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与按摩疗法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缓解效果的比较
2020-03-27郭燕霞
张 琴,郭燕霞
前言
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一种在运动实践中常见的肌肉功能障碍现象,属于机械性肌纤维损伤。由不适应或高强度的离心运动导致,是机体自我保护和恢复的一种多因素综合机制。其不发生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即刻,而是在运动后24小时逐渐加剧,运动后72h逐渐减缓,5~7天后消失。症状早期表现为肌肉轻度发僵,活动不便。重者表现为肌肉肿胀剧烈疼痛、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受限,妨碍运动,触诊肌肉有压痛。DOMS的发生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对其治疗手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比肌内效贴治疗法和按摩治疗法两种干预手段,来观测其恢复效果。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是是软组织贴扎技术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肿胀、消除肌肉疲劳、肌张力异常;治疗神经功能损伤、水肿等多种疾病。有研究表明:膝关节肌內效贴有效缓解运动员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及减轻运动员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炎症反应并缩短了恢复时间。另有研究表明肌内效贴能显著缓解普通人群被贴扎部位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疼痛症状。龙志研究实验为肌内效贴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其指出肌内效贴具有较好的运动损伤预防效果,能促进运动损伤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恢复,并缩短反应时间,加快炎症恢复,显著缓解一次性大强度运动后的疼痛。汤新安指出,针对主观疼痛量表测得的肌内效贴的治疗效果,安慰剂作用也会导致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延迟性目前国内外对肌内效贴的研究集中在对其治疗效果的应用评估上,配合治疗、对比治疗多,而对其操作方法、作用机制等研究则较少。而按摩作为传统的治疗手法被广泛应用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领域。其产生的机械压力导致血流加快、肌张力减少和神经兴奋性改变,可有效促进肌肉酸痛的恢复。朱红香通过刮痧和按摩的对比疗法,得出按摩治疗DOMS效果明显,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招募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学生15名,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人,分组情况见表1,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2。组间整个实验过程样本无脱落。所有受试者被告知研究意图,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体育特长生②年龄16-21岁③自愿参与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测试期间患有感冒或其他疾病者。
表1 实验分组情况一览表
表2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x±s) n=15
表2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x±s) n=15
组别人数(n)身高(cm)体重(kg)肌内效贴组5173±7.127 64.4±10.423按摩治疗组5171.6±8.59362.6±6.216空白对照组5170.2±7.65261.2±7.305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过程
运动建模:本研究参照以往诱导DOMS的运动建模方法:实验组员进行全蹲蛙跳110m蛙跳的离心运动负荷方式,运动总持续时间约为30min,运动组数为一组。将受试者运动1天后是否出现肌肉疼痛、僵硬、肌力降低,以及肌肉活动功能障碍等作为判断运动建模是否成功的依据。
干预方法:运动后即刻贴肌内效贴(扎贴部位、时间、大小、方法均一致)。贴扎方法:受试者取坐位,两侧下肢膝关节保持90°弯曲,在两侧大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所在的皮肤表面进行贴扎。肌内效贴组贴布(5×5m重庆护力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规格:5cm×15cm ),贴布形状为W形,贴扎时间是运动后即刻。自然拉力(原始长度的110%),采取放松贴法,根据受试者大腿的长度,剪切3条肌贴,肌贴的起始点是胫骨粗隆,3条肌贴向上跨过膝关节分别止于大腿的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远侧端,肌贴两端无拉力,在运动造模后贴扎;按摩组、对照组无任何贴扎。按摩组:运动后即刻按摩治疗(按摩部位、时间、大小、方法均一致),取按摩实验组的站立位,在痛点处按、压、推拿、揉、点,连续15min:无干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措施
指标测试:测运动后12h,24h,36h,48h,60h,72h,84h,96h,108h时间节点的疼痛值。
1.2.2 实验仪器与仪器
主观疼痛感觉量表,照相机,肌内效贴((品牌:重庆护力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使用规格:5cm×15cm)
