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若熹的艺术实验

2020-03-27严善錞

美术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汇花鸟画笔墨

严善錞

我慢慢地发现了自己艺术的奥秘,??我以一种更加介入和更为规律的方式,学习着把每种研究推向某一确定的方向。一点点的,绘画是一种表现的手段的观念开始坚持它自身的权利了,而且人们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事物。

——亨利·马蒂斯

相信每个真诚的艺术家都会经历马蒂斯提过的这个发现自己艺术奥妙的过程。事实上,由于我们过分信赖那些宣称自己的艺术只“表现”某种超验情感的艺术家们的许诺,所以经常忽略了艺术正是从这“一点点的”实验中开始的。

看林若熹的画,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这种一点点的艺术实验,在那些制作考究的画幅中他似乎总在无休无止地追求着一种完美:精意的构图安排、精意的色调处理、精意的笔墨效果,都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十分耐看的成品感。

从技术上看,要使中国画这门古典语汇转换成一种现代表达方式,至少有这样三种可能的方案:其一,通过研究传统去驾驭传统,在传统笔墨构成方式中去寻找具有现代表现方式的语汇特征,潘天寿的艺术实验属于此类;其二,通过引入西方绘画的时空结构去重新调动组织传统笔墨的表现能力,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媒体,林风眠、徐悲鸿实验属于此类;其三,完全放弃笔墨传统的造型性质,从而使笔墨这种传统语汇进入现代派的语境。在这种选择背景中,我们就有可能对林若熹艺术实验的性质作出一些判断。

林若熹的艺术从实验方式上看不属于现代派,而属于传统语汇的转换派,即力图通过在研究传统语汇的基础上去演绎出一种适合现代表现方式的实验。谈起这种实验很容易让人想起不久前的国画界曾盛极一时的“新文人画”,严格地讲,“新文人画”只能算是一种“新市民画”,无论从趣味格调还是从它所借用的传统语汇上看都是这样,但这种时尚似乎表明几年来在国画界面临的一个艺术难题开始以一种实践的方式提了出来,那就是,我们如何从简单的厌恶传统的情结中解脱出来,通过重新理解传统去寻找一条超越传统的途径。中国古典艺术传统的多样性决定了选择和解释传统的多样性,林若熹艺术实验的传统参照是宋代工笔系统的花鸟画以及近代海派、岭南派(居派)的花鸟画,他的作品都是针对这样一些图式传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花鸟画自唐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画科后,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这其中宋代院体花鸟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富有表现力的古典样式,它那典雅饱和的色调气氛,完整协调的章法布置和提炼对象神韵的高超技能都有一种永久的艺术价值。但在文人水墨系统的花鸟画兴起和取得艺术的领导地位后,这类技术传统逐渐丧失了它的广泛的欣赏对象,成为一种“死的历史”,显然,在现代欣赏情境中我们应该有勇气清除由传统文人画的价值观带来的心理障碍,用一种现代方式去重新研究和解释传统,使它有可能在现代语境中重新获得欣赏价值。林若熹的作品在构图布置上大胆地将繁密周全的传统院体的构图方式与现代设计的一些构成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在空间铺陈上他既考虑传统绘画气脉开合、疏密对比、交叉参差等技术原理,又在稳定中寻求变化,大胆分离组合各母题间的张力关系,使画面节奏清晰凝重又富于变化。19世纪岭南二居(居巢、居廉)通过运用“撞水”“撞粉”法对传统用墨赋彩方式进行了一次具有现代启示意义的实验,它使传统的用墨赋彩方法由静而动,极大地丰富了传统语汇的表现能力。林若熹曾长时间地研究过这套技术方法,并将它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实验中,在背景赋色和母题表现中他都运用了这种方法,使画面色调气氛更加饱和、丰富。近期以来,林若喜又将他的实验领地扩展到水墨写意系统中来,题材范围也由花鸟画扩展到山水画,在这些更加情绪化的作品中,他尝试运用积墨积彩的方法和超大面积的画幅效果去深化传统语言的现代表现能力。当然,探索阶段是不能冠以成熟的,但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实验方向的自信。

总体来讲,林若熹的艺术实验基本上属于艺术语言范畴而不属于艺术观念范畴,他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是通过研究调整和重新解释传统语汇去寻找一条超越传统的途径。但这种实验的启示意义却有可能是观念层面的,那就是,任何艺术传统,只要我们对它感兴趣,它都有可能復活它的欣赏价值,成为我们新的文明中的一部分。我们相信林若熹会从无数次“一点点的”艺术实验中去探索一条适合个性表达的语言方式,也相信林若熹的艺术会在这种探索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语汇花鸟画笔墨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