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构

2020-03-25赵俊红

法制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习近平思政特色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融入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2018年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8030401136)。

作者简介:赵俊红,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19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体现了我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青春遇上新时代,青春就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责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不仅是新时代的呼唤,更是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从而让大学生找准在哪用力,在哪用心,如何用心,到底该做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教会大学生找准在哪用力,在哪用心,如何用心,到底该做什么样的人。因此,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意义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践行者、民族复兴大任的承继者,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新时代赋予他们新的责任,就是要学会运用、时刻捍卫、真正信仰和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跟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去落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承担国家大任的道路上彰显自信和沉稳,激发出更多的力量去谱写新时代的篇章,努力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自从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大家都积极响应,可以说都意识到了学习新思想的紧迫性,从时效性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作为高校教育者认为,目前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的并不到位、掌握的并不系统,在学懂弄通上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在日常活动中渗透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大部分大学生对新思想还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真正化为自身的行动和力量的力度还不够,这些因素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的不够细致

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重意义解读,轻理论深入和实践落实;重碎片化解读和理解,轻系统化梳理和研究;重形式覆盖,轻内容渗入;重大型活动开展,轻日常行为渗透等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思政课程教学的引导,轻课程思政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两张皮,沒有起到相得益彰、同向同行的效果和作用。即使部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传道和授业”的关系,也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顶层设计,没有设计好教学环节中“精与神”的关系,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形式上不够灵活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两个环节,一个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个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形式不是割裂的单独起作用的,而是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将两个环节混淆,简单认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理论教育,一般通过课堂讲授、专家讲座等固化形式来施教,忽略了现代大学生所处新时代的背景条件,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期待,以期达到的理想状态将成为泡影。还有的教育工作者用大学生已经认为空洞乏味的理论教导,只注重理论灌输,走形式,采取远远偏离大学生内心需求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当前思政教育的一块短板,已经被时代所抛弃,这种不联系实际,不接地气、不喜闻乐见的灌输教学形式,大学生并不“买单”,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要求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如何进教材,如何进课堂,采取什么形式才可以进头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精准施教才能获得成效。比如,专业实践课程培养方案怎样设置,教学过程怎样设计,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等等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按照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可。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大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并学懂弄通,就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和专业课程辅助作用,教育工作者就要注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和研究,用理论的彻底性和科学性回应学生,说服学生,赢得学生,并最终让新思想走入学生心灵深处。

在发挥思政教师主导思想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其他专业教师思想引领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大学生课堂教学坚持以“思想引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师生互动教育实践平台,搭建“课程思政”教育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实施 “课程思政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外,可以聘任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不同角度发挥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思想引领作用。这样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强化了意识形态引领和教育作用,让每位教师都明确自己的育人责任,让每个教育环节都体现育人功能,营造“人人为教育之人、处处为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的时机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既要建立全过程育人机制,又要审时度势、借势化事。所以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优化快捷的。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时常感到迷茫,其实在对人生充满迷茫的时候,正是最佳的融入时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洗礼,从而保证大学生在适当的时机接受并品味新思想,进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的共鸣中化育无形,润物无声。

现在的大学生,除了课堂思政教育之外,运用最多的就是网络,所以实施“互联网+思政”工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施“互联网+思政”工程,提升新时代思政教育效果,就要把“互联网+思政”工程落到实处,落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教育主体、每个教育团队、教育专业系室,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灵魂教育时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上网时间,对于日常点滴可以拍成微电影、微视频,每天学生上网时要先完成规定内容的观看,慢慢的大学身发现都是身边事,无形中渗透的新思想就会逐渐凸显出应有的力量。

(三)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的方位

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机制中重要的一环,我们要聚焦关键领域,全方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升融入的信度。一是高校要系统设计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拓展网络课堂,使各级课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并达到同向同行的效果。尤其是“微教育”,当前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让大学生在网络探索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新思想火起来并活起来。二是将大学生评优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评优指标体系中应加入与时俱进的评优指标,比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自身模范行动与新思想的结合程度如何,在具体学习践行新思想过程中的点滴事迹有哪些等等。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要作为考核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大指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如何,会直接在校園文化和学风中体现出来,比如说校园内的烟头少了,教室、琴房、排练场里的灯亮的早了、黑的晚了,新思想、新面貌,处处洋溢着新思想的光芒。四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取“专业+思政”教育模式,使专业教育实现了由“保障”到“引领”的提升,使专业课的教学发生了质的转变,实现了知识、技能和灵魂的双提升,思政工作从“虚功”转变为“实做”,新时代思政教学从“虚名”落到“实效”,这样才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了知行合一。

(四)灵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的方法

要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大学生不折不扣的吸收、让大学生在愉悦中接受并付诸于行动中,是当前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课题。在日常的教育中不能一味“高大上”的说教,要真真切切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对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做深入分析,要现真功夫、做细活,比如用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大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政治认同感,大学生会慢慢觉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离他们并不远,只有新思想才能更加开阔他们的视野、才能让新思想深入人心和脑海,进而让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对新思想真学、真信、真用,这样大学生的力量调动起来了,时时刻刻处处都是榜样的力量,大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就会最终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带着热情、带着激情、带着豪情去畅想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龚海泉,张晋峰,张耀灿.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习近平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标题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