1.2.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出各组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体育特长生15名,分为3组,试验过程无样本脱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2 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各组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数据统计见表3。
表3 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统计表(x±s)
表3 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统计表(x±s)
时间对照组实验组肌内效贴组按摩治疗组P值12h2.20±0.8372.40±0.5482.60±1.3420.81024h3.80±2.1682.40±0.5483.20±0.8370.30936h5.20±1.7893.40±1.1405.20±0.4470.06648h5.60±1.1403.60±1.6735.80±1.6430.07460h4.20±0.8373.00±1.4144.40±2.3020.37272h3.00±1.0002.20±1.3043.00±1.4140.52584h2.00±1.0001.40±1.3422.00±1.4140.69596h0.40±0.5480.60±0.5481.00±1.0000.442108h0000
注:P>0.05,表明在12h,24h,36h,48h,60h,72h,84h,96h,108h各个时间节点,肌内效贴组、按摩治疗组、对照组对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相对按摩组和空白对照组,肌内效贴治疗组疼痛均值变化幅度较小,峰值相对较低。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体育特长生经康复治疗手段后,无显著性变化,说明这两种干预手段效果不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考虑本实验样本数量少,不能简单判断肌内效贴和按摩疗法的优劣,但并不代表这两种治疗手段不可行有效。
3.1 延迟性肌肉酸痛
普遍认为离心运动更容易诱发DOMS。蛙跳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但运动训练强度、时间、频率,规范动作无法操作。后续探讨应找寻一种科学、节省、可操作的诱发模型。DOMS的疼痛部位主要出现在远端的肌肉和肌腱连接处,原因可能是:肌肉的痛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肌腱周围,这些区域被过分牵拉时,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痛;觉肌肉用力收缩时,远端的肌肉和肌腱连接处最容易受到损伤,运动后由于该处损伤而出现疼痛感。缺乏对DOMS的定量化的酸痛诱发模型和定量化的酸痛等级评价标准。使用不同的诱发模型和评价标准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且对DOMS产生机制的硏究也相对较少,仍停滞在以前提出的几种定性的假说推断层面,并未深入到分子或基因水平。对DOMS发生的中枢机制尚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针对DOMS的预防和恢复还没有一致的最佳方案,已有的文献由于不同条件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结果。
3.2 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恢复过程和主观疼痛的影响
肌内效布贴扎后消肿止痛、改善功能活动的基本起效机制可能是:按淋巴引流方向贴扎的多爪形且不施加任何拉力的肌内贴布, 其持续的自然回缩力及形状特性。后续探讨肌内效贴作用效果可将研究重点放在贴扎时间(运动前、中、后贴扎),肌内效贴研究重点放在其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上,实验可设置安慰对照组(普通无弹性胶布贴扎)。临床上肌内效贴主要有消肿、止痛,改善感觉输入及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效用,且在支撑及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不妨碍身体正常活动。
由于KT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所以关于肌内效贴的具体使用方法还存在争议。不同的贴扎形状和方向有着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贴扎目的按照一定的形状和方向使用不同拉力贴于特定的起止部位。未来关于KT的作用机制会继续微观深入研究,以统一其轧贴方法。并考虑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肢体部位的干预效果,以及人体表皮、淋巴组织、神经系统与肌贴本身对于肌肉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方面。
3.3 按摩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恢复过程和主观疼痛的影响
按摩徒手操作,对实验者要求很高,且不同手法,不同部位,用力大小,受试者个人情况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按摩安全性较强,舒适度高,易普及。
4 结论建议
结论:肌内效贴和按摩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效果比对不甚明显,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一次性大强度运动后的疼痛并缩短疼痛时间。
建议:注意安排合理可靠的预实验,采用生理生化指标直接评定延迟性肌肉酸痛;KT作为新型康复手段,在实验前对操作者进行贴扎技术培训会使得实验效果更佳;实验可安慰剂对照组(普通弹力胶带),减少实验对象心理效果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