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实践与创新
2020-03-25周萍
周萍
[提要] 本文对吉林省38所本科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实践经验,以期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开展志愿者工作,为更多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志愿者的同伴教育作用,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并扩大校园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同伴教育;同伴影响力
本文系2019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项目:“同伴教育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GJX2019D369)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1月19日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是指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奉献自己个人时间、精力、智慧等参与到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人或群体。中国志愿者组织起步于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2001年我国图书馆界开始引入志愿者服务。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務宣言》和2013年文化部印发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都鼓励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更是为图书馆行业开展志愿者服务指明了方向。
一、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
(一)调查对象。根据教育部2017年5月30日公布的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吉林省有普通本科高等学校37所,其中公办本科25所,民办本科12所。(吉林大学由于存在多校区多个馆并存的情况,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南岭校区图书馆和鼎新图书馆作为样本。)因此,本文对吉林省37所本科高校的38座图书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年3月。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实地观察等方式采集数据。调查内容包括:志愿者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与开展时间、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动机与工作内容、志愿者的招聘、岗前培训、考核与激励措施、图书馆与志愿者之间和志愿者团队之间的交流。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
(一)整体情况。笔者对吉林省38所本科高校的图书馆调查发现:有24所(63.2%)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志愿者工作,并且将志愿者工作列为常态化工作;有2所(5.2%)高校图书馆之前开展过志愿者工作,但由于某些原因停止了志愿者工作;有12所(31.6%)高校图书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未开展志愿者工作。
(二)志愿者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开展时间与现有志愿者队伍规模。调查发现,吉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有3种模式:第一种是与校团委下的志愿者协会或其他社团合作。第二种是图书馆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参照社团管理模式专门成立的为图书馆服务的志愿者社团。第三种是不同于社团管理模式的由图书馆公开招聘并由专职老师组织实施的非社团性志愿者工作。(表1)
(三)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动机与工作内容(表2)
(四)志愿者的招聘方式和岗前培训
1、志愿者的招聘方式。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招聘以迎新季纳新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为主要方式,分别占92.3%和30.7%;有的图书馆还辅以在图书馆通告栏粘贴通知、读者QQ群发布信息、在食堂和寝室等公共场所发布公告等方式,占19.2%。
2、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对于阅览室值班、自习室管理、书库卫生、排架上架这样的图书馆基础工作内容,需要具体岗位的简单培训(61.5%);对于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宣传和组织、新生入馆教育的培训和简单的图书馆咨询工作,就需要具体岗位的详细培训(42.3%);有的图书馆还会对志愿者进行馆情、借阅规则、藏书布局和图书馆功能等的图书馆知识的系统培训(19.2%);也有的图书馆并不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而是在工作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和老带新等(11.5%)。具体如图1所示。(图1)
(五)志愿者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1、志愿者的考核。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对于阅览室值班、自习室管理、书库卫生、排架和上架等图书馆基础工作可以通过签到次数等进行量化考核;对于新生入馆教育和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宣传等工作,就需要以志愿者的实际贡献进行考核;有的图书馆也会考虑志愿者的签到次数和实际贡对志愿者进行综合考核(占30.8%);而与团委社团合作的志愿者工作,图书馆没有直接参与管理的,基本对志愿者无考核,或者说考核工作并不由图书馆来做。
2、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为了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来馆工作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高校图书馆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固定座位、安排存包柜、划分志愿者专用自习室(区)、评优并颁发加盖图书馆公章的优秀志愿者证书、给予创新学分、实践学分或操行学分。也有的图书馆对志愿者放宽借阅权限、优先考虑勤工助学名额、对于优秀志愿者证书加盖学校团委公章或推荐优秀志愿者入党等。具体如图2所示。(图2)
