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造林技术与低密度造林方法的分析
2020-03-27谢秀丽
谢秀丽
摘要:造林成活率是衡量造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苗木质量及种植技术的水平,而且取决于土壤的含水墒情。节水造林技术就是解决苗木在新环境条件下生理机能的恢复,以及对新的土壤环境条件的适应生存能力,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当前节水造林技术及科学造林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节水造林;滴灌;树种配置;造林方法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23
1节水造林灌溉应用现状
当前造林受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逐渐转暖等影响,造林及日常林业护理所需用水量明显减少;与此同时,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工业发展、各种生态用水等方面的用水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促进多方面共同发展,把用于灌溉的水资源也用于工业等其它行业领域。地下水、海水淡化、雨季蓄水等方面的新水资源开发难度大、耗资高,也给造林工程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个别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等问题,荒滩、沙地不断加剧,也加快了沙漠化的发展。在种种形势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更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发展当前生态林业及治沙防沙造林最迫切的基本前提。
2节水造林技术优点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用于造林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是微喷以及滴灌。微灌节水是指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利用特定的压力管道用较小的水流量,在植物根部附近的表层土壤进行均匀精确的灌溉。为能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主要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输水方式、灌水方式、灌溉制度、田间辅助。如,在灌渠渠道上施行衬砌避免渠水渗漏,这是输水方式中的一种改进;滴灌也是灌水方式的一种改进技术,在农作物根部利用装置直接将水滴浇灌到周围的土壤中,可避免水分的流失,更大程度让农作物直接利用水分。为保证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时刻保持最适宜的湿度环境,要根据不同植物的各方面特性,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为相应植物选择合适灌溉强度与时长。除此之外,为保护植物土层的水分蒸发,还可以在地表上覆盖不同的秸草或者地膜等其它辅助设施。
根据本地多年造林分析得出以下总结。使用滴灌造林每667m2用水量200m3左右,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比以往的林业漫灌省电省水。常用的地表漫灌每667m2需耗电将近30度,滴灌相同面积下每次耗电只需用8kw/h,省水节能方面很出色。并且滴灌所用的灌溉设备都设于地下,对比漫灌设备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同时漫灌面积大,林地、渠道等杂草多,草籽病虫也就多,更容易导致林地农田发生病虫害,对林地的树木成活与生长造成了严重危害,相对比下滴灌减少了相应的病虫害发生几率,阻止了草籽病虫以此的传播途径,有效降低危害,使树木生长受益。
3节水造林面对的问题
3.1专业设计及整体规划不完善
造林技术与节水措施相结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需要长期运行,及统一的规划和实施布局。当前缺乏相关技术人员,也未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当地的自然气候、土质营养、水文地质、社会条件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从以往调研中发现,配套设备不完善,并且施工上模仿照搬,缺少专业设计和整体规划方案,不能根据当地实际形成属于自己的科学管理系统,不能有效发挥节水效果,给造林效果带来了弊端。
3.2造林抚育和节水技术脱节
前期准备的不充分,在设计时缺少生长量曲线、耗水强度等,同时又缺少造林实际经验,没有将水分供应与树种的生长特性结合起来,使用节水的目的过于单一。要根据林地内不同的树种、土壤及气候等因素按不同的浇灌时间与浇水量实施发挥最有效的节水造林效果。缺乏完整有效的节水造林相关的管理制度,使本应互相结合的造林抚育与节水技术成为2个分离的板块,使林木不能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而对整片林地造成影响。
4推进节水造林相关策略
4.1结合当地情况采用有效技术
