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文教育梦
2020-03-25陈邦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老师为我争取到了去中国留学的奖学金。通过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我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我的“中国梦”也不再只是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了。现在的我,有一个华文教育梦,就是回印尼推广华文教育!
语言不通的尴尬
2015年9月,我第一次来到了中国。首次来华,我的留学生活过得很艰难,因为我一句中文都听不懂,更不用谈说了。但我却觉得很满足,因为幸福越是来之不易,越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我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陈邦利,是第三代印尼华人。因为我出生在印尼,小时候没有接触中文的机会,但我一直希望可以到中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语言不通给我造成的困扰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学校买炒饭,我将“中辣”说成了“重辣”,导致第二天肠绞痛,胃里灼烧地如同岩浆泻地,躺在床上休养了好几天才恢复过来。从那以后,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中文学好,不能因语言问题让自己在中国的生活陷入各种各样的“泥潭”。
刚开始学习时,我很难听懂老师说的话。于是我只能课前预习,课后努力复习,并找一些有语言基础的外国学生一起交流。久而久之,我的汉语口语和听力提高得飞快。那时候我特别兴奋,明白了语言是需要不断交流沟通才能得到锻炼的。之后,我参加了许多社团,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用中文交流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了。
社团活动达人
我报名参加了许多校内外活动,协助学院开展了各种特色活动。比如,在学院组织的“印象印尼——丝路文化体验营”活动中,我协助学长学姐们讲课,并观察学习他们如何给别人授课。后来,我自己担任活动的负责人,给同学们讲述了各种印尼文化,比如印尼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印尼有哪些少数民族、旅游景点、传统乐器、传统舞蹈以及美食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独特魅力。
在校外,我参加过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各项帮扶志愿活动,如:杏北小学“暖心——逐梦”青少年帮扶志愿活动、霞光小学帮扶志愿活动等。
我很喜欢参与志愿活动。志愿不是施舍,而是非功利性的,助人助己的,不求回报的,是一种善意的给予。在志愿服务中,我的收获总会大于付出。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当我在课堂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抽出时间一步一步地帮我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
他们会介绍自己的家乡,告诉我中国哪些地方值得去参观,并纠正我的发音、用词等方面的细节;我也会注意观察他们的表达方法、发音习惯等等。此外,我还会请他们帮忙解答一些我在课堂上不明白或不太确定的知识。正因为此,我的中文听力与口语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助学生实现来华读书梦
大三那一年,是我最幸福的一年。因为我有幸和几名同学一起,到印尼巴厘岛支教,让我遇见了自己的“华文教育”梦!在支教前,为了能更好地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我们围绕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培训。在支教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印尼当地人。他叫陆飞,当时在读高中三年级,是一个即将踏入大学的学生。那天刚下课,他就兴奋地跑来和我聊天:“老师,你说的那些在中国的见闻都是真的吗?汉语那么有趣那么迷人吗?你为何要去中国留学呢?我也好想和你一样,到中国留学啊!”
在華侨大学参与“印象印尼——丝路文化体验营”活动中(三排左2)
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帮助他,让他和我有一样的机会来到中国读书。后来,我和其他队员给他介绍了来华留学的一些奖学金。比如:孔子学院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等,也详细告诉了他这些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及办法。在我们的帮助下,2019年,陆飞来到了厦门大学。
陆飞的经历让我发现,原来我真的可以靠自己的言语和行动感染其他的孩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这是对我的教学能力和所学知识的鼓励与认可,也更加坚定了我前进的信心。
我的家乡在印尼的占碑,那里的华文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目前还没有办学条件较好的华文学校。而在我心中,一直都有一颗热爱中文的种子。我要努力将汉语学好,在攻读完硕士回国之后,开办一所华文学校,让更多家境困难但想要学习中文的孩子有机会学习中文,希望他们能被中国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并爱上中国!
新的征程
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大学本科阶段划上了句号。我很感激我的中文老师,是他极力推荐我去中国读本科,也给了我来中国留学的机会。记得他总是对我说:“你到中国之后要好好学习,一切都是为你好,不是为了别人。”这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也是我学习的动力。本科毕业后,身边的朋友都开始寻找工作,但我认为目前的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更深入地学习,于是我选择了攻读研究生。
我很清楚选择攻读硕士,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我的专业词汇掌握量并不足够,一旦进入专业学习,语言上的困难就会更加突出。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努力学习,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9年9月,我来到北京语言大学。第一天来报道时,我就认识了许多善良又友好的老师,也认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伙伴。读研究生只有两年时间,我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经验和见识。这份憧憬,让我对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期待与感激。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