结合,是有可能另外一些毕加索会对塞尚理论产生兴趣并发展,但是不见得他会像毕加索一样,不停止创新的脚步的。这样一个传奇的毕加索,我们怎么去读他。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弄懂电影,你最好先了解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当然绘画亦是如此。

二、如何从多面看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作品很浅显,很易懂!

有人说:毕加索是在做儿童做的事。“当我和那些小孩子一样大时,我可以画得像拉斐尔一样精密,而我却需要一辈子,才能试着画得和孩子一样。”这是毕加索原话,也就是,在毕加索心里孩子的表达方式要比拉斐尔表达方式美好的多,毕加索却认为它是由一个个小零件构成的,但是是一种固有的组合的形式表现出来那是一张脸的,所以他可以打破固有搭配,来随意组合,不管是否存在,只要他觉得美的东西全盘托出,不管透视,不管空间,不管色彩,全部放到画里面,当然,这些看似随意的组合也有他固有的内部结构作为依据的。

“优秀的艺术家们在模仿,而伟大的艺术家是剽窃”,这又是他自己的一句话,在他心里自己一直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尽管在那段最为惨淡的蓝色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伟大的剽窃。“剽窃”这个词还不太好听,但是绝对贴切。

他的画里饱含了纯真,要我说,毕加索像是在玩一个个玩具,无论是他的个人生活还是作品创作上,他一生中有记录的女人有七个,有上流社会的社交达人,有普通的模特,有小有名气的摄影师……这个方面可以参考电影《忘情毕加索》《可凡倾听——寻找毕加索系列》。而对于他在艺术中的探索也是如此,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各个画家都遵循着写实的画法,他刚开始也是如此,童年时期的《科学与博爱》正是这样的作品,他玩腻了写实主义,他开始了他的创作求新生涯,开始了分解立体主义的探索,随后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作品很神秘,很难懂!

那我们先想一下为什么毕加索很难让人理解,使人们对他的作品有很多异议?陈丹青在《为什么看不懂毕加索》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也列举店里很多因素,很客观,从自己经历和历史因素上全面的阐述了原因,难懂,我们也得去懂。1897年,毕加索画了获得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科学与博爱》,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是相当受鼓舞的,也正是作为画家的毕加索的父亲所期望的,但是后面事情便都不在父亲的期望之中了。1905年时候他创作了《亚威农少女》,在绘画史上被誉为现代艺术分水嶺的,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观看方式,也强烈的抨击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严肃拘谨的复制生活场景的宗教题材的绘画,同时开始了毕加索不平凡的绘画创作生涯。说他“不平凡”,必有不平凡之处。他一生经历和尝试了很多绘画风格,是一个高产的画家,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某方面来说,毕加索的画很有深意,比如著名的《格尔尼卡》,形式上便是一个很有深度的学问,比如说《镜前少女》《梦》,更有“双关图”的趣味,《镜前少女》中忽略镜中的描绘,看镜外的少女,是一幅侧面少女画像,又像正面少女的画像,《梦》中,女人安详的睡着,俊俏的脸部,但如果你足够仔细看得话,你会发现上半部分很像男性生殖器,双关图和情感表达的一个结合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可见毕加索的睿智和敢于创新。

三、如何正确认识画家的作品

我们解读名人作品的评论都是非常个体化的揣测,读者可以去感受,不会有懂不懂的概念。这个道理对于一切艺术都是适用的。所以读者不要在乎别人在乎官方说这幅画有什么象征什么,要自己去感觉。如果喜欢,就多看看研究类的客观的介绍文字,有兴趣再去深入研究。

四、看毕加索作品价格奇高现象

毕加索的作品在当今社会可以拍卖到很高的价格,早在2004年5月5日以1亿416万美元成功拍卖《拿烟斗的男孩》,当然艺术品还在升值。为什么他会拍卖到这么贵的价格?第一,有人说,当股市的泡沫已经破灭,当房地产的热闹已经被隔三差五的宏观调控“修理”,艺术品市场成为了“第三块蛋糕”,这充分说明,艺术品在不断升值,是整体的一个提升,第二,毕加索这一生有过很多情人,堪称传奇,多一个人多一个故事,则多一份内幕,是那么个情人以及每张画的创作背景以及之后的故事吸引着人们,第三,毕加索开辟了新的表现手法,升值是必然的,在这个极为提倡创新的时代,一成不变的表现已经被搁置,毕加索无疑成为了被抬高,被称赞的对象,可以拍卖到这个价格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参考文献:

[1]玛丽·M·盖多(徐春阳译)《艺术作为自传——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安徽文艺出版社《世界美术》2007年3月86页

猜你喜欢

个体化
从电视剧《小敏家》看个体化进程的超越与困境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DPMAS联合PE治疗肝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在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个体化社会来临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个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