水资源在造林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造林地在缺少及时灌溉的条件下成活率会受到严重影响。推广喷、微灌技术,水通过地埋特定灌水器渗入土壤当中,再由重力扩散或毛细管作用直接灌溉到树木根部,在节水的同时达到最大程度的树木生长,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分保持良好,减少蒸发,并能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因此此项技术节水效果明显,尤其是在干旱、高温、风大等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地区尤为适合。在造林过程中也需結合当地社会情况,由主管部门将节水造林技术推广纳入整体规划,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人员培训等,由点到面实现推广技术的普及。
4.2规范工程造林设计
林业勘测相关部门将节水内容纳入工程造林的设计中。使用符合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地下管道工程,并采取井灌与渠灌相结合的形式,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其改造成为小管出流或者其它的节水微灌形式。在缺乏水资源并且造林条件比较差的沙区、山旱区,将干旱区造林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综合优势,以此来实现高产、节水、高效且优质的目标,并且可以在提高绿化水平的同时扩大造林面积,使林业建设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向纵深方向发展。
5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
5.1树种、苗木选择
柳树、杨树、榆树、国槐、白蜡、火炬树以及椿树等都是节水生态树种,其中火炬树对于周围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既可以在建筑垃圾或者煤渣垃圾上生长,也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并且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可以很快进行自我繁殖。同时核桃、山楂、枣树等都是节水生态经济兼用树种。
健康的树苗是栽植的前提,优质苗木的选择应是树干笔直、正常发育、无病虫害。栽植过程中裸根需达到主干根长度适中,多带侧根和须根这一标准,根系良好才可提高成活率。为防止窝根影响生长,应将太长的侧根等截短。根部有损、断根等导致腐烂以致病害也是影响成活率的关键,尽量1d内做到起苗、运输、栽植,苗圃距离远的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覆盖措施保持根部水分,及时清除损伤严重的根系。
5.2树种的合理配置
在造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科学配置树种,一个造林小班应采用2种以上的树种来进行混交,可以采用带状或者块状,比例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主次树种的比例应该大于6∶4。混交林的優点是根据不同树种的光照喜好、根部深或浅特性、生长速度、发芽及落叶时间等各种树木搭配在一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利用空间,用不同层次的阳光、空气和水等快速促进成林。同时混合林的特殊性质可以使林下的植物与动物逐渐变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以使混合林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达到充分发挥林业效益的良好效果。
5.3造林时间
落叶树种一般在秋后或者春季萌芽之前进行落叶,所以秋季的适宜栽种时间是每年10月底—11月底之前,春季的适宜栽种时间是每年2月中旬—3月底之前。此栽种时间,树体还处于休眠状态,这时候的树苗代谢活动比较缓慢,所以水分流失较少并且可以在体内存储丰富的营养,同时还可以使受伤的根系等快速恢复。在这个阶段进行栽植,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5.4整地栽植
根据当地地块情况,如是沙土地或类似土质的,为防止造成新的风沙状态,应该在当地适宜的造林时期同时整地、造林,要最小限度地破坏地面。穴状规格主要以60见方或80见方(穴的规格要保证栽植后比原苗木的土印痕迹深3~5cm),品字排列。根据所选树种南北向栽植,同时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行距3m×6m,栽植株56株/667m2。栽植后及时将破坏的土层踏实并浇水。
后期林木长势整齐一致也很关键,在前期栽植过程中苗木的高度根据胸径和实际状况对其统一定杆。栽植时所用肥料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肥量根据所选树木的规格,当地土壤肥力,有机肥情况等因素而定。将有机肥打碎与挖出的穴土均匀混合。穴栽时埋苗根1/2时选用湿润的土壤,然后将苗往上轻提一下,根系充分与土壤接触,并舒展根系不窝根,此时需要踩实,再埋土直至穴满,再踩紧实,浇足水。栽植后用杂草或者地膜覆盖,防止地表土风化并能更好锁住水分。
6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目前在节水造林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实际工作中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分析了节水造林技术以及低密度节水造林方法,运用科学的灌溉方式结合科学的种植方式,为我国节水造林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栓海,吝辉,高治中,郭元.节水造林技术研究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5):138-139.
[2]柴恩芳.低密度节水造林浅谈[J].科技园地,2015(06):32-33.
[3]张宏武,杨国昌,温苏雅勒图,等.巴彦淖尔市节水造林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