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筒子楼

2020-03-25李岩

北广人物 2020年11期
关键词:筒子楼人间烟火楼道

李岩

许多年前看过一部名为《邻居》的电影,那是一部描写在筒子楼里生活的故事。

我们家也曾住过筒子楼,被称为一字楼的筒子楼历史悠久,它曾是旧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宿舍,我们住进时己改为教师宿舍。和电影里一样,筒子楼的卫生间和水房是公用的,待到休息日各家会利用这段时间洗衣服。那会儿还没有洗衣机,都是用搓衣板儿。大家排在水池前,一边洗衣一边闲聊。

有一段时间文学作品中写知识分子的标准形象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看上去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有个叫任洪渊的诗人也曾暂住在这里,他喜欢侃侃而谈,讲的都是哲学问题,颇为深奥。他不自己开伙,肚子饿了就去学校食堂买饭。有一次大概是思考哲学太劳神了,竟忘了换饭票,刚好看到我,便跟我先换了几块钱救急。现在想起来,比起其他人,诗人对人间烟火的确有点儿不屑。

当然这并不是普遍现象,大多数知识分子不仅食人间烟火,而且相当讲究生活品质。住在筒子楼的人家都在楼道做饭,到了饭点一进楼门就闻到各种菜饭的香味。我家住在楼道的末端,运气好的时候从楼道口走到家,一路上东家一口,西家一口,到家我已经吃到半饱了。

俗话说行下春风望夏雨,我能受到这种待遇,并非我人见人爱,而是我父母平时行下的春风。父亲每次从国外回来都备下一点礼物给近邻,礼物说不上贵重,当年却也是稀罕物。

邻里关系不仅在物质上,文化生活也是互通有无。住在这里的都是知识分子,家里藏书丰富,串门儿时见到我没看过的书便借来看。邻居家有老式留声机,在他家放黑胶唱片,让我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交响乐。我们家最先购买了电视机,这台德国产的电视为全楼提供公共服务,有好节目时能挤满一屋人。

每当我回忆起筒子楼,先会想起一截灰暗的楼道。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空间,相互帮助,礼尚往来十分寻常,仿佛是生活在同单元的一家人。这是令我难忘的年代,是我从一个少年走向青年的成长历程。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学到了与人相处的方式。我在这里耳闻目染学了不少知识,我的第一首诗、第一篇散文、第一个小说都写在这个时候。

如今筒子楼被改造成烤肉店,房间承重隔段还在,每户的门都拆了,成了开放的餐厅。我坐在曾经是家的地方,一边品尝美味,一邊回想当年生活在此的情景。那段日子并没有事隔已久被抛到记忆之外,记忆里熟悉的人们,以及生活情景统统浮出,亦真亦幻。此刻想起在这里度过的那段不富有、有诸多不便的生活感觉特别温馨。

猜你喜欢

筒子楼人间烟火楼道
筒子楼记忆
石林夏木繁 人间烟火香
遵守秩序不拥挤
乡下筒子楼
火锅,最美的人间烟火
诸葛古村的人间烟火
基于FPGA的LED楼道感应灯控制系统设计
楼道里的奇异声音
青岛市筒子楼改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