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 和“百花齐放”的“网络红人”
2020-03-25潘钦楠
潘钦楠
“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
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功能不断上升,电信诈骗的手段也开始不断升级,尤其是在澳洲,留学生及移民越来越多,好的一点是普通话成了澳洲的第二大语言,坏的一点是针对华人群体的电信诈骗十分猖獗。
前些天,澳大利亚联邦警察(AFP) 发布了消息,提醒在澳的中國公民,尤其是留学生要注意防范,解释称目前这种诈骗呈高发趋势。我接过几个诈骗电话,有的骗子自称中国公安部门,有的骗子说自己是澳大利亚税务局或者中国大使馆和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骗子所陈述的内容大概是:您因涉嫌逃税而被通缉,需要立即付款才能避免被捕;你有来自中国官方,DHL的包裹或信件;你涉嫌在澳洲或海外参与犯罪活动等等。这种套路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信,但是依旧有人上当。短短几天,诈骗团伙就进账了5000万元人民币。
一般电信诈骗号码不是本州号码,比如在阿德莱德的小伙伴手机会显示来自新州、维州的电话,有的甚至是非洲、美国等。接了这类电话,第一步一般都是人工服务,之后才会转为真人对话,而且这些骗子伪装的政府或警务人员,口中说的基本都是跨国性质的重大罪行。只是这些客服人员,有的普通话很标准,有的纯属在“闹”。
目前澳洲针对华人比较普遍的骗局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假冒官方机构进行电信诈骗。虽然这种情况已经是老生常谈,然而每次都会有人“中招”。在这类设的局中,骗子往往通过语音假装自己是“中国驻澳使领馆”“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澳大利亚签证服务中心”“DHL快递公司”等等机构,然后以“有一份文件”“有一个包裹”“有人涉嫌以你的名义参与洗钱”等等虚假理由,让号主按特定号码键进行转接。转接后骗子会用各种手段佐证自己的真实性,让号主对特定账户进行转账。除了向号主本人通过诈骗索要钱财外,这些诈骗电话还会通过先骗取号主信任,哄骗或威胁其不准与外界联系,或是拍下“绑架照”,然后传给其父母,来诈取赎金。这类骗局时有发生。今年年初悉尼领事馆连夜寻找一名因听信诈骗电话而自主“失联”的留学生;年中驻阿德莱德总领馆发布的公告中也有被“虚拟绑架”的在澳学生……骗子屡试不爽,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第二种是换汇、打折诈骗。随着“无微信不生活”的概念全面深入,在澳洲的小伙伴们也通过微信群这一媒介,延伸出各种小“圈子”——兼职群、二手交易群、租房群以及各种团购群,而群里的人则是鱼龙混杂。在微信群里最常见的骗局就是换汇。作为诈骗手段来看这非常“简单”。换汇诈骗者利用修图软件,伪造假的转账记录、回执、护照,一人分饰三角,骗取受骗者的信任,令人防不胜防。打折诈骗,最常见的是以代付学费、保险费能享受一定折扣为理由,骗取受害者金钱,我有一位同学就曾上过一当。因此,不管这些“商贩”怎样跟你套近乎,不管他们给你一个多么优惠的“惊喜团购价”,也千万不要信以为真!因为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第三种是招工骗局。招工这类骗局往往以“高薪招聘”为由,骗取受害者的银行账号或是护照、学生证等其他个人信息,然后再用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实施其他骗局。若是新的受害者找上门来,泄露了个人信息的受害者只能是百口莫辩,被迫承担不是由自己造成的损失。
除了这三种针对华人的常见骗局之外,澳洲本地的各大骗子们也“不甘落后”。
根据官方的调查,整个2017年澳洲诈骗总损失金额高达3.4亿澳币,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8.8%。而主要的诈骗手段也是冒充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几种机构。如,最臭名昭著的ATO骗局就是通过退税电子邮件进行欺诈。骗子在邮件中冒用了税务局标志,并以税务局的口吻给纳税人发退税通知。诱骗纳税人点击一个看上去像税务局网页的链接,要求你接着点击该链接核实账单信息,如实填写账户信息,并谎称如果没能核实信息将无法收到退税。还有冒充银行向受害者打电话,表示受害者的账户出现了问题,要求受害者提供包括密码在内的详细信息,或是向特定账号转账来进行验证。
如果你觉得澳洲的骗子“不如过此”的话,你就太大意了,要知道,不久前全澳几大银行都陷入了“诈骗丑闻”,掀起了轩然大波。本地媒体报道,在IT安全研究公司ESET发出警报之前,恶意假冒银行的应用程序在谷歌商店中数周未被发现,并且被用户下载安装了1000多次。这些伪造的CommBank和ANZ应用程序具有基本功能,会要求使用者凭信用卡详细信息或登录凭据才能顺利登录。然而在用户登录之后,该程序便获取了用户的各种信息,数千位使用者的信用卡或储蓄卡被恶意盗刷。因此,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对可疑的电话、邮件甚至是手机程序都一定要小心为上。
