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政策效益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03-25王亚囡

法制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 公共政策效益 政府公信力建设 实例研究

作者简介:王亚囡,西安石油大学。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94

公共政策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是公共政策的参与者、受益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积极地参与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实行与发展等活动中,对公共政策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敏感。政府公信力作为检验政府履行其各项职能的标准,与公共政策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对公共政策效益与政府公信力建设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在论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有关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公共政策效益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进行阐明,找到公共政策效益抑制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原因并提出公信力的建设措施,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与政府公信力的发展。

一、公共政策效益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影响的例证

(一)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制度

1. 政策内容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全面推行,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社区意愿服务水平,对全科医生实行持续培养与考核,促使其符合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全科医生建立起与城乡居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这里的家庭医生就是指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该政策消除了医疗机构收入与医务人员收入的联系,减少了不合理医疗的现象。在一些社区医院中,全科医生拥有大型医院的专家号,可以实现病人的转诊,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此外,该政策还对全科医生实行了激励机制。

2.政策效益

(1)经济效益。

第一,门诊费用下降。此项政策通过对机制进行创新,从源头上斩断了医疗机构的经纪人动机,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行为日渐合理。医生首先做到的是为病人思考,停止不必要的用药及重复检查,患者节省了一部分买药与检查的费用,卫生服务门诊费用明显下降,更好地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第二,医保费用快速增长得到控制。导致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包括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学的进步,还有医疗机构因病患不了解医学知识而对其进行过度用药与重复检查的行为。此改革政策采取了收支分离的做法,从源头上彻底斩断了全科医生收入与社区医院收入的关系,杜绝了过度用药与过度检查的现象,降低了医保费用增长的速度。

(2)社会效益。

第一,有利于就诊病人的合理分流。促进社区医院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居民就近看病,减少医疗资源压力。此项政策加强了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制度的建设,是就诊病人得到分流,并利用社区医院的优势,形成“家庭医生”式的服务,缓解医患间的关系。

第二,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治。社区医院不仅方便、持续、个性化,而且能够早期发现慢性病。社区医生定期观察病人、督促其按时服用药物以及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并且通过社区宣传、健康生活的引导等达到预防与治疗慢性病的效果。

第三,有利于医疗人员的待遇提高。激励机制的实行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全科医生工资福利的提升,此外提升职业发展空间也令全科医生获得满足感。

3.政策分析

基本医药卫生情况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制度旨在落实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对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这是我国医疗卫生的重大变革,是人心所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社区全科医生政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药养医”的模式,对社区医院进行财政补贴,患者少得病少花钱,医生多看病多治病,督促医院与患者的目的达到统一,使社会各方切实受益。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虽然改革阻止了过度用药与检查的行为,短期内会减少机构的收入,但从长期来看,此政策必定会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从这方面来看,必定会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于社区医院医疗工作者来说,此政策的落实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支持,使他们有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及待遇方面的提高。对于患者来说,社区医院医生上门服务,免除了去大医院排队看病之难,并且通过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转诊得到更有效率的治疗。

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政策带来的是医院、医生与病患三方的满意度及公平感的提升,他们对于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政府能切实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能,增强了对政府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使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提升。

(二)“全面二孩”政策

这一部分,结合所给案例,对公共政策效益抑制政府公信力建设进行系统分析。

1.政策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召集若干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论证,先后举办看近百场研讨会,收集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到20多个省开展了考察,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多次论证,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出臺,该政策写道:所有夫妇都可以生养两个孩子。但此项政策却遇冷了。

2.政策效益

(1)经济效益。2014年,国家卫计委曾称,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的四年内,每一年将出生2425万人。新生儿数量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带来妇幼相关产业的繁荣,并且到2050年,劳动人群会增加3000万左右,可以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教育成本、生育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开放二孩后并没有出现所谓的“人口爆炸”,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经济效益不突出。

(2)社会效益。“全面二孩”的目的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缓解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但遇冷的政策并没有使新生儿数量剧增,应对老龄化与改善性别结构的作用并不明显。再加上政策实施后新生儿的数量有了一定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育与医疗卫生所承受的压力。综上所述,“全面二孩”政策没有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

3.政策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因多方面的原因遇冷,没有得到料号的效益。从短期来看,此项公共政策加剧了本就不平衡的教育与医疗资源的竞争;从长期来看,对就业的压力也有增无减。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因此项政策而发生好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公众也没有从此项政策中收益,“全面二孩”政策未能使人们产生很大的满足感,也没有提高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因而,此项政策并没有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起促进作用。

二、研究结论

通过上文两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发现,良好的公共政策效益可以促进政府公信力建设,反之公共政策没有显著的效益则会阻碍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因此,要建立具有良好社会公信力的政府,就要从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益方面着手。

(一) 政府公信力建设受阻的原因

从“全面二孩”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受阻是公共政策没有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造成的。政府公信力建设得不到提升在于公共政策的效益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公共政策环境的影响,所谓公共政策环境就是之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相应的配套设施并灭有得到完善与加强,在这样的环境中,此项政策就显得有些“生不逢时”了:

第一,现代社会人们都在追求高学历,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女性就业率的提升都意味着生育率的降低。

第二,经济状况的限制。

第三,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的限制。这些都使“全面二孩”遇冷。

(二)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建议

政策环境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从而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因此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要从政策环境方面着手,减少一切对政策产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对此的改进措施有如下两点:

第一, 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论证,减少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公共政策在前期的调查论证不充分会导致决策失误现象的频繁发生,“全面二孩”政策显然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该政策只是考虑到我国的低生育率等问题而鼓励人们生育二孩,但没有意识到目前人们的观念已发生转变,对下一代的投资已日益精细化,巨大的投入让他们已无力生育第二个孩子;此外该政策也没有预计到当前的就业压力会对人们的生育意愿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由此看来,公共政策制定前应进行具体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对此项政策涉及的所有领域进行调整,降低对政策存在、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 学习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相应公共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并且在实行时根据各处不同的社会人文条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在政策实施时,对于可借鉴的经验我们要合理的吸收应用,并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参考文献:

[1]赵德余.政策绩效评估:地方部门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范明林,张钟汝.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例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

[3]乔冠华,廖鹏,贾金忠,李文卓,陈畑至,王志锋.中国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1-5[2020-01-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222.R.20191128.1011.002.html.

[4]洪紫慧.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5]罗雅琼.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依据、意义及其风险防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何雅菲.“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就业保障政策工具的优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9(8):68-75.

[7]李翔,赵昕东.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是否显著?——基于福建地區二孩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J].东南学术,2019(4):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