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度追忆

2020-03-27

中国名牌 2020年1期
关键词:湾仔刘江水饺

斯人已逝余香悠远

2019年,许多知名“品牌人”离我们而去,“中国品牌之父”艾丰、“领带大王”曾宪梓、“水饺皇后”臧健和、报喜鸟创始人吴真生、“时尚教父”刘江……他们在品牌领域奔波一生,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身影。

他们即便离去,也会被岁月铭记。

艾丰:与名牌“难解难分”

2019年5月19日下午,艾丰逝世,享年81岁。

艾丰一生,成绩斐然。经济学家魏杰曾评价艾丰:“历史好像是一条长河,人类好像在河中航行的船,坐在船上的人,有的人是坐船的人,有的人是划桨的,艾丰是属于划桨人的范围。”

作为知名报人,他妙笔生花,发表过众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新闻报道,获得“范长江新闻奖”;作为新闻人,他撰写的新闻学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打破“新闻无学”的谬论,荣获我国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优秀奖;作为品牌人,他是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之一,在中国名牌事业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与名牌之间的缘分,艾丰本人曾这样形容:“不仅偶然相遇、一见钟情,而且如胶似漆、难解难分。”

艾丰与名牌“偶然相遇和一见钟情”源于“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1992年,艾丰发起这个活动,活动开展不久,一些名牌企业纷纷对他表示感谢,很快他就感悟到 “打假”的实质就是保护名牌这一道理。于是,同年6月,艾丰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名牌企业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该组织在成立大会上正式发表了全面阐述名牌和名牌战略的文件《名牌宣言》,拉开了中国名牌事业的序幕。

从此,艾丰与名牌开始“如胶似漆、难解难分”。1994年春天,艾丰在海南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名牌战略研讨会,创造性地提出“创造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这十六字方针,并制定了实施名牌战略的三个理论性文件:《国家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地方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从政策理论层面为中国名牌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年11月,艾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名牌大会,提出“名牌是宏伟的社会事业,需要全民族各类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操作。”

1996年,艾丰担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他依旧活跃在名牌事业的最前线,为名牌事业苦心经营。在艾丰的主张下,《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于1997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名牌领域的报纸——《名牌时报》。

2001年,艾丰受聘担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他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发展中国名牌事业的进程中。于是,艾丰在2005年牵头发起成立了推进“中国产业品牌化、品牌中国产业化”的活动性、学术性民间联盟——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组织各界人士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

谈及自己对名牌事业的贡献,艾丰倒是坦然回应,在《名牌论》自序中这样写:“现在,有人常常用‘我国著名品牌专家‘我国名牌理论权威学者‘我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等头衔来介绍我。我大都不会推辞,更没有否认。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确实把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不顾一切地献给了中国名牌事业。我非常喜欢这些‘光环,它们对我继续投入中国名牌事业大有用处,也可以作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艾丰为中国名牌的发展、中国品牌的崛起奔波一生,是當之无愧的“中国品牌之父”,人们也亲切地称呼他“艾品牌”,这个称呼饱含了艾丰对品牌的深厚感情。艾丰曾说:“大家送给我一个外号叫‘艾品牌,我特别喜欢这个外号,所以一切爱品牌的人都是我的同志,都是我的朋友,都是我的老师,让我们用中国品牌的鲜花更好装点我们的中国梦。”

时至今日,他那些凝聚着时代智慧的品牌思想依旧在闪耀!

曾宪梓:爱国是一生中最执着的情怀

2019年9月20日,金利来集团创办人、香港著名爱国企业家曾宪梓因病在老家梅州去世,享年85岁,拥有传奇人生的“领带大王”在家乡落叶归根。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酷爱读书,却因家境贫寒无奈辍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的资助下,曾宪梓得以再续读书梦,不仅免除一切费用,每月还有3元助学金。曾宪梓对祖国的这份恩情一直念念不忘,往后的岁月里始终坚称:“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是祖国抚育我成长的。”

1968年,曾宪梓来到香港,此时的他一无所有,生活艰难。但细心的曾宪梓很快发现在穿着西装十分普遍的香港,却没有一家专业生产领带的工厂。他瞄准这个商机,开启了生产领带之路。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起初他生产的领带偏于低端,生意并不好。斟酌之后,曾宪梓决定生产高端领带,他到商场买回国外的名牌领带,反复研究其中的材质、做工,并加入自己的设计,生产出了一批领带新品。这批领带凭借着高材质、多样式等优势很快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香港逐渐走红,曾宪梓也成为香港小有名气的领带生产商。

1971年,金利来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领带王国”的故事拉开了序幕。同年,曾宪梓以分期支付3万元港币的代价,买下了第26—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和亚军李富荣在香港表演赛时对战的电视转播特约赞助权。“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经典广告语正是在那次赞助中“一炮走红”,金利来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

《香港商报》曾评价:“曾宪梓创造了一个属于香港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名牌,使香港人不再认为香港货是廉价货,比不上外国的货品,这该是每一个香港人感到骄傲的事情。”

