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美 儿童健康的守护者
2020-03-27顾雨余运西
顾雨 余运西
近来,随着气温的变化,到医院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儿科门诊里络绎不绝的就诊儿童,让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孩子的病情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的心。心焦的家长、哭闹的患儿,儿科门诊的常态总是让人揪心的。
赵建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兒科主任医师、教授,20多年来一直忙碌在医院儿科诊治一线。从她的口中,我们听到的不是对艰辛工作的抱怨,而是一句“很习惯”。
习惯为孩子听听心肺,习惯听家长的絮絮叨叨,习惯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患儿和家长。这就是赵建美,一位儿科医生的日常。
用药要简单,看病“不简单”
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见到赵建美时,她正在专心致志地为患儿进行诊治。由于患儿很多,她打过招呼后就无暇顾及我们,我们便在一旁观察起来。
由于患者都是儿童,诊室里哭闹的孩子、烦躁的家长,让整个就诊氛围显得格外紧张。加上有些家长急不可待地挤进诊室,围到医生诊桌周围等候就诊,使得本不宽敞的屋子显得更加拥挤。这些都在考验着医生的耐心。但对于这样的环境,赵建美已经习以为常。她心无旁骛地为孩子听诊,询问病情、量血压、写病历、开药,每项工作都很仔细、快速。患儿一个接着一个,似乎没有尽头,但赵建美没有丝毫不耐烦,总是想争取时间多看几个孩子。
看完门诊,早已过了下班的时间点。赵建美起身准备回办公室时,一位焦急的妈妈抱着一个睡得迷迷糊糊的孩子进来了。“医生,你给我看看孩子吧,他烧得厉害!”看了家长一眼,赵建美立即取出听诊器为孩子听诊,一边检查一边询问起孩子的情况。
“他今天早上起来就没吃东西,然后开始发烧,还吐……怎么办,医生?要不要给孩子打针?”家长急出了一头汗,不停地问这问那。给孩子取出体温计后,赵建美敲定了诊疗方案。
“不用先打针、吃药吗?”“先给孩子验血,等结果出来了,我再给孩子用药。能口服就不打针,给孩子用药,能简单就简单。”赵建美简单几句话,反倒让家长安静了下来。她拿起化验单,转身抱着孩子去做化验和检查。
“说实话,当儿科医生很累。我从医20多年,有时候过年还在看病、查房。这些年下来,都已经习惯了。”赵建美说,“从早晨上班开始看病,一整天都忙得顾不上喝水。常常是看表都快下班了,门口还有一大堆患儿。其实,这也是很多儿科医生工作的真实情景。”
有一次,大年初四中午12点多,赵建美在急诊儿科看完最后一个患儿,准备休息一下,突然听到有家长嘶喊:“医生,快、快……”赵建美条件反射般地赶忙迎了出去,在门口差点撞上背着8岁患儿冲进来的一名男子。
据家长介绍,孩子吃着饭突然剧烈咳嗽,喘不上气了。赵建美快速接过孩子,将其平放在抢救室的床上。只见患儿脸色青灰,呼吸费力,烦躁,不能平躺在床上。赵建美一边快速为孩子解开外套,一边询问孩子的病史。家长有些慌乱地说,孩子平日没有疾病史,可能就是当天食物呛进气管导致憋气,边说边催促医务人员赶紧救人。
凭着多年的行医经验,赵建美觉得不像是气管异物。她问起孩子是否有哮喘史,这个问题让慌乱的家长突然间定了一下神,接着说:“孩子小时候发生过哮喘,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再发作了,我们都以为他的病已经好了。最近几天他感冒了,有点咳嗽,今天突然加重。”
听到这,赵建美赶忙对患儿进行心电、氧饱和度监测、吸氧、支气管扩张药雾化吸入、静脉输液等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半个多小时后,孩子的症状明显减轻,可以说话了,算是缓了过来。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周都会有。赵建美用她丰富的行医经验,在危急时刻挽救了一个个孩子的生命,维持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希望在儿科,工作怀童心
赵建美说,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学科,儿科的特点决定了儿科医生要有综合知识,更要有经验和判断力,不能根据表象简单推定病情,“轻易就毁了孩子一生”。
医学知识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临床经验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事儿科工作这些年,赵建美一直在积累临床经验。说着,她从抽屉里拿出厚厚一摞笔记本。随手翻开一本,你会发现里面详细地记载着她从医以来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患儿的名字、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救治体会……一条条,清晰明了。
其中一条,记录了多年前的一名患儿。孩子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因发热、惊厥入院,医生怀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了做腰椎穿刺的检查。在病房,值班医师让当时年轻的赵建美过来帮个忙,扶着患儿,保持体位。赵建美走过去,习惯性地掏出听诊器,在孩子胸口听了听。
“不对,孩子心率慢,只有每分钟50次左右……”赵建美这一句话提醒了值班医师,还没有排除孩子心脏方面的问题呢!后来的诊断证明,孩子是重症心肌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妥善治疗后,孩子康复得很不错。但如果那个时候做腰椎穿刺,就很有可能出现意外!
