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少年作曲家们的“第一课”

2020-03-27杨羽萱小鱼仔

艺术启蒙 2020年3期
关键词:变奏曲乐理第一课

文/杨羽萱、小鱼仔

◎《艺术启蒙》小记者杨羽萱

元气满满的春、蝉鸣阵阵的夏、落叶纷纷的秋、白雪皑皑的冬……

在《四季变奏曲》音乐会上,我听见了四季的歌声。

更奇妙的是,这些歌曲居然是由一群孩子创作的!

在塞尔登剧场后台,我有幸见到了天资聪颖、活泼可爱的他们。

助教老师:王天闻

我们并没有让孩子一上来就独立创作,而是选择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音乐会主题“四季变奏曲”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组别。而每组成员的搭配也是精心安排的,有的孩子乐理好,有的孩子演奏好,有的孩子会唱歌,让孩子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组合出来的作品才能丰富多彩。这种灵感碰撞的过程是很美妙的,还是让他们自己来说说创作感受吧!

来自下午的音乐狂想

一说到“创作”,总感觉那是大音乐家才该考虑的问题。听说这些小伙伴的音乐创作都是从“零”起步的,虽然他们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和乐理基础,但谁都没有真正尝试过作曲。然而,他们只用了几个下午就完成了令所有人惊叹的作品。我这就去问问翟老师,她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的。

创意指导:翟媛

创作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我们只需从中选择几种简便易行的教给孩子。在教的时候,我们尝试一天讲一种方法,从易到难,所以孩子们第一天学完特别开心,第二天开始崩溃,第三天获得成就感,第四天就会产生新想法。如此一来,他们的创作思路就会完全被打开,愿意主动修改作品。反之,如果学的方法总是很难,大家可能中途就放弃了!当然,创作课开始之前的“头脑风暴”也必不可少,每个孩子都可以先讲一讲自己关于四季的幻想,下一步就是把有趣的元素用乐器弹奏出来、用音符记录下来。

“稀奇古怪”的初体验

一首曲子的诞生并不容易,同组的小伙伴出现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谁的创意更好,谁挑的乐器更恰当,这是团队磨合的日常,也是完成好作品的必经之路。来听听小伙伴们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话想说吧!

姜雨汐

他们说我的耳朵挺好使的,就让我负责合音。我确实能听出来乐曲中不和谐的地方,只需要小小修改一下就行!这种对节奏的敏感可能跟我从六岁开始学习打击乐有关。作为“春”组的组长,我负责的是维护我们组的

裘梦轩

和平,哈哈哈!创作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选择一种最能表现春天的活力的乐器,最终我们选择了单点打击乐器木鱼!

宋佳茵

我对小伙伴们在音乐会上的配合非常满意!因为我们通常会用一个单音作为开场提示音,但我们早就决定把这个音去掉,从而让曲子更流畅、更和谐。

杜思聪

好点子有时来得有点儿晚,最后一天我才想到加入弦乐,那会儿大家每练一遍都有新想法!真没想到我们最后能创作出那么好听的作品。

孙雨彤

我们把会演奏的乐器都试了一遍,最后选择了双响筒代表夏天的声音。在翟老师的建议下,我们还加了沙锤,用来表现夏夜虫子的鸣叫声。

陈索西

我觉得创作这件事需要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我们大胆借用了《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中的一段曲子,而后一通拼贴加改编。创作量其实并不小,但效果一级棒!

孔妙辰

我只想吐槽我的搭档……大家的想法总是不一样,很难达成一致,也很难说服谁,说服别人真的心好累……

王博汉

我从四岁就开始学唱歌了,所以我的节奏感特别好,而且我对自己的音乐潜力挺有信心,作曲正是我的兴趣!

陈希蓓

我们组比较“惨”,中间突然被借走了一个人,但剩下的小伙伴齐心协力克服了缺人手的困难,我觉得我们是有“团魂”的!

须藤优辉

改编比想象中难多了,每天我都是最后一个回家的,最晚的一天在乐室待到了晚上九点!虽然过程不太顺利,但当我看到乐谱署名的那一刻,心中有满满的成就感!

小记者手记

一场小小的音乐会是这些少年作曲家迈出的第一步,而真正成为音乐家的路还很漫长。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惊人天赋,但我坚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独一无二的美妙旋律。同小伙伴一起把这些宝藏发掘出来,真是件幸福的事。

猜你喜欢

变奏曲乐理第一课
蒸汽朋克的唯美变奏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乐理教材编写出版研究
上好“开学第一课”
上兴趣班的心情变奏曲
毕业第一课:钱钱钱钱钱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科学第一课
春日条纹变奏曲
小狮子的游泳第一课
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