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玫瑰葡萄在我国的引种表现及研究进展

2020-03-27陈晓丽

农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引种表现研究进展

陈晓丽

摘要:近年来,阳光玫瑰葡萄已成为我国鲜食葡萄发展的一个重要新品种,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阳光玫瑰葡萄在国内的引种情况、栽培特性及研究进展,总结了该品种在各产区的栽培特性,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阳光玫瑰”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阳光玫瑰;引种表现;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53

引言

葡萄是世界性主要水果之一,也是我国主要栽培果树之一。阳光玫瑰葡萄(Vitis labruscana Bailey× V.vinifera L.),又名夏音马斯卡特、金华玫瑰、亮光玫瑰,属欧美杂交种,由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用安芸津21号与白南为亲本杂交育成,2006年3月9日进行品种登记[1]。该品种成熟期与“巨峰”相近,果皮呈黄绿色,果皮薄、果肉硬脆,正常栽培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20%以上,具有抗病、丰产、优质、耐储运等优点,尤其以浓郁的玫瑰风味著称。“阳光玫瑰”的另一个优点是挂树时间长,许多商业果园,特别是休闲观光采摘园采摘时间达到50~60d,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

1引种表现

近年来,关于阳光玫瑰的引种及特性研究从未间断,在我国的浙江、江苏、安徽、上海、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河南、四川、山东、陕西、新疆等地,均已被引种试栽[2-22]。

阳光玫瑰最早在浙江被引种栽培,2007年12月引入浙江金华[2-3],之后引入磐安[4],该品种栽培较易,具有糖度高、香味纯、肉质脆、外观美、丰产、稳产、抗病、耐贮运等优点;单穗重600~800g,最大186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9%,完熟的果实可达23%以上,成熟后在树上挂果时间长达2~3个月不落粒,适宜金华、磐安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王建平、毛妮妮等[5,6]先后引入江苏栽培,该品种果肉硬脆,耐贮运,不裂果,无脱粒现象,穗重可达 750~10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0%左右,经无核处理单粒重可达到 12g 以上,成熟期比巨峰晚,成熟后挂果期长,可以作为无锡、镇江及周边地区中熟品种中的主栽品种。李秀杰等[7]2010年引入山东泰安地区试栽,通过4a引种试验,该品种单穗重600~800g,单粒重8~10g,果肉硬脆,兼有玫瑰香和奶香复合香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可滴定酸含量0.4%,酸甜适口,8 月中下旬果实成熟,食用品质极佳,耐贮运;生长势强,丰产性好,抗病。李灿等[8]2010年引入河南洛宁栽培,表现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600~800g,单粒重8~12g,8月中旬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26%,结果枝率80%~90%,定植第2年产量500kg/667m2以上,抗病性强于巨峰,特抗霜霉病和炭疽病,对灰霉病抗性中等,幼果期较易发生日灼,食、酿酒兼用,适合在豫西地区大力推广。宋献策等[9]经过在上海地区6a的大棚促成引种的结果表明,该品种易栽培、富含玫瑰香味、抗病性强、不易裂果,平均穗质量5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0.8%,成熟后挂果期长,品质优良,适宜上海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王博、黄紫乾、陈标华等[10-12]引进广西南宁、五花山等地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丰产稳产,适应性和抗病性强,果实品质极优,发病率低、耐贮运,综合经济性状良好,适合在广西桂南地区、南宁市宾阳县、五华山区栽培。罗伟雄等[13]在广东省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试栽阳光玫瑰,该品种在适应性、物候期和果实经济性状表现等方面表现较好,适宜在广东省北部粤北地区推广。艾尼瓦尔·吐尔逊等[14]2015—2016年在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园艺场对9个葡萄品种在吐鲁番地区设施条件下的栽培特性与果实品质进行比较研究,得出阳光玫瑰晚熟,品质较优,适宜本地区设施栽培。江平、吴晓勤等[15]研究了阳光玫瑰在安徽滁州市南谯区、庐州的栽培表现,显示该品种易管理、玫瑰香味浓郁、易丰产、较抗病、产量高、品质优等优点,适宜在安徽滁州、庐州等地推广。张永辉等[17]引进阳光玫瑰嫁接苗在云南绿汁江干热河谷区试种,砧木为贝达,经过3a种植发现,栽植第2年產量为2000kg/667m2,该品种丰产、稳产,耐贮运,抗性强,果实品质极佳,适于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大面积推广。刘鑫铭等[18]连续4a观察阳光玫瑰在福建福州地区的引种表现,显示该品种属于中熟鲜食葡萄品种,果穗圆锥形有副穗,穗重600~8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9%,总酸0.5%,玫瑰香味浓郁,着色良好、丰产质优,抗病耐贮等优点,较易感染生理性的日灼病,适宜在福建福州等地推广。刘莹莹等[19]在海南西部试栽,结果显示该品种较适宜在海南西部地区不同规模推广种植。陈湘云等[20]研究,“阳光玫瑰”葡萄 2012 年引入澧县,该品种优质果具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粒大、皮薄肉脆、香甜、耐运输等优点,适宜在湖南澧县栽植。李晓桂、童平等[21,22]探索阳光玫瑰葡萄在四川大邑和重庆地区的引种表现,该品种穗重600g左右,大穗可达1800 g左右,平均果粒重8~12 g,有玫瑰香味,可溶性固形物 20%左右,最高可达26%,鲜食品质极优。幼苗期长势中庸,生长期长势旺盛,结实和早期丰产性强,抗病性强,较抗霜霉病、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抗性中等,不抗炭疽病,幼果易发生日灼,容易大小粒,容易上果锈,适宜在四川大邑和重庆地区推广,嫁接宜选用夏黑为砧木。

