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探究
2020-03-25惠娟萍
摘 要:为社会主义培育合格的接班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精神文明的高度与物质文明建设程度必须要齐头并进,法治素养是当代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的重要时期,青春期,极易受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因此,大力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不能只是空有知识而无法律意识的人,学校必须书本知识和法治素养上双管齐下,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思想法治教育的开展,切实提高他们的法治信仰,让他们养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一、 前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的新形势下,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关乎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达成,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而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社会发展形势下教育界面临的艰巨挑战,随着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重心也逐渐从应试教育向落实核心素养方向转移,根据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法治意识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营造体验式学习的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之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法治理念,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育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之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实现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家庭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各种信息设备的配置日渐齐全,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网络是把双刃剑,不仅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模式,同样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各类热点的传播不仅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逐渐复杂化,还削弱了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和权威性,而且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学校是输送人才和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战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的必须接受的教育项目之一,老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导者;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技能培训、心理疏导以及道德品质、法治意识以及学习思维习惯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教育者通过体验式道德法治教育春风细雨般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信念与理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社會、网络上的糟粕思想及中国古代的一些腐朽思想,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三、 现阶段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针对性,课堂形式不够丰富,学生缺乏课堂参与性
目前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最主要渠道还是以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课程为主,由于受互联网的冲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初中生经过青春期的快速发育在外形上已经接近成年人,但思想意识上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极易受外界影响,偏好追逐新鲜、新奇事物,且初中生处于特殊的时期,青春期,且部分学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而部分老师的教学课件,还停留在直接灌输的教育形式上,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解读,课堂不够鲜活,学生的代入感不强,同时也没与当前他们感兴趣的国内国外流行趋势相挂钩,课堂上缺乏互动的氛围与环节,与社会问题和师生的日常生活脱节,缺少有针对性地讨论,没有给学生体验式学习做好铺垫,久而久之,学生不免觉得枯燥乏味,上课不是走神发呆就是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情,导致法治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校对法治意识的培养重视度还不够
学校领导层认为学生还小,无法深入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精髓,以后进入更高年级或是大学后会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导致对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关注度与重视度不够,放在首要位置的往往是各种日常的教学事务、硬件设备、教学与科研,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上,注重短期成效而忽视整体素质教学的质量,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育被弱化,导致法治教育政策没能得到有效发挥,体验式教学改革得不到突破性进展。
(三)道法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与其他初中科目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数学、外语不在一个平行线上,处于“副科”位置,且部分学校对思政法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力度不够、不全面、不及时,培训的形式和渠道单一化,导致道法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无法跟上教育要求;且道法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稳定性较差,由于道法教育工作者的准入门槛和整体素养水平要求高,但实际影响度却不如其他学科,有些学校一名道法老师身兼数职,或是负责全年级的道法教学,连轴转式的工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且部分道法教育工作者认为自身发展前景不明朗存在调岗转岗想法,教育工作者的流动不利于学校道法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 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深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前提,以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形式都是通过辅导员讲话、问卷调查、班会形式等,其真实性与时效性得不到有效保证,现阶段利用网络资源,或是以匿名投稿的形式来收集学生对于某个事件的思想态度,现在的初中生都有机会接触网络,通常社会热点问题是他们较为有兴趣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学生们对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来掌握他们真实的思想动态,更有利于法治教育的后续开展。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进步,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要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首先要重视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并整理出其中有针对性的实例,为学生解答并消除疑惑,化解思想矛盾;其次要创新教学模式,从全局出发,积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下的需求变化,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简单直接灌输的教育形式,比如,以近期“14岁男孩一次次倒挂深井救出3岁女童”的热点新闻进行相互讨论、评价,新闻主人公是初中生的同龄人,以他为榜样进行角色互换,我们在遇到这类问题题该如何处理,是袖手旁观,还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像新闻主人公一样一次次的克服困竭尽所能地救助他人,激烈的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去思考,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全面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提高课堂“趣味性”,只有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被唤醒,从而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必须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当下学生爱追逐热点的心理着手,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教育中。
(四)加强道法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是保证教育成果的有效手段,学校应从全局出发,积极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下的需求变化,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落实和完善教育改革体制;首先在理论上提高认知,从道法教育與课本知识教育工作之间的相通性进行探索性研究,更好地落实与加强道法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内容;其次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专业道法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有目的地对思政教师进行长短期培训,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调整教育理念,促使道法教师队伍在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教育能力等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五、 结束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高度覆盖,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渠道日渐快速与多元化的新时代下,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明确法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清晰地认识到核心素养背景下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大力建设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队伍,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切实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认知,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琥.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54-56.
[2]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1):131-132.
[3]陈剑敏.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J].新课程,2018(14):238-239.
[4]宋雪春.基于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8(16):124.
[5]张玲.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与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9(3):136-137.
[6]马树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高考,2018(22):210.
作者简介:惠娟萍,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