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气象学会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2020-03-26陈海量张健房志玲

学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问题

陈海量 张健 房志玲

[摘 要]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创新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激发和释放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该文阐述了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并以气象学会为例,对国内外气象学会发展现状进行客观比较,从国内外气象学会的异同来看我国气象学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制约科技类社会团体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根据这些问题和因素,对气象学会等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类社会团体 气象学会 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120040-06

科技类社会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在科学领域成为新的社会力量,也逐渐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1]。然而,当前科技类社会团体承担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能力还略显不足。科技类社会团体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激发和释放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加快科技类社会团体改革,建立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管理模式,提升科技类社会团体的自身发展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顺利进行,推进改革进程,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优势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一、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

科技类社会团体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科技类社会团体管理是指在当前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为了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活动的有序、健康发展,民政部门、科协组织分别负责登记管理和业务指导,挂靠或支撑单位实施直接业务管理,旨在促进科学技术繁荣与发展而对科技类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其自身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

作为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组织形态,科技社团集中了众多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科技类社会团体组织建设和活动状况,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影响着科技界参与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科技类社会团体创新能力建设,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2]。

二、国内外气象学会比较分析

本文以国内外气象学会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气象学会属于比较典型的科技类社会团体,在推动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科学普及、服务企事业单位、沟通政府与科技界的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气象学会的宗旨和功能存在相似之处,都是国家气象科技领域内的重要组织,分析和借鉴国外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科技类社会团体未来更好地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调研美国、日本、英国、韓国、欧洲、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学会官网,与中国气象学会、北京气象学会的职能进行对比,发现国外气象学会职能与国内气象学会存在较大差别。

(一)国内外典型气象学会概况

1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是以促进气象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气象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学术交流、科普活动、智库及决策咨询、期刊出版、表彰奖励、人才培养等。学会出版的主要期刊有3种,设置奖项5项。目前拥有近140个会员单位,近42000名会员(其中注册会员1959人)。通过对中国气象学会2019年年报及网站信息调研分析,该会2019年度总收入中,239%来自会费收入,其余来自政府补助、提供服务及其他收入[3]。

2北京气象学会。北京气象学会是首都地区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学术交流、科普活动、智库及决策咨询、期刊出版、表彰奖励(按上级学会要求组织参与)、人才培养等。北京气象学会的财务报告显示,该会近年经费总收入中,750%来自北京市科协资助项目,96%来自理事单位会费,100%来自北京市气象局支持,54%来自其他收入。

3美国气象学会。美国气象学会(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AMS)主要职能有出版期刊和出版物、开展学术论坛活动、教育与职业规划、表彰奖励。学会出版的一系列主要期刊(近10种),影响因子均在全球排名靠前。在教育与职业规划方面,为数百万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为会员提供职业规划与指导,包括提供工作实习、研究及招聘机会,以及就业后持续性技能认证,并通过每年支付更新费用来维护AMS认证。在表彰奖励方面,共设置各类奖项38项,奖项覆盖气象领域会员涉及的方方面面,对会员的凝聚和激励作用巨大。

4日本气象学会、日本预报员协会。日本气象学会具有期刊出版、学术交流、奖励表彰及培训等职能。学会会员人数约为4000人,期刊3个,设置相关奖项7项,未承担相关培训、职业指导和科普等职能。同时,日本还设有气象预报员协会,承担与气象预报员考试、天气预报员资格相关的培训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与天气相关组织一起组织学习,提高天气预报员的技能,并通过利用这些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日本气象预报员考试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5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英国皇家气象学会(RMetS)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气象学术团体,成立于1850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会之一和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出版期刊和出版物、开展学术论坛活动、教育与职业规划、表彰奖励等。在期刊和出版物方面,学会主办的8种期刊均在国际上拥有较大影响力;图书方面,近年来出版了10余部专业图书,并通过网站简报、论文在线查阅等方式,为气象科技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学习支持。在学术交流方面,学会会议活动类型包括全国会议、特别兴趣小组、地区会议等。在教育与职业规划方面,该学会做出了非常专业的气象技能认证体系,该认证体系使气象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有了明确的沟通标准,并为气象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能力提升路径,可以说是社会团体组织在人员能力认证方面发挥作用的典范。同时,学会还为学生会员提供工作实践机会、博士学习机会、早期职业的咨询支持和专业的一对一成长指导等。在表彰奖励方面,皇家气象学会对气象学和相关学科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共设置各类奖项21项,该学会的奖项反映了整个气象界对获奖者的认可。