2栽培特性

2.1设施栽培

阳光玫瑰是适合露地和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设施栽培研究比较多,主要包括温室栽培、春暖棚栽培、薄膜大棚、避雨栽培等[23-27],其中避雨栽培是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栽培方式之一。

2.2砧木

刘帅等[28]研究在避雨盆栽条件下夏黑、5BB、贝达等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扦插苗明显强于砧穗3个组合,不同砧穗组合对阳光玫瑰幼苗叶片光合特性有不同程度影响。简小楠[29]以阳光玫瑰为接穗材料,筛选出在浙江海宁围垦海涂地与阳光玫瑰适宜性较好的砧木品种有3309C、SO4、Gloire,解决了在生产上存在的果锈和果穗大小粒的问题,与示范基地生产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2.3葡萄萌芽处理

任俊鹏等[30]首次研究外源化学药剂单氰胺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2%单氰胺溶液在萌芽前1个月左右处理效果最好,萌芽率可达96%以上,在该浓度范围内喷施 1 次即可达最佳效果,以期为生产上应用和实现产期调节提供理论依据。

2.4植物生长调节剂

“阳光玫瑰”葡萄作为我国南方逐渐扩大种植面积的新星,在实际生产中也已大量应用无核化技术[31-33]。王莎等[34]详细分析了“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生产所用药剂赤霉酸、氯吡脲、噻苯隆和链霉素的使用浓度、处理时间及处理后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5花穗整形

李秀杰等[35]人研究认为整穗方式可以显著增加果实的单果重及增加果实的纵、横径。鲁会冉[36]研究表明,在河南省荥阳,阳光玫瑰采用双十字V形架栽培,采用留穗尖5cm 能增加果实穗重及单粒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提高工作效率。曾蓓等[37]研究发现,阳光玫瑰葡萄采用“飞鸟”架式避雨栽培,花前7d,留穗尖7cm的穗重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固酸比较好,可作为湖南省长沙县阳光玫瑰葡萄重要花穗整形方式。程大伟等[38]栽植阳光玫瑰采用南北行向双十字V形架露地栽培,即在花前7d留穗尖4cm是阳光玫瑰葡萄省工、提质的理想整穗方式。

2.6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及香气的影响

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果袋会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产生不同影响。有研究表明,套袋处理能够增加果实质量[39,40],而有的研究则发现套袋对果实单果质量和大小影响不大[41,42]。宋献策等[43]发现,浅绿色果袋只能透射进少量绿光,这有助于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并提高内在品质。周思泓等[44]议生产上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特性选择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果袋,或与果伞结合使用,达到调整果际微气候,提升果实品质的目的。王继源[45]研究表明,透明袋果实较大,糖酸比高,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高,单萜类物质含量高,玫瑰香味浓郁;套黒纸袋果实香气合成受抑制,基因表达量下调;套绿袋果实香气种类最少;套白袋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居中。

2.7其他相关研究

娄玉穗等[46] 以六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确定18.75~22.50 t/hm2为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娄兵海等[47]研究认为“阳光玫魂”在我国各地栽培中普遍表现类似病毒病症状,包括叶片反卷、畸形、透明斑等等,“阳光玫魂”含有GLRaV-3、GFkV、GRSPaV、GVB、GVE这5种病毒,且其检出率均高于平均检出率,5种病毒复合感染率达36.26%。

3结语

“阳光玫魂”葡萄是一个集多种优点于一身的好品种,在引种表现、设施栽培及砧木、萌芽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花穗整形、果袋、负载量、病毒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制定了栽培技术规程[48]及果实质量等级规范[49],未来阳光玫瑰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并且趋于标准化栽培管理,推动葡萄产业升级,促进中国葡萄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俞丹萍,俞才澜.夏音马斯卡特和东方之星葡萄在浙江金华的引种表现[J].山西果树,2013(1):45.

[2]吴其伟.阳光玫瑰葡萄在浙江金华栽培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6,(8):33-34.

[3]王华新,陈红星,俞才澜.阳光玫瑰葡萄在浙江金华的引种表现及其优质栽培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6(2):27-29.

[4]陈文明,钱东南,吴延军.郑焕平阳光玫瑰在磐安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7(1):31-32.

[5]王建平,陈宗元,王阿南,等.阳光玫瑰的引种表现与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4(5):185-186.

