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尿潴留及导尿率影响
2020-03-25吴亚乖
吴亚乖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较为严重,会影响宫缩,增加自身心理的恐惧,分娩的疼痛会直接影响到产程,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分娩技术在不断的改进,无痛分娩逐渐的应用到对于疼痛较为敏感的产妇中,称之为分娩镇痛。该方法通过对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觉进行缓解,选择性的使用麻醉药物,对盆底肌肉组织和阴部神经肌肉组织进行干预,进而降低因为分娩带来的疼痛感。但是这种方式的实施,因为麻醉药物的使用造成患者自身膀胱收缩功能受到影响,膀胱收缩功能受到影响,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引发尿潴留。同时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子宫的收缩和扩张,对盆腔和膀胱的神经系统造成压迫,进一步增加尿潴留症状,因此需要对这方面进行关注[1],重视对无痛分娩产妇的日常护理,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护理措施的干预,将无痛分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改善患者的产后并发症,提升护理质量,促进产后康复。本文对早期护理干预降低无痛分娩后尿潴留及导尿率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段:2019年2月—5月,基础资料:本院分娩产妇52例,其中初产妇为48例,经产妇为4例;分组方式:随机数表法,对照组产妇26例,观察组产妇26例,产妇均进行了无痛分娩,但是采用的是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为(29.50±1.3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为(38.33±1.37)周,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例;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为(29.57±1.89)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为(38.29±1.27)周,其中初产妇23例,经产妇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产妇知情同意后实施,分别对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妊娠期均在37周以上,单胎、头位分娩、无泌尿系统疾病。
排除标准:具有剖宫产指征(宫外孕、难产、胎位不正)、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身体其他器官疾病、精神类型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在产妇进入至医院将无痛分娩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并且普及分娩后的注意事项,帮助产妇通过科学的方法及时恢复,降低产后尿潴留、产后感染等发生率[2]。同时在产后将适宜的锻炼方法进行告知,将正确的排尿方法进行指导,保证产妇产后的恢复。
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各项措施。(1)早期肌肉训练。在产妇进入至医院后护理人员开始指导其进行腹部肌肉以及盆底肌肉的舒张和收缩训练,增加对自身肌肉的控制能力,同时提升肌肉的运动能力。待产妇分娩之后再次实施早期盆底肌肉的锻炼,重点放在如何控制阴道以及肛门的舒张、收缩运动方面,运动频率30 min/次[3],收缩以及舒张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 s以上,训练强度的安排需要结合分娩发展以及排尿的情况上下浮动,并以可以自主控制排尿为最终目标,如情况允许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仰卧抬腿和起坐的运动,及时恢复神经的功能,降低尿潴留发生的概率[4]。(2)早期排尿训练。在产妇分娩结束后可进行腹压增加训练,首先指导患者屏息凝神,在坐姿状态下将身体向脚一侧移动,按照节奏对腹部的收缩和舒张进行控制,在收缩时尽量保持身体腹压向膀胱,将其压力增加,促进尿液的排出。之后结合产妇病情以及手术实施后的情况,决定放尿的时间,一般产后1 d保持导尿管的畅通,自第2 d起定时进行尿管的开放,在关闭后保持3 h左右,待患者有尿意后再次开放,并在上述操作的同时对饮水量进行控制,保持膀胱处于充盈的状态,如发现排尿量不足,则需要大量饮水,保证膀胱肌肉的恢复[5]。(3)早期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至医院时即进行适宜的心理调整,将心理因素以及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进行告知,做好产前的交流沟通,将无痛分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行普及,通过对无痛分娩的全面了解降低焦虑等问题。在产后对于无痛分娩后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解释,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并对产妇进行精神鼓励,将分娩前后一系列的不良因素进行消除,对无痛分娩做出有效保证,进而全面促进护理的配合率[6]。(4)其他指导。在产妇进入至第二产程阶段通过腹压可以将产程进行有效缩减,防止胎儿先露时间过长对子宫前方膀胱壁进行压迫,防止出现血液循环受阻或者充血水肿的问题;在产后对于排尿不畅产妇,可使用温水对外因进行冲洗,并且对下腹进行按摩,促进排尿;产妇如在产后麻醉过后出现严重疼痛的情况,可以采用注意力分散的方式,防止注意力集中造成的排尿障碍,建立顺利排尿的信心,进而降低尿潴留的发生概率[7]。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1)产后各时间段排尿率:采用产后4 h、产后5~6 h以及产后7~8 h产妇排尿例数进行对比。(2)对产后导尿和自行排尿例数进行对比。(3)产后12 h尿潴留发生率:产后尿潴留法发生例数与组间例数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所记录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式,表示为(n,%),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各时间段排尿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4 h、产后5~6 h、产后7~8 h排尿概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自行排尿率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现导尿的概率对比对照组较低,自主排尿率则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2.3 产后12 h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产后12 h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论
无痛分娩作为一种逐渐普及的生产方式,使用后可以显著降低产妇在分娩中的痛感,降低因为疼痛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应激反应,进而对产程时间进行缩短,改善因为分娩造成的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创伤,提升分娩的舒适度。但是通过无痛分娩的方式,在分娩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问题,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为麻醉造成膀胱长时间处于麻痹状态,造成长期无法建立排尿反射,膀胱肌肉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锻炼和维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一步降低,造成尿潴留的发生。该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控制,可能出现影响恢复,引发膀胱肌肉萎缩等严重的问题,对产后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及时的对该并发症的控制在临床中较为关键。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在生产前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干预,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全面提升护理质量[8]。
表1 两组产后各时间段排尿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自行排尿率对比 [例(%)]
表3 两组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例(%)]
上文中研究数据资料为:观察组产妇产后4 h、产后5~6 h、产后7~8 h排尿概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出现导尿的概率对比对照组较低,自主排尿率则较高,观察组产后12
h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为:(1)在产妇进入至医院后积极进行肌肉以及排尿训练,在分娩之前和之后均重视肌肉训练的必要性,指导产妇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加强对于盆底、膀胱肌肉的训练,逐渐的提升该区域肌肉的能力,一旦产后麻醉消退后,自身的肌肉功能得到恢复,配合产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更加快速的对自身的功能进行恢复,缩短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促进产妇的功能恢复[9]。(2)对产妇排尿进行规范化的指导,采用正确的排尿方法,通过排尿量与患者自身的各项情况,确定排尿的状态,帮助产妇掌握用力方法,一旦出现排尿不畅的问题,及时进行护理措施的干预,降低排尿的恐惧心理。并且通控制尿量的方式使膀胱储存和排尿作用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膀胱神经系统的有效恢复,提升患者自主排尿的能力[10]。(3)在早期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干预各项措施,在产妇整个分娩的过程中重视对其心理状态的护理,尽力抑制产妇的应激心理,帮助产妇了解无痛分娩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主动的提供护理,将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进而逐渐改善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焦虑和抑郁的状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及时进行排尿,可以改善产后尿潴留法发生的概率[11]。(4)在产妇进入至第二产程阶段则进行相应的腹压操作,通过该方法可以及时促进胎儿的有效娩出,防止因为长时间分娩出现的膀胱受到压迫的问题,并且缩短产程,降低分娩时间过长对产妇心理以及生理的影响,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进一步减少分娩对产妇造成的伤害,进而全面缩短产程时间,保证分娩质量,提升整体的护理效果[12-13]。
综上所述,对于无痛分娩产妇在实施后借助早期护理干预各项措施,可以及时改善患者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的概率,及时降低导尿率,有效改善患者因为疾病造成的各项困扰,提升产后的各项身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