“百花齐放”的“网络红人”
最近,中国“网红”居然在澳洲当地一下子“热”了起来。“网红”就是“网络红人”,是指具有个性化魅力的个人,通过借助各种互联网媒介(社交平台、视频平台等),在与网民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极强的互动能力吸引大批粉丝关注从而走红的人。网红不仅包括颜值美女,还包括在微博、微信、豆瓣等社交平台活跃的各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及达人,包括游戏、美食、宠物、时尚、教育、摄影、股票等领域。2018年,粉丝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网络红人数量持续增长,较去年增长51%。其中粉丝规模超过100万人的头部网红 增长达到了23%。截至2018年4月,中国网红粉丝总人数保持了之前不断增长的势头,达到5.88亿人,同比增长25%。
前段时间“大火”的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在澳洲也小有名气。在YouTube拥有764万订阅者,Facebook粉丝290.8万。分析YouTube网红数据的平台NoxInfluencer显示,李子柒频道综合影响力系中国区第一名,全球排名809位。月广告收入预估7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46709元。当地媒体评论,这名四川深山里的姑娘,第一次将古风和美食结合,开创了古风美食短视频类别,她取材农村生活和传统工艺,以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为主线,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化农村生活。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没有李子柒不会做的”。她做螺蛳粉、古方红糖、玲珑熟醉蟹、蛋黄酱、龙舟枕头粽、马奶酒、秋梨膏、手工拉面……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八珍玉食,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也擅长传统工艺,蜀绣、古法制墨、羊毛斗篷、蚕丝被、竹床、木活字、构皮纸、汉妆……
环球网说这是“不仅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传承者”。在她身上,有的人看到了小时候母亲在围场上晒豆子的身影;有的人看见向往的诗意远方;有的人看见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有人赞叹画面中岁月静好,农村生活古朴精致;也有人细心发现她粗糙的双手,亲耕亲种、担泉水、行山路的辛苦。李子柒的“网红”挺特别,画风纯净,不直播,不搞笑,不说话也很少露正脸,偶尔和上了年纪的婆婆用四川话小声聊两句。她在视频中跑来跑去的忙碌身影,和身后的农家小院,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粉丝爱她,因为“只有看她的视频时心才会静下来”。她的视频均是“美食默片”,长度控制在5至10分钟,出镜者言语不多,借助简单英文字幕即可让全世界网友心领神会,所以在澳洲也小火了一把。
伴随着网红数量的大幅增加,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早期的娱乐内容作品创作以及美妆到接下来的知识科普、信息分享,再到现在的美食、财经等亟待挖掘的新兴垂直领域,都在不断发展成为孕育新生代网红的土壤。不久前我回国参加了新京报的财经峰会,对于峰会中的“网红经济”的内容很感兴趣。在现场,我看到了“口红一哥”李佳琦,虽然他火得“一塌糊涂”,但我却没有看过他的直播——怕手不够“多”,不够我自己“剁”。我和同学们在澳洲也讨论网红和直播,我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其本质是注意力延伸出的经济行为,一是以用户变现为方式的直接经济行为(打赏/道具/付费问答等);二是间接的经济行为(广告、品牌、代言等)。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网红”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被套路化、模式化、批量化生产的“伪个性”的文化商品。它有自己生产、策划、包装和炒作的流程,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新的电商模式和消费模式背后,是大量个性化产品对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