[6]毛妮妮,刘伟忠,吉沐祥,等.“阳光玫瑰”葡萄的引种表现及省力化栽培技術[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 12) : 204-205.

[7]李秀杰,许祥涛,韩真,等.阳光玫瑰葡萄在山东泰安的表现及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 2014,46( 5) : 23-25.

[8]李灿,牛志富,韦静波.阳光玫瑰的引种表现与关键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15,47( 5) : 38-39.

[9]宋献策,王世平,顾巧英,等.阳光玫瑰葡萄在上海的引种表现及优质栽培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5(4):48-51.

[10]王博,白扬,白先进,等.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975-979.

[11]黄紫乾,韦中定.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夏黑引种比较试验初[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8,31(4):25-28.

[12]陈标华.阳光玫瑰葡萄在五华山区引种表现及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7(6):42-45.

[13]罗伟雄,巫素芳,巫宝花,等.粤北地区鲜食葡萄新品种引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5):95-96.

[14]艾尼瓦尔·吐尔逊,白世践,蔡军社. 9个葡萄品种在吐鲁番地区设施条件下的栽培特性与品质比较[J].2016(6):35-37.

[15]江平,朱国美,郑冬梅.“阳光玫瑰”葡萄在滁州市的种植表现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3):63-64.

[16]吴晓勤,孙其宝,陆丽娟,等. 阳光玫瑰葡萄在庐江县的引种表现及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8(6):64-65.

[17]张永辉,张伟,李静,等.“阳光玫瑰”葡萄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引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7,46(6):140-142.

[18]刘鑫铭,陈婷,雷龑.阳光玫瑰葡萄在福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J].东南园艺,2018(2):33-36.

[19]刘莹莹,袁淑娜,张志扬,等.3 个葡萄品种在海南西部地区的产量和品质比较[J].热带农业科学,2018,38(3):33-37.

[20]陈湘云,王先荣,石雪晖,等.“阳光玫瑰”葡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关键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9(8):70-73.

[21]李晓桂.阳光玫瑰葡萄在大邑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12(27):36-38.

[22]童平,刘丽丽.阳光玫瑰葡萄在重庆市的引种表现及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 12) : 93,97.

[23]单良.陕西省榆林靖边阳光玫瑰葡萄温室栽培技术与应用[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24]孙中礼.阳光玫瑰葡萄设施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3):79,84.

[25]郑秋玲,曹志毅,唐美玲,等.阳光玫瑰葡萄设施促早栽培技术[J].烟台果树,2017(3):38-40.

[26]单涛,龚雪花,袁月,等.上海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促早栽培中的花果管理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7(3):61-63.

[27]史亮亮,谢玉明,聂俊,等.广东设施栽培下10个葡萄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8,45(3):21-25.

[28]刘帅,王志润,陶建敏.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184-186.

[29]简小楠.不同砧木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7.

[30]任俊鹏,郭建,刘伟忠,等.单氰胺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萌芽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 ( 6) : 857-859.

[31]李海燕,张丽平,王莉,等.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42(4):419-426.

[32]吕中伟,王鹏,张晓锋,等.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处理及配套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16(4):21-22.

[33]李秀杰,韩真,李晨,等.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6(6):20-23.

[34]王莎,程大伟,李明,等.阳光玫瑰_葡萄無核化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8):1-7.

[35]李秀杰,李晨,翟衡,等.不同负载量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8):42-45.

[36]鲁会冉.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7.

[37]曾蓓,毛曦,周敏,等.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7(5):78-80.

[38]程大伟,祁帅,陈锦永,等.不同留穗尖方式对阳光玫瑰葡萄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5) : 33-40.

[39]王爱玲,肯吉古丽,苏力旦,等.不同纸袋套袋对设施‘火焰无核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2):7-11.

[40]高庆玉,代志国,张露露.套袋对葡萄品质及性状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27-630.

[41]程建徽,魏灵珠,雷鸣,等.不同滤光膜袋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5,32(1):87-93.

[42]余阳,陶建敏.不同类型果袋对“魏可”葡萄果实生长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6,45(1):82-85.

[43]宋献策,顾巧英,沈建华,等.不同颜色的套袋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品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7(4):71-72.

[44]周思泓,成果,郭荣荣,等.果实套袋对避雨栽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9,48(2):132-137.

[45]王继源.CPPU和不同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香气组分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46]娄玉穗,张晓锋,樊红杰,等. 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合理产量负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8,47(12) : 110-115.

[47]娄兵海,白先进,宋雅琴,等.‘阳光玫瑰葡萄中主要葡萄病毒病原的检测[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2):345-346.

[48]刘三军,宋银花,章鹏,等.葡萄品种阳光玫瑰栽培技术规程[J].果农之友.2016,(7):36-39.

[49]程大伟,陈锦永,顾红,等.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质量等级规范[J].果农之友,2018(10):35-36.

猜你喜欢

引种表现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红肉火龙果在渐江金华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
关于短枝冬枣在大荔县引种栽培的几点思考
苏翠1号梨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