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辞真比丰年玉 气味还同幽壑兰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2020-03-26闫军海
文|闫军海
《奇妙的对联》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梳理探究部分的一节课。从奇妙的对联中,能体味到汉字的神奇美妙,能欣赏到书法的博大精深,更能显现中国人思维的灵性。笔者制作了《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供师生们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联历史,掌握对联特点。
2、积累相关对联,重点积累生活中常见的对联。
3、对联的写作方法和对联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尝试对对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具】手写对联、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自己手写的书法对联“题茶壶”——“清心也可以之”。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又可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手写书法艺术对联)。今天我们走进对联,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投影:奇妙的对联)。
二、【奇妙的对联】(投影)
(1)对联的起源(投影)。
(2)对联的概念: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3)对联的种类(投影各个行业的不同对联)
(4)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①“对”:对仗工整: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②“联”:内容相关。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对联的写作方法: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有叠字、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字)、镶嵌、加减、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重点讲两种:
①联想法。
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旧习”“新风”“大”“小”。
C、相关联想。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②化用。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例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声律启蒙》节选:(投影《声律启蒙》)请同学们朗读两遍。
(7)对联的形式:
①正对:(出句与对句并列关系,互相补充,不同角度)例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②反对:(意思相反,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印象深刻)例如: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③串对:(句间有或转折,或条件,或递进,或因果等关系,内容连贯,语气衔接)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回文对:(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例如: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小结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结构相同。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不能重复。此外,如何贴对联?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
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音韵的,遵循着仄起平收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投影)
“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投身抗疫,龟山有雨皆成泪;
B.难舍白衣,泼血为承肩上爱;
C.悲泪悲天,岂知救死而先死;
D.白衣战士,救死扶伤彰大爱;
a.暖医暖世,不可复生却永生。
b.赤胆医师,成仁取义誉神州。
c.滴血除魔,汉水无波亦载哀。
d.未圆婚约,思亲难报意中人。
四、【欣赏对联】(投影)
《唐伯虎点秋香》中华安对对子电影片段。
五、【课后作业】
为自己的班级拟写一副对联,要求符合班级特点,展现班级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