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全局视野下的治疆方略
2020-03-25武磊
关键词 习近平 治疆方略 理论特征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宗教极端思想蔓延与‘去极端化研究”(主持人:武磊, 项目编号:15XJC710003)、新疆社科规划项目《新疆反恐维稳中的群众工作研究》(主持人:武磊, 项目编号:14BKS008)、《新疆高校反分裂反渗透教育研究》(主持人:杨丽, 项目编号:12AKS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武磊,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及其实践。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9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把新疆问题作为“稳定西北,经略东南”一件大事来抓,通过专题调研、批示指示、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方式多次研究部署新疆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治疆方略。
一、习近平提出治疆方略的战略背景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是重点和关键。新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着维稳、反恐、发展和宗教管理等多种困难和挑战,但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国家发展之大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稳定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新疆的新思想、新判断,既是稳边治边的战略考量,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稳定西北,经略东南”的战略需要
我国自晚清以来,就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历史证明,国家统一和安全的最大威胁多来自边境,最不安全的主要在东南沿海和西部边疆。时至今日,我国依然面临着相似的困扰,只是情况稍有不同。西部新疆比邻中亚,长期面临“三股势力”威胁,且暴力恐怖活动有蔓延之势,新疆安全稳定虽总体可控,但隐忧仍在。东南方向领土主权和战略空间受到邻国无端侵蚀以及美国的战略遏制和挤压,冲突风险时刻存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疆稳疆建疆的战略部署,有利于为我国经略东南腾出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三)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要求和全球互联互通发展趋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积极实行全方位开放、主动探寻市场与合作、参与世界话语体系建设的国家顶层战略,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使新疆在传统对外开放格局中由“末梢”变“前沿”,为其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要加快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五大中心。这对新疆的现代化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新疆能否实现有效治理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二、习近平治疆方略的核心内容
(一)治疆目标: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诸多矛盾背景下的新疆问题不是发展问题,也不是民族宗教问题,其实质是分裂与反分裂问题。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稳定,也不必然消除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可以说,仅靠发展不能完全解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问题,也不能根除“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经过深入调研,结合新疆形势和全国大局做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大战略判断,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稳定,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强调以稳定为基础的参与式、包容性、融合式发展,先有稳定的环境,才会有发展的可能和经济活力的持续释放。针对国内外关于党的治疆方针政策方面的一些“噪音、杂音”,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实践证明,我们党的治疆方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保持战略定力”①,坚定目标和政策方向不动摇。
(二)治疆理念: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建国有计,虽危必安;施化能和,虽寡必盛”。②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新疆复杂而特殊的实际,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治疆稳疆建疆的手段、方式、关键,是做好新疆工作的总体战略和长远之策。历史和实践证明,法治是治理民族、宗教等问题的根本手段,是治疆上策良策。打击暴恐、维护稳定、促进团结、宗教管理、“去极端化”等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法治。当前高度开放市场化环境以及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特点,给我们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带来更大挑战,要求我们多做“融情、暖心、悦服、认同、交融”等“团结稳疆”的工作。新疆问题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混合体,解决新疆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长期建疆”思想,以推进新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引领,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
(三)治疆核心:构建牢固利益共同体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对口援疆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工程,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就是要使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事业更加紧密、更加直接地融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来,创造各族群众共同的幸福家园。事实上,只有通过改变利益结构继而改变利益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利益需要和群体关系。“解决新疆问题,必须与时俱进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结构来改变新疆相对封闭的传统利益格局,让新疆与内地实现普遍而紧密的人员往来、利益交往”③,努力构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才会有坚实的保证和利益支撑。
(四)治疆重点: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疆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要“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做到“六个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进一步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重要举措。鉴于世界范围内极端主义思潮盛行以及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遏制极端”作为新时期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丰富和发展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和治疆方略。事实证明,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宗教只能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一个民族不能使自己的宗教比较快地适应现代社会,仍然固守于传统落后的东西,甚至将宗教等同于民族自身,宗教信仰的极端化往往会导致民族成員的狭隘及盲目排外。”④
(五)治疆基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义,是实现稳定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和执政权威的根本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但新疆和内地、南疆和北疆、各民族之间发展差距一定程度上存在,特别是南疆三地州与中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摘帽”目标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⑤这一思想既体现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民生优先”的基本原则,也进一步明确了新疆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助于我们处理好发展与民生、民生与稳定的关系,实现发展与稳定良性互动,不断增强新疆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内生动力。
(六)治疆关键: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治疆、稳疆、建疆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新疆执政60多年的生动实践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新疆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坚持党的领导,同时更要注重改进党的领导。要坚持配强队伍、强化组织的要求,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习近平治疆方略的理论特征
(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认识过程中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使真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新疆形势和全国大局,提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总目标”体现了善谋大势的战略思维、“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思想展现了综合施策的创新思维、“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打击暴恐”思想体现了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现代指向的科学思维。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闪耀着辩证思维的光芒。
(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和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这一思想在习近平治疆方略中有着鲜明体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疆工作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上;要坚持“三个离不开”,促进民族团结,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打好反恐人民战争;要坚持“人民至上”,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共享祖国繁荣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断再次印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
(三)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主动作为,破解“顽疾”和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谋划和战略保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当前新疆问题在全国治理中最具典型和代表,同样需要高位谋划,整体推进。习近平关于新疆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新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依法治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系列论述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新疆治理中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中央领导核心治国理政思想和理念的一脉相承。
(四)展现了适应和把握“新常态”理论思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理论,狭义上是指经济领域,广义上是指“不拘常例,不违常情”,直面现实、以问题为导向的治国理政“新常态”。目前新疆仍处在“三期叠加”时期,反恐维稳任重道远,经济发展面临“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机遇,民心趋暖、总体稳定向好。这是新疆社会治理的“新常态”,迫切需要当政者“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面对和解决新疆问题,要有国际视野、大局意识,保持治疆稳疆的战略定力,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不断坚持和完善新时期党的治疆方略。
注释:
①⑤⑥新华社.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2014-05-29.
②吕不韦.吕氏春秋·有始览·渝大[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113.
③李学军.新常态背景下长期建疆问题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5(1):55.
④徐志勇.争做政治坚定的新疆党员干部[EB/OL].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4-05/23/c_1110824473.htm,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