比起商业成就,曾宪梓更让人称颂的是他一生浓郁的家国情怀与拳拳赤子之清。

曾宪梓曾在出境时经过罗湖桥。他那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创造财富,然后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祖国。

这个誓言一直鞭策着他。功成名就之时,曾宪梓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曾宪梓以个人名义设立了三项基金: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和曾宪梓体育基金会。此外,他还在众多校园中捐赠了一幢幢宪梓楼,楼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曾宪梓一生热衷于慈善的回响。

1993年,曾宪梓捐资扶持圆明园遗址保护。今年5月底,为纪念曾宪梓这一爱国之举,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圆明园特在三园交界处建起一座他的半身铜像,曾宪梓本人出席了揭幕仪式,在现场也唱起了他最热爱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爱国是曾宪梓一生中最执着的情怀。这份爱国情怀并没有因他的离去而消失,而是传递给了他的儿子。曾宪梓生前曾说:“我死后,报效祖国的工作要由我儿子继承下去。”

1994年,为表彰曾宪梓的卓越贡献与爱国精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3388号小行星命名为“曾宪梓星”。曾宪梓曾表示小行星是他的“归宿”:“等我离开人世,我就住到小行星上去。”

也许,一生爱国的曾宪梓已经在小行星上,满怀深情地凝望着这片让他一生殷殷垂念的祖国热土!

臧健和:从街头小贩到“水饺皇后”

也许,臧健和这个名字对于大众来说有些陌生,但是她创建的速冻食品品牌——湾仔码头一定家喻户晓,而湾仔码头食品包装袋上那个微胖又亲切的卷发女人,就是臧健和本人。

2019年2月11日,人称“臧姑娘”的湾仔码头速冻食品品牌创始人臧健和逝世,终年73岁。

从街头小贩到“水饺皇后”,臧健和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的励志史。

1977年,32岁的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在前往泰国寻亲的途中,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为了女儿,为了生活,她不辞辛苦,一天打三份工,真真实实地诠释了“为母则刚”这四个字的真谛。

后来,臧健和由于受伤失去了工作。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未能将她击垮,她转头推起小木车,在当时的香港交通枢纽——湾仔码头卖起了北京水饺。

从此,车水马龙的码头路边,出现了一抹卖水饺母女忙碌的身影,臧健和与湾仔码头就此结缘。

“我做的水饺卖给顾客,就要像对我自己的朋友、亲戚那样,让他们吃得卫生、开心,他们才会再回来。”臧健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卖水饺的第一天起,她就选用最新鲜的食材、用消毒水清洁餐具。她这种朴实却又严谨的质量意识招揽了很多回头客,小摊慢慢热闹起来了。

但是,细心的臧健和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香港人只吃饺子馅,不吃皮。她赶紧上前询问,一句“饺子皮太厚像棉被”使臧健和顿时醍醐灌顶。于是,她马不停蹄地进出大量饺子店,品尝各种饺子,反复研究饺子馅的配方和饺子皮的擀制,研制出了适合香港人口味的水饺配方。

就这样,臧健和的饺子摊挤满了顾客。随着生意的兴隆,有顾客提醒她应该给水饺起个名字,她以改变母女命运的湾仔码头命名,由此,水饺品牌——湾仔码头正式诞生了。

机缘巧合之下,湾仔码头受到了一位日资百货公司老板的关注。面对对方要将水饺当作日资百货的商品来经营的要求,臧健和并没有妥协,直到对方同意用湾仔码头品牌,并在包装上保留商标、电话和地址后,双方才达成了合作。这次合作使 湾仔码头水饺走出路边小摊,逐渐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臧键和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水饺皇后》在香港播出,湾仔码头品牌更加聲名大振。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臧健和身边很多朋友都选择了移民国外,但她坚定地说:“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她不仅没走,还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升级产品标准,并着手投资内地。因为在臧健和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到内地投资,到家乡投资,要为家乡做事。

“总有一天,中国饺子能和汉堡包、披萨一样成为全世界的美食!”把饺子这种中国传统美食推向全世界,这是臧健和的另一个心愿。如今,这个心愿距离实现越来越近,她亲手“包”的水饺传奇依旧在延续。

吴真生:是企业家,更是慈善家

2019年4月9日,报喜鸟品牌创始人之一吴真生在前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路上遭遇车祸,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4岁。

噩耗传来,惊愕、悲痛的情绪在嘉兴市温州商会弥漫开来。在熟悉吴真生的朋友眼中,他友善待人、慷慨大方、责任心极强。

从永嘉县的穷苦少年,到知名品牌缔造者,吴真生真真实实地诠释了温州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对于塑造品牌,吴真生极具天赋与热情。

1990年,吴真生创立浙江省永嘉县报喜鸟制衣公司,并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进行售卖。吴真生的商标意识非常强,在别人还在做贴牌加工时,他就去北京注册了“报喜鸟”这个商标。他曾说:“我从来不喜欢帮别人做贴牌,要做就做自己的品牌。”