6欧洲气象学会。欧洲气象学会属于枢纽型学会组织,代表欧洲各国38个相关学会组织,所属各成员会员共计约1万人,这一方面更加类似中国气象学会与各省级气象学会的关系。该组织不承办具体的学术期刊,仅在学术交流活动和表彰奖励方面开展工作。

(二)国内外气象学会情况对比

从会员数量看,中国气象学会每万人拥有会员030人,美国学会拥有034人,日本学会拥有031人,英国学会拥有051人,韩国学会拥有058人,欧洲学会拥有014人,德国学会拥有022人,意大利学会拥有007人。若将以上数据分为第一梯队(05人以上)、第二梯队(03人以上)和第三梯队(03人以下),中国处于第二梯队,在韩国、英国、美国、日本之后,说明我国人均拥有气象专业人员数量少于发达国家。

会员数量上,中国气象学会以42000人位居第一,比第二名(美国)高出3万余人,在这一方面又体现出我国气象从业人员的数量基础较好。

期刊数量上,美国、英国分别以10种、8种处于第一梯队,日本、韩国与我国相当,在2~3个,然而从其影响力来看,我国又处于弱势地位。

奖项设置方面,中国气象学会设置奖项5项,而美国有38项,英国有21项,日本7项,韩国11项,欧洲10项,从人均拥有奖项数量方面看,中国远远落后,说明我国气象学会对会员激励作用发挥不够。

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以及职业指导方面,国内学会几乎没有开展,而美国、日本、英国都有开展相应活动,有的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确认,有的通过自身建设成为默认的行业标准。

其他功能上,我国气象学会在科普、智库咨询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开展了更多的活动。

从经费来源看,国内气象学会经费来自会费的比例较小,而国外气象学会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会员会费。这也直接指出了学会的主要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经费来源即为组织的主要服务对象,经费的项目即为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中国气象学会的会员会费收入仅占约24%,其约76%的精力用于为其他对象提供服务,包括向社会提供科普产品开发销售、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研究项目的承接等。北京气象学会的会费收入仅占约10%,其约90%精力用于服务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气象局。可见,中国气象学会、北京气象学会与国外气象学会以会员为中心的经营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外典型气象学会情况对比详见表1。

三、国内外气象学会比较的启示

(一)立足职责发挥功能

国内外气象学会在工作范围方面,主体上都是共同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气象学会更重视学术活动和科普工作,以年会、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交流、亚洲气象大会、国际气象学会论坛及各种专题学术交流活动为契机,共同打造综合气象科技学术交流平台;大力推进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加大青少年气象科普工作力度,持续推动气象科普活动品牌化建设;积极组织承担中国科协多项人才发展计划项目,推进气象高科技人才发展;以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契机,开展气象科技咨询和科技评估工作。

(二)组织结构行政化

在组织机构管理上,国外气象学会独立于政府以外,而国内气象学会属于政府主导方式。在机构设置上,中国气象学会、各省气象学会的组织架构参照气象部门行政架构设置,各级气象学会秘书处的主要专兼职负责人也都是气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与国外学会组织自我管理的模式差异较大。由于学会组织结构行政化,学会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复制了挂靠单位的方式,使学会管理带有更多的行政色彩。学会工作任务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这一特征在各省级气象学会尤其明显。省级气象学会工作任务往往通过中国气象学会以通知形式下达,完全模仿政府層级体制,而两级学会之间又没有隶属关系。学会组织开展的各项表彰奖励的设置、论坛内容的设置以及相关的评审、研究等权利的赋予,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或备案,限制了社团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管理思想固化

国外气象学会的运作,大多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寻求组织发展所需的项目和资金源。国内气象学会的市场化运作意识不强,日常活动经费主要不是来自会员会费,而是通过拨款、项目下达、政府职能转移等方式,由科协、气象局等上级部门支持。其项目资金的匹配,往往需要通过竞争的方式争取,这就直接导致了社团组织的精力更加向资金支持单位靠拢。其管理理念没有适时转变,没有站在改革的角度来看待社团组织的发展,更没有站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角度面对发展,缺乏“经营”理念。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科技类社会团体从政府部门获得的财政拨款有限,满足不了其日益增长的社团组织需求。

(四)会员服务功能不突出

社团组织的设立是以社团成员自愿结合而成,团结会员、引领会员、服务会员是社团最核心、最重要的职能。国内气象学会组织服务会员功能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期刊数量及影响力不够,提供专业资料不足。对比国外气象学会,国内气象学会期刊数量及影响力都较弱,对国内气象科研人员的高质量论文吸引力不占优势。国外气象学会在气象专业资料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包括提供各类气象观测资料、预报资料等专业资料,国内气象学会则较少涉及。