“我记录这些是为了时常提醒自己,治病要注重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做好基本功。后来我带着学生做教学查房,有时也会把先前记录的案例拿出来分享,告诉学生做医生的基本功多么重要。看病不能被眼前的症状,被紧急的情况牵着鼻子走,只有走到病人身边视触叩听,才能真正了解病情、揪出病因。再后来,每当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我也会把这些记录翻开来看看,从中寻找灵感。”赵建美说。
问她为什么要当儿科医生,她会提起童年的经历。赵建美小时候经常有些感冒发热的小毛病,吃了药也不见好转,让一家人都很担心。“我能不能像医生一样,给自己开药,把自己治好?”于是,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医学院,并如愿考上了南通医学院。
至于为什么选择儿科,其中也有一段渊源。读研究生期间,赵建美在内科轮转。起初是在血液内科,一边面对着少数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的预后,一边则是患者对生命延续的种种期待,这种反差让赵建美感觉很是压抑。之后轮转到了儿科,她欣喜地发现,绝大多数的儿科疾病都是可以治好的。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学科,可以真正实现医生治病救人的价值。”就这样,赵建美自己做了决定,要用一生来呵护祖国的花朵。一天天下来,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小朋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每天的工作都跟孩子在一起,心情也非常愉快。事实也是这样。认识多年的同事说起赵建美,都会提到她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与热情。
医者之心,父母之心
了解赵建美的人还会提到,多年来,她还始终坚持一条:对孩子要有慈爱之心。赵建美说:“我喜欢孩子,喜欢跟他们交流,更喜欢他们康复后蹦蹦跳跳的身影。”这种母性促使她耐心倾听每一位患儿家长的陈述,解答他们的疑惑;仔细为患儿检查,对症处理。孩子的病情变化牵动着的,不光是父母的心,还有医生的心。
有两位患儿,赵建美一提到就会热泪盈眶。一个是14岁的女孩荷叶(化名),本应该亭亭玉立的年纪,却因扩张型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住院,检查发现她心腔内有很多赘生物。让赵建美遗憾的是,荷叶还没来得及接受手术,就在上厕所的时候因赘生物脱落而突然离世。
“当时我就在病区,看着她前一分钟还在跟护士聊天,后一分钟人就没了,我们无计可施。她的体位变化,导致赘生物掉落堵住了大血管……几乎没给我们抢救的机会。生命太脆弱了,多么令人可惜的一个孩子!”赵建美感慨地说。
15年前,赵建美组建团队率先在江苏南通地区实施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救下了一位名叫孙亚楠的孩子。这也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实施的第一例先心病介入治疗。3年前,孙亚楠娶妻生子,第一时间就来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寻找他儿时的“赵阿姨”,要想将喜讯与“赵阿姨”分享。
没有“赵阿姨”的联系方式,孙亚楠跑遍了医院的诸多楼层,甚至连电梯都等不及,一口气从楼梯爬到十层。刚进诊室,他一眼就认出了救过他命的“赵阿姨”,还上前调皮地问道:“您还认识我吗?”赵建美犹豫之间,孙亚楠没有忍住,将喜讯和盘托出。“很开心,我做奶奶了!”赵建美这一句回应,让在场所有人都非常感动。
后来人们才了解到更多细节:当年13岁的孙亚楠登记入院时,病房已没有床位。赵建美想了办法,先让他跟别的小朋友挤一挤,做好术前准备。那些天,赵建美放心不下,几乎每次下班前都要到病房探望孙亚楠。手术前的晚上,赵建美专门给孙亚楠带了个红富士苹果,以缓解他的恐惧心理。孙亚楠最难忘的还有一个细节:手术开始前,趙建美对他做出“你最棒”的手势,鼓励他要勇敢!
说起这些,赵建美没想到自己当初“习惯”的一些诊治细节,竟然会对患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儿科是哑科,有的孩子太小,不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身体的病痛,有时会闹个不停,家长有时对孩子病情的描述也没把握,而孩子病情变化又快,所以做儿科医生必须要热心和细心,更要有爱心。”赵建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
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相比一些热门科室,儿科辅助检查少,用药相对谨慎,更重要的是患者对象是儿童甚至婴幼儿。有人在网上讨论学医时说:“学外科,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大人。学儿科,面对的就是一个小孩、一群大人”。纠纷多、风险高,付出与收入不对等,导致近年来“儿科医生荒”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
赵建美介绍说,目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共有医师40多名,对应现阶段的门诊任务为每天约接诊400名患儿、急诊500多名患儿,还有4个病区住院患儿的诊疗,可以说每位医生的工作强度都很大。“我们一天下来,经常是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尽管如此,我们初心不变,因为大家都热爱儿童健康事业。”
在她看来,当儿科医生,要求其实是特别高的。“首先是基本功过硬,通过视触叩听就能基本判断是什么问题。其次是爱心,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责任心不能少,拟订治疗方案只是开始,后续的跟踪诊查要贯穿负责到底的意识。要有耐心,千万不能三言两语就把患儿打发走,即便病情简单,也要沟通到位。”赵建美说。这些年的践行,从她办公室墙壁上那一面面锦旗就能略窥一二。
作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赵建美除在临床医疗上辛苦操劳外,在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方面也是用尽了心思。她始终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技术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她的推动下,医院落实预约诊疗制度,预约诊疗率超过50%;建有抗菌药物管理(AMS)、肺癌、脑胶质瘤、糖尿病足等37个多学科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诊疗服务;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目前试点专业30个,试点病种276个;日间手术开展例数占全院择期手术总量的15%;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目前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率进一步提高,超过70%;进一步优化胸痛、创伤、卒中、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流程,完善绿色通道,着力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