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

2020-03-27刘军平

美术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画竹竹林竹子

刘军平

竹是中国水墨画中常有的题材,有着特别的图像系统,其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由于我国汉字象形文字中“字即画、画即字”的特殊性,许多成熟题材的图像与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竹子的图像最初来源于原始符号的陶器、甲骨文以及金文,从一开始的双钩画法到后来的写意画法,这种图像与文学系统有机地结合将竹文化推向了高度。今年春花烂漫的季节,在老牛的带领下有幸走进熊晓东先生的画室,墨竹与山水结合的作品,或错彩镂金、或芙蓉出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中原走出的熊晓东先生有着很好的造型功底与笔墨功夫,他首先是一位出色的山水画家与人物画家,最重要的是,他在墨竹的绘画创作上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熊先生的竹画最重要的是将山水与花鸟有机结合在一起,他的竹子放置在一定的空间之中,在竹画的历史上有着特殊性。比如他的作品《竹林漫步》既是一幅山水画,也是一幅花鸟画,因为山水画的构图与火鸡漫步相映成趣,他的作品《春雨一夕鸣》《竹筠疏雨》《碧竹舞墨》《野竹潇潇》都体现了这些特点。晓东所画《南国风》中有一只野鸭抬头看着竹子与热带植被,画面的黑白灰处理显现了水墨的高雅肃静。《烟雨潇潇》中的竹子有横线、竖线、斜线的韵律感,整个作品就是一首没有声音胜似有声音的音乐。《碧竹舞墨》构图的左下角的一大块竹林与右上角竹林呼应,中间烟云缭绕,淡墨营造了一种别致的特点。从晓东的竹子能看到他对宋代尚意的理解,他的竹子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桎梏与注重写实的范畴,传统的“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与勾描渲染竹节工笔画法并不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中。《野竹潇潇》的竹子上站有三只小鸟,有种寒林荒野之美学境界,他的这些探索,在同辈画竹子的题材中还算一种稀缺。熊先生的竹子图式来源并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有着坚实的图像历史的靠背,在他的竹子作品中处处能看到文同、八大、石涛、蒲华以及吴昌硕的影子。同时在他的作品中还能看到当代现实生活的气息,处处体现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

我第一次走进熊先生的工作室时,有一幅竹子对我而言至今印象深刻。大开大合的构图首先吸引了我,使我当时想起顾安诗句“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好像我们听到了振振竹声。后来在几次接触先生画竹与授课的现场时,发现他对画面的四角极其重视,还身体力行给学生讲解开合原理。有一次,我观看了他画画的现场,挥毫泼墨中透露出激情与艺术初心。先生画竹先立竿不结节,然后根据画面的需要而结节出枝放叶,在画的一瞬间把握笔墨的结构与构成关系,恰如其分地展示出来。他的创作体现了历史理论上的“胸有成竹”,但他却有“胸无成竹”之意,且讲到“如果一味强调胸有成竹,作品就会出现板、结、刻意,造成气息不生动,还会概念化与模式化。如果是胸无成竹则会发挥更好,作品有奇趣,也生动,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画竹子以竹子的野性作为标准而延展出不修边幅、粗头乱服的另一面,在画面构图上主要体现出奇变的审美意味,而且在他的作品上还将理性与感性高度结合。他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学生对历史上优秀作品的深入研读与临摹,在他与学生的谈话中也能体现出其对吴昌硕学习的深刻,尤其在他的写生当中处处体现了传统图式的积淀。看他的墨竹,就好像李方膺脍炙人口的诗句所言:“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晓东先生是一位修养全面的画家,他对绘画的理解已经走出了哪一科与哪一门的分类限制,而是坚守站在大家肩膀上大胆地往前推进,比如他在苏州的写生作品中巧妙地将南方的空气湿度与笔墨的表现力有机结合,比如在湘西的写生作品中他能将竖幅构图的美感融入写生之中。这些作品中他基本上用纯墨色来表达,偶尔也使用点颜色,但惜色如金,能使我们感觉到熊先生对中国黑白系统的高度理解。明末清初的石涛画竹往往融入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其作品的写生来源与文人画格调对后世影响巨大,异曲同工的是,我们在晓东的这本画册中也看到大量的画竹写生,但是这些竹子都是融合在山水的构图之中,他的主要特点是折枝的山水竹林构架,而区别于古人全景式的山水构架。大量竹子作为一片竹林存在山水画之中,这是他的独特理解,使我们想起了柯九思画墨竹点缀巨石古木提出的:“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而他的竹林系列充满着激情,用笔生动大胆,画面结构中的点线面以及笔墨结构中的水法、墨法、笔法等一气呵成,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尽管历代画竹名手如云,但是熊晓东所画的竹林系列作品主要是打破古人陈陈相因的固有模式,他自幼酷爱绘画,尤其是兰竹临习数载,对古代经典绘画研究许久,近十几年又数次走进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师,在造化中思考,偶有发现即刻铭记,长年累月画出并总结出了自己对竹子的思考和理论心得:不被古人以竹喻人的品格、“君子之风骨”“气节之高尚”“虚心待物”“未出土时先有节”的美学思想所桎梏。他的作品探索思考文人雅士常常忽略的谦谦君子的另一面:粗头乱服、不修边幅、散淡及解衣般礴的自由之状态。他在自然界中也时常观察到野竹林横七竖八交织成浑然一片,又有各种物象掺杂其中,只有在一幅作品中能融入这些自由元素符号,才能使作品耐品、耐看。在写意繪画中他崇尚徐渭神鬼莫测的用笔用墨的变化,更膜拜梁风子、石恪的癫状,也喜爱颠张醉素的自由抒写,不为世俗眼光所畏,更不为俗人能否看懂而谄媚,也不为五斗米所折腰地去勉强自己创作。他崇尚大自然而不断地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灵感,以古法为己所用,师造化中抒展心性,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也是他对竹子或竹林的理解。

克罗齐认为:“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每个人都很难逃脱历史与当代创新的学术“网络”,墨竹的历史虽然发展很长,但是这个数字化年代也不能缺少手工创作的亲和力,信息化的双刃剑在使我们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麻烦。我们在手机微信读图的空闲之余,还是去看看纸质美学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晓东的水墨创作在这个浮躁年代能开拓出一条历史线索上的点,已经非常值得尊敬与敬佩。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在山水画与花鸟画的跨界当中为我们提醒了“你不跨界,你就被淘汰”的残酷现实。我们真心祝愿他的创作艺境兼夺。

熊晓东

生于河南郏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写意人物导师制高级创作班。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中心中国画院原执行院长。

猜你喜欢

画竹竹林竹子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画竹题诗
大熊猫吃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胸有成竹
竹林野炊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郑板桥画竹 治好肝郁症
情寄苍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