(六)图书馆与志愿者之间、志愿者团队之间的交流。图书馆与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在评优表彰大会、联欢会、工作交流会、校内外活动等方面。在18所对志愿者进行评优并颁发证书的高校图书馆中,有16所图书馆每年对优秀志愿者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并颁奖,其中有1所图书馆每学期召开一次颁奖大会;有2所图书馆每年只发放一次优秀志愿者证书,并没有表彰大会。
18所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图书馆中;只有1所图书馆每年与志愿者举办一次联欢会;有5所图书馆每年对志愿者召开2次工作交流会;有2所图书馆对志愿者开展如公园踏青等校外活动,每年1~3次。
志愿者团队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志愿者社团对图书馆活动的策划上,志愿者会根据活动安排需要,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以部署和实施整个活动,这种工作交流会的频率很高,基本保持在每月一次,活动密集的时候甚至会达到每周一到两次。相比而言,那些没有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策划与宣传的志愿者,除图书馆举办的志愿者活动几乎没有交流的空间。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志愿者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对于图书馆的基础工作,高校图书馆一般以自建非社团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图书馆自建的非社团性志愿者组织由图书馆老师全程参与管理,包括志愿者的招聘、任务分配、培训和考核等各个方面,工作内容多为阅读推广活动以外的图书馆其他各项基础工作;对于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宣传工作,高校图书馆以自建志愿者社团为主,辅以与校内社团合作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下,社团有自己的运作方式,只要图书馆方面提出具体需求与指导方向即可,无需图书馆老师全程参与。但经由图书馆老师参与管理的志愿者社团,往往活动效果更好,团队的凝聚力也更强。
图书馆与校内志愿者社团的合作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图书馆向校团委提出具体需求,校团委安排相应的志愿者社团来完成图书馆任务,这种模式下,有的图书馆是参与社团管理的,在图书馆的参与下,社团能够较好的完成任务;另一种是校团委为了满足志愿者的社会实践需求,主动联系图书馆为图书馆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以书库卫生和整理图书为主,这种模式下,有的社团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而有的社团志愿者工作效果不佳、流于形式。(图3)
(二)开展志愿者工作的目的与工作内容。从表2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动机主要有三个:补充人力资源(61.5%)、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46.2%)和利用同伴宣传效应提升图书馆影响力(23%)。张田吉指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多数是在图书馆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馆员退休人数增加、新馆员补齐不足造成工作人员缺乏状况下的无奈之举。刘彦方表示志愿者的出现使图书馆从传统员工人力资源模式转变为以员工为主、志愿者为辅的新型人力资源形态。不可否认,补充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初始动机,志愿者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志愿者在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扩大图书馆服务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高校图书馆不再单纯地把志愿者当作人力资源来从事一些基础工作,而是把一些深层次的工作也交给志愿者来做,并且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有足够发挥才能的空间。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到:2012年以后开展志愿者工作的12所图书馆中在开展动机上除了补充人力资源都增加了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或提升图书馆影响力两个选项。
另外,在表2工作内容的表格中可以看到,30.8%的图书馆让志愿者参与自习室的管理,26.9%参与阅览室值班,57.7%参与书库的基础工作;同时也看到,76.9%的图书馆让志愿者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宣传,19.2%参与新生入馆教育的培训,30.8%参与图书馆的简单咨询。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多通过志愿者社团的方式进行,主要是因为图书馆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了志愿者在同伴宣传上的重要作用,可以利用同伴宣传效应来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志愿者在学生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及号召力远大于图书馆员,在组织宣传活动时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另外,他们对同伴学生的兴趣爱好更为了解,组织活动方式更能引起学生同伴的共鸣和兴趣,在国外,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同伴宣传模式通过活动来宣传图书馆资源和服务。
(三)志愿者工作的招聘和岗前培训。在志愿者的招聘方面,社团一般会利用新生开学季进行纳新,每年纳新一次,成员集中在大一新生,人数也是多多益善,这也是社团成员数量较多的原因。非社团除了迎新季纳新以外还会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公告栏、读者QQ群等不定时发布招聘信息;成员涵盖每个年级,大一大二人数相对较多,大三其次,大四最少;人数是根据岗位设定,择优录取,人满为止,或留有少许名额替补备用。
在岗前培训方面,如图1所示,具体岗位的简单培训、详细培训和图书馆知识系统培训分别占61.5%、42.3%和19.2%,无任何岗前培训占1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超过80%的图书馆对志愿者关于图书馆知识的系统培训没有引起重视,这导致志愿者除了能胜任和自己相关的工作,对图书馆其他知识不是十分了解。图书馆在此过程中,错失了对志愿者绝佳的信息素质教育机会。据笔者对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志愿者的调查发现:图书馆知识的系统培训是大多数志愿者们想要知道或了解的。