2奖项设置偏少。对比美国气象学会38个奖项、英国皇家气象学会20个、韩国气象学会11个,国内气象学会在奖项设置方面,人均占有量、种类数量都偏少,对会员的激励不足。设立奖项是科技类社团组织对会员的重要激励方式,直接关系到社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活跃度。中国气象学会在线注册会员仅有1959人,其余4万余人均为其他相关学会的会员。

3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缺乏。美国气象学会、日本气象学会、日本预报员协会、英国皇家气象学会都设置了相关培训课程,为会员持续专业技术学习提供了专业平台。中国气象学会及北京气象学会在此领域尚未开展较有影响力的工作。

4职业资格认证职能短缺。随着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逐渐转变为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社团组织承接职业能力评价是国家改革的趋势,社团组织是承接这一职能的主体。气象学会作为跨行业、跨部门汇集全社会气象科技人员的重要组织,理应承担起为气象科技人员进行能力认证、评价的责任,用客观的尺度评价人才,解决人才与社会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国内气象学会尚无职业资格认证相关职能。

四、对策建议

结合本文文献[4]、[5]来看,气象学会是比较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科技类社会团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气象学会的改革发展对科技类社会团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我国气象领域科技人员主要分布于中国气象局所属气象部门、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3个体系内。在日常工作中,3个体系内的人员各自按职责开展工作,难以形成密切、有机的合作关系。中国气象学会作为全国性社会团体,可以发挥跨界交流合作平台作用,从社会团体层面促进全国气象科技人员形成合力,在气象领域形成中国力量。中国气象学会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学科专题交流、推动区域性学术交流和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在凝聚气象科技人才、促进气象科学技术交流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国际影响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在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上下功夫,加强与发达国家气象学会之间的交流,创新国际交流活动形式,与发达国家气象学会联合开展国际交流项目、联合开展合作研究等,不断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提升中国气象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高水平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的重要支撑。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要培育打造中国的高质量科技期刊,加快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建立中国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引文索引”系统、鼓励财政资金资助的论文在高质量国内科技期刊发表。中国气象学会是中国气象界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培育单位,未来应更好抓住科技强国建设机遇,培育打造一批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气象类科技期刊,吸引高质量论文回归国内发表,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世界影响力。

(二)推进政社分离

相对于政府,社团组织更强调自主性、志愿性、补充性、创新性,在更大层面发挥社会成员的“业余能量”,增加社会运行的“润滑程度”,成为政府管理的有益补充。

政社分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现阶段国家改革尚未提出强制性脱钩的时期,要逐渐落实社团组织决策机制,培养部门社团的独立成长、自主运行的能力。以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契机,在大力开展气象科技咨询和科技评估工作的同时,探索建立评价体系,积极承担行业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等工作,努力把政府转移的职能做好,为科技创新与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特色社团建设,加强党组织对社团工作的领导。加强社团自身的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決策机制,更好发挥社团成员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政府、企业、社团三个社会部门有机协作的良性社会运行机制。

(三)加强经营意识

科技社团的非营利性、公益性特征并不代表其不能盈利,不需要经营。经营学会主要是指在学术、技术和产品、科技工作者及其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上实行行之有效、非营利性的组织资本的运用和管理。采取有效、经营方法,通过开展适当的经营活动,将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这将产生较大的效益,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发展力。

(四)强化会员服务

科技类社团需建设以服务会员为核心的工作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专业人员的聚集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提供服务,抑或是获取收益,都是建立在专业“粉丝群”基础上的。要汇聚全国气象专业人员,就必须将组织的核心职能转向对会员的服务上来,想会员之所想,加上现有的行政体系的赋能,争取在社团组织进一步改革前建立好自己的会员群体,树立核心地位。发挥社团组织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开发科学的分层次学习课程和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会员成长提供渠道,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通.社会治理视角下群团组织发展模式研究[J].各界,2020(14):176-177.

[2]傅璐.浅谈社会团体承接政府职能工作[J].学会,2014(7):48-49.

[3]中国气象学会.2019中国气象学会年报[Z].2020.

[4]黄浩明,刘银托.科技类社会团体发展报告[J].学会,2012(6):3-12.

[5]石忠诚.江苏省科技类社会团体创新发展情况报告[J].学会,2012(11):18-27.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问题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