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服果胶铋的四联疗法在Hp感染之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0-03-25李海清
李海清
江西省南丰县琴城镇卫生院 344500
胃溃疡为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Hp感染和胃肠激素失衡是主要病机,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胃部疼痛,严重情况下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穿孔。三联疗法是以往临床治疗Hp感染胃溃疡患者的标准疗法,但有数据表明其治疗效果不佳[1]。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加服果胶铋的四联疗法在Hp感染之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1月收治的Hp感染胃溃疡患者172例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由胃镜诊断确诊,排除合并其他肾脏疾病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9.25±4.12)岁;观察组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39.41±4.2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用药方法:甲硝唑0.4g、阿莫西林1.0g、奥美拉唑20mg,2次/d,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用药方法:克拉霉素0.2g、阿莫西林1.0g、雷贝拉唑10mg、果胶铋100mg,2次/d,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水平,统计两组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溃疡创面愈合,且炎症指标水平恢复正常,判定显效;治疗后溃疡创面减少50%以上,病例检查显示炎症减轻,判定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进一步加重,判定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7%,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3.72%,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9.923,P=0.002。
2.2 两组治疗前后IL-6、IL-1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1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L-6、IL-1指标水平对比
2.3 两组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86例患者中,Hp清除率为98.84%(85/86),参照组86例患者Hp清除率为80.23%(69/86),对比差异明显(χ2=15.885,P=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7%(9/86),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8/86),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065,P=0.798)。
3 讨论
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较大转变,使得目前胃溃疡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从胃溃疡的发病原因来看,主要是受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破损、Hp感染等因素的影响[2]。作为胃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Hp感染对胃黏膜表层保护组织产生破坏,导致胃黏膜失去保护屏障,后续受胃酸和胆汁入侵,引发胃溃疡。因此,对于胃溃疡患者的治疗,应以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和清除Hp为主。另有研究表明,IL-6、IL-1等炎症因子的大量分泌,可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损伤,严重情况下会引发自由基高凝状态或形成血栓,因此本文将IL-6、IL-1作为重要观察指标[3]。
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是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物,但有临床数据表明,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造成Hp产生较强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其可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抑制作用,在提高肠道益生菌数量和抑制Hp定植生长方面效果明显。雷贝拉唑在提升胃pH值、增强抗生素杀菌作用方面效果明显,有研究表明其同奥美拉唑相比,药物不良反应更少[4]。果胶铋属于肠胃黏膜保护剂的一种,在口服用药后经由胃酸作用发生不溶性沉淀,可同溃疡表面蛋白质以及炎症处蛋白质结合生成保护膜,利于溃疡创面的愈合。另有研究证实,铋剂在抗Hp菌体方面作用明显,且具有较好耐药性,利于胃内微生态平衡[5]。
在本文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加服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Hp清除率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IL-6、IL-1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的参照组患者,且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充分表明了加服果胶铋的四联疗法在Hp感染之胃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