不计个人职位大小,但求公司做大做强,抱着这样的心态,1996年,浙江省永嘉县报喜鸟制衣公司、浙江奥斯特制衣有限公司、浙江纳士制衣有限公司这三个在当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联合起来,成立报喜鸟集团。自此,温州第一个打破传统家庭式经营模式、自愿联合组建的服饰集团面世。

报喜鸟“一鸣惊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2004年,在报喜鸟集团经营相对成熟时,五位创始人决定退出经营岗位、聘请职业经理人,以便公司更好发展。

热爱品牌经营的吴真生却无法安心享受“退休生活”。2005年,吴真生进军陌生的家纺行业,从意大利引进高端家纺品牌罗卡芙,成立浙江罗卡芙家纺有限公司,落户嘉兴,开启二度创业。谈起再次创业的初心,吴真生曾说:“对于我来说,品牌经营的热情依然存在,所以想要在服装行业之外找寻更大的机遇。”

如果说吴真生的生意天赋让人佩服,那么他的仁爱之心则让人敬仰。他生前创立了嘉兴市温商慈善基金会,用于捐助和帮扶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并开展“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助困”等系列公益活动。在吴真生看来,对于一个人而言,钱并非是最重要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人们更多地回报社会,这样拥有财富才真正有意义。

2017年,在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胡润百富颁奖晚宴上,吴真生荣获了“最受尊敬企业家”称号。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吴真生依旧秉持仁爱之心。据媒体报道,车祸发生后,车上的四人均有不同程度受伤,吴真生坚持让救护人员先将其他受伤人员送往医院,到医院后,他又让医生先为他人救治。出人意料的是,车祸发生数小时后,吴真生突然身体不适,最终伤重不治。事后,一位熟悉吴真生的员工曾惋惜地说:“如果当时他不坚持先救治别人,如果他能早一点让医生给他自己作检查,或许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回顾吴真生的一生,他用智慧和努力铸就了商业奇迹,用仁爱和善举诠释了人生真谛。

“报喜鸟”飞走了,但已留下大爱之痕。

刘江:看起来并不时尚的“时尚教父”

他是中国时尚业的开拓者,是中国时尚帝国的建造者。

2019年3月9日,时尚传媒集团创始人长刘江因病去世,享年62岁。

刘江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当过5年中学老师,也在《中国旅游报》做过8年记者,转头步入时尚领域,是因为他和合作伙伴吴泓看到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迫切心情。他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从旅游免税商店就能看出来,国际品牌想进入中国,可是中国没有合适的平台,高档的国际大牌一般选择杂志做广告,可是中国没有。”

1993年,在北京一个小四合院中,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高档生活消费杂志——《时尚》杂志诞生了,拉开了中国高端时尚杂志的序幕。这本杂志一面世就定价10元,而在当时其他杂志不过几角钱一本,“高端”在价钱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如此高的价格并未能阻挡住人们对于潮流的追捧与热情。在熬过了最初几个月的艰难之后,杂志销售开始走上正轨,广告也随之而来了。刘江将这一阶段称为“白手起家,芳华出现”。

刘江用一本时尚杂志写就了一个时尚“神话”。时尚传媒集团的官方网站显示,时尚传媒集团诞生于1993年,从一本杂志开始,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7本高档期刊,业务涵盖期刊编辑、图书策划、网络传媒、广告、印刷、发行、数字出版、电视制作等多项领域的跨媒体多平台的传媒集团。2012年,刘江荣获“安永企业家奖”。他的获奖词这样写:“二十年的创业,刘江为中国时尚传媒产业的发展演绎了一段传奇,他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了时尚的本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停息。”

刘江一直致力于提升时尚品牌的价值,在打造品牌杂志的同时,也举办 “BAZAAR明星慈善夜”“COSMO时尚美丽盛典”等时尚品牌活动。

推动中国时尚业迈出国门,将中国时尚设计的魅力绽放在世界舞台,这也是刘江一直努力的方向。他认为,中国时尚产业正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主流语汇,其背后是国人时尚意识的全面觉醒,是未来既美且好的生活方式的外化体现。这一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基于中国时尚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和自我革新,基于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知和文化自信的重新树立,基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然而,素有“中国时尚教父”美誉的刘江,看起来却并不是那么时尚。

时尚集团前总裁苏芒这样评价刘江:“在外人看来,他就像是一个跟时尚不搭边的企业家。他的魅力更多地在于他对事业的追求和博大的胸怀,以及强烈的文人气质。”

在刘江眼中,穿衣打扮这些外在的表现是低层次的时尚,真正的时尚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生活的潮流與趋势;是物质的完美与思想的伟大,是个性的张扬与整体的和谐;是创新的过程和审美的释放,是最具前瞻性的文化形态,是内心深处力量的呈现,是一份好心情。

“人行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是刘江很喜欢的诗句。然而,他并不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他留下的时尚“神话”仍在演绎……

猜你喜欢

湾仔刘江水饺
旧轮胎,新财富
怎样让水饺口感更好?
盐洲湾仔村西虎圩
妈妈的水饺
冷冻水饺冷水煮
刘江“话疗”秘诀:我“胡汉三”是这样养生的
三勺凉水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