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27郭变娣
郭变娣
【摘 要】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外实践、课堂提问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让学生能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带入此情景,通过模拟体验或感悟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情景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情景教学法是对教学规律的返璞归真,是对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实回应,也是对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全新突破。它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促进了地理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变化,给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二、当前情景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缺乏多样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时都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图片内容增加教学本身的生命力。但是,部分教师目前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甚至有些老师到了没有课件,不开多媒体设备就无法上课的地步。每节课几乎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观看的模式。长此以往,不仅多媒体本身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会使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受到限制,自身知识结构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教师自身经验不足
某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过深,导致其对情景教学的概念理解产生了偏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某些教师创设的情景没有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导致其无法有效满足学生自身的知识需求。其二,有些教师创设的情景过于形式主义,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导致知识传授的效果没有得到体现。其三,某些教师自身社会经验不丰富,口才能力有所欠缺,使得创设的情景不够具象化,学生们很难融入其中。其四,某些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力有所不足,无法有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课堂环境十分压抑,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受到影响。
(三)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然而,高中教学任务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急功近利,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如此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还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教学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入性与抽象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对于部分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有比较大的困难,容易导致在听课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从而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与知识,从而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找到学习地理的规律与窍门,增强地理学习的整体效果。
三、策略实践
(一)加强师生互动合作
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情景。这就首先要求老师要课前充分备课,精准备课,挖掘教材内容中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教师要根据自身特征善于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从而让地理课堂中师生产生共鸣。我们就根据不同工业部门考虑的主导因素的不同,把工业分为市场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用环环相扣的问题,采用师生问答式互动的方式,把学生带到情景中来。
(二)巧用多媒体
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学校中较为常用,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图像、视频,方便学生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遵循适度原则,图片、视频的运用一定要适度,过少则无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过多则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唯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让其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例如,教学“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时,需要教师制作相关的课件,以此来展现我国当前土地荒漠化的真实情况,揭示土地荒漠化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严峻形势,并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上课内容进行总结,分析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危害及整治措施,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开展地理实践
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与社会现象的课程,与生产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且对实践教学有着极大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地理实践教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实践中体验地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与价值,并获得知识、获得启发,不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然而,实践教学毕竟是一种比较繁琐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设计教学的方案,如教学目标、具体的开展步骤,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对该实践教学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建议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修改,从而使实践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契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例如,我们秦安一所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秦安旅游资源,由地理组老师来负责这块内容的教学。地理校本课程的讲授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寻找相关知识与答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设立实践目标:了解本县的旅游资源,并就这些旅游资源的形成、分布及观赏价值进行分析。随后,学生可与教师进行沟通,并设定实践计划:走访附近的旅游景区,了解景区中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及景区的客流量、门票等信息,并对景点的形成与观赏价值进行分析。随后,学生可实地走访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了解本地旅游景点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等,从而加深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了解与认识,并了解到许多教材没有的知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后再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些内容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提出探究性问题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巩固学生的學习效果。但部分教师课堂提问过于随意,没有深度,往往根据课文提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这样的提问无法激起学生的思考欲望。因此,想要获得高效的提问,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并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情境,从而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并最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来增进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为了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免遭破坏,法律规定了伐木期,只有在伐木期方能进山伐木,且砍伐的树木大多是那些枯死或比较高大的树木。此时,教师可提出几个探究性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氛围,如“如若法律规定砍伐树木的高度,伐木人员如何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如若你是伐木人员,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测量一棵树的体积?”等等,此时,学生的脑海便会浮现一棵树的样子,并主动开动脑筋来思考解决办法,以此提高学生听课的热情与兴趣。
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外实践、课堂提问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让学生能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小军.基于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效用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5,(18):86
[2]朱振学.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9):71
[3]杨秀艳.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213
(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甘肃 天水 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