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得好,期末赛高考
2020-03-25杨婧
杨婧
地学专业的学生,大四也不轻松。
考试周——一个令大学生“望而生畏”的词语,在这段时间内,图书馆自习室灯火通明,学校周围快餐店座无虚席,同学们行色匆忙,整个学校都弥漫着紧张的氛围,此时最令人感到害怕的事情就是,周围同学突然问你一句:“xx课你复习完了吗?”
以上场景大家可能觉得只会发生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然而我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同学,要声嘶力竭地说一声:我也是!
对于大四“老腊肉”来说,大家想到的都是轻轻松松,悠悠闲闲。一般专业在大三结束或大四刚开学的九、十月份,就有同学在朋友圈发出班级课堂合影并感慨,“本科最后一门课就这样结束了”,一些顺利保研的同学甚至可以从保研考试结束后就开始寒假了。
但是“俗话”常说“专业选得好,期末赛高考”,我就是专业“选得好”的那一种,同样交五千块的学费,我们地球科学专业比其他很多专业同学多出了十几个学分,所以身处大四的我还要和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一同经历考试周的“磨难”。
别的专业的大四学生已经没有考试周了,而我们专业的考试周强度虽比不了史上最“惨”考试周——接连考七门的大三期末考,但也是有三门结结实实的考试——两门数据处理课,一门专业英语课。
数据处理课除了闭卷考试,还有重要一环是提交一个完整的数据处理报告。报告要利用老师事先提供的数据,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软件或自我编程实现数据预处理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对处理出的结果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严格来讲,我的考试周除了三门上考场的考试,还有一个相当于论文强度的数据处理报告。
地球科学下属的各种学科数据不尽相同:地球化学数据是标本的放射性大小。地球物理的数据是野外某区域的物理参数的数据,某某测区的地磁参数、重力数值、地下电阻率数据等。测绘学的数据是某地区位置、高程和角度等,有些是直接测量出来的,有些是间接测量出来的。直接测量的数据需要筛选或删除操作,间接测量的参数需要经过计算得到相应的直观参数。我们做数据处理报告的“数据”都是老师根据专业课的理论提供的,这就相当于给数据处理报告确定了主题。而同学们拿到数据后,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和解读,报告中要体现对这些数据的合理解释,我这次做的數据报告是地电数据处理与解释。
考完最后一门课程,出了考场,班里同学都喜气洋洋,一扫之前由于复习而凝聚在眉间的焦虑和不安。和几个舍友走在路上,大家都在说:“终于考完了!终于能放假回家了!”“忽然感觉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本科再也没有考试折磨啦!”
除了喜悦,我在考完的一瞬间,心里忽然有点空荡荡的,因为从大四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开始,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已经选定。一门课考完,也许之后再也不会接触到与它相关的内容,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以前大一大二时总会抱怨,这门课我们学它有什么用,到了大三学到专业课后,发现之前一些感觉很“无用”的科目竟然是专业课的支撑原理或方法,就会悔恨当时没有认真学习那些看起来无用的课。现在,是真的要面对与这门课、这个方向“分手”的时候,却再也抱怨不起来,因为即使不做这个方向,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也会在之后用到。
这时,有一个不解风情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们难道忘记了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吗?”
编后记:
作者所学专业为地球物理学,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研究地球的一级学科。其下又细分为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在固体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物理中,又根据方法的不同细分为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地热、放射性、测井等多种方法。在本科由于是通识教育,相关课程都会学习,故课程多,学分多。地球物理方法的流程有方法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建模和反演,地质解释等几个步骤。数据处理在地球物理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校专门开设“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根据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又有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和地电数据处理与解释。在课上,同学们不仅要学习各个软件的应用,还要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份报告,这份数据处理报告是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