(四)志愿者的激励措施。激励是贯穿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激励措施能使人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挽留有经验的志愿者。如图2所示,图书馆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最多的是根据考核结果对志愿者进行评优并颁发加盖图书馆公章的优秀志愿者证书(占69.2%);其次是划分专用自习室(区)和给予创新、实践等学分;此外还有分配固定座位、安排存包柜等激励措施。基于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图书馆对于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多的从精神层面入手,让志愿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其对志愿者工作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
(五)图书馆与志愿者以及志愿者团队间的交流。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动机有很多,龚河华认为志愿者参与活动最大的动机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其次是奉献需求、求知需求和社交需求。Elfrieda认为志愿者动机有为了交流、做公益、分享经历和获得工作经验和技巧等。他们都共同提到了社交需求或交流需求。这种交流不仅仅体现在志愿者与图书馆之间,也体现在志愿者团队之间。
如前文所述,图书馆与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在每年一度的评优表彰大会和每学期一次的工作交流会上,对于开展志愿者联欢会或校内外活动等其他交流方式的高校图书馆数量实在少之又少。志愿者团队之间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志愿者社团对图书馆活动的策划上,这种交流的频率很高,然而那些没有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策划与宣传的志愿者之间,除了图书馆举办的志愿者活动,几乎没有交流的空间。
就此,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志愿者的交流,尽可能多的举办各种各样交流活动,并且給志愿者团队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志愿者了解到图书馆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也让志愿者们相互了解与彼此激励,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的同时,提高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
四、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创新
(一)转变观念,加快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向同伴教育工作的转型。同伴教育是指通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同伴宣传、同伴咨询、同伴培训和同伴学习四种服务模式。在前文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同伴宣传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作用,但对志愿者开展同伴咨询、同伴培训和同伴学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志愿者在同伴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加快志愿者工作向同伴教育工作转型。
(二)设置图书馆志愿者工作专职馆员。调查中发现高校图书馆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图书馆员往往身兼数职,力不从心,而那些没有专职老师带领并管理的志愿者队伍一般工作主动性不高、随意性大、无约束机制、人员流动较大,志愿者服务效果不理想。因此,要设立专职馆员,全面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图书馆同伴教育工作。
(三)设立图书馆同伴学习交流中心,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还是讲座培训,或通过信息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对学生来说,就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同伴学习模式是同伴教育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模式。因此,设立图书馆同伴学习交流中心,由专职图书馆员和志愿者们为同学打造校园内学习与交流平台,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共同学习。在同伴学习交流中心,志愿者们可以充分发挥才能,设计各种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与利用、图书馆知识和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设计成专门话题或将其穿插在其他话题和活动中,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崭新的图书馆服务品牌,扩大图书馆校园影响力。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者工作,对图书馆和志愿者来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志愿者在图书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志愿者工作也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其服務育人的功能,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志愿者管理,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志愿者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靳艳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9).
[2]韩芸.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
[3]张田吉.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1).
[4]刘彦方.试论图书馆义工的引入[J].图书馆杂志,2002(9).
[5]刘冬林.重视过程管理——关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2014(2).
[6]白兴勇.美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述略[J].图书馆,2015(5).
[7]龚河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因素结构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
[8]Elfrieda McCauley.Volunteers yes!School Library,1976.22(9).
[9]姚玲杰.同伴教育: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2(12).
[10]张海玲.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服务模式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