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七仙湖省级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
2020-03-25陈江芳周钰鸿周先尧陈子林
陈江芳,刘 亚,王 盼,周钰鸿,周先尧,陈子林
(1. 磐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 金华 322300;2. 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浙江 金华 322300;3. 浙江省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 金华 322300)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许多生物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和最丰富的生态景观之一[1-3]。磐安七仙湖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大盘山脉的中心地段,是灵江水系主要支流发源地,湿地公园拥有高海拔沼泽草甸、森林沼泽、7个串珠状库塘群、稻田、山地溪流等湿地资源,还有杉木林、柳杉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等森林植被,2014年被设立为浙江省省级湿地公园,是省内较为罕见的高山湿地公园之一。湿地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立地类型多样,为各种动物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和取食场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科研文化价值与生态保障价值,但目前针对该区域的植物资源研究尚为空白。本研究对七仙湖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七仙湖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对象
磐安七仙湖省级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磐安县盘峰乡(28°43′20.17″~ 28°54′5.67″ N,120°31′37.56″~ 120°33′27.56″ E),总面积4.18 km2,其中湿地面积0.65 km2,海拔750 ~ 1148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0℃,极端最高气温36.9℃,极端最低气温-9.5℃;年平均雨量1427.8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27.6 h;土壤土层深厚,质地以重壤土和中壤土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8%。
1.2 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分2个阶段实施,分别于2017年8月~9月和2018年4月~5月对七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采取样地调查与样带踏查相结合的办法,调查主要包括标本采集、照片拍摄、实地种类记录。采集的标本附记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及样地编号,由专家鉴定后,补充记录。湿地公园内少量稻田的人工作物,未纳入本次调查统计范围。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七仙湖湿地公园共计维管植物664种,隶属于138科438属,植物种类较丰富。其中蕨类植物15种,隶属于10科14属,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2.26%;裸子植物13种,隶属于6科11属,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1.96%;被子植物636种,隶属于122科413属,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95.78%(表1)。从生活型来看,草本类369种,类型最丰富,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55.57%;乔木类148种,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22.29%;灌木类92种,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13.86%;藤本类55种,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8.28%。
表1 七仙湖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及习性统计
2.2 优势科分析
在七仙湖湿地公园种子植物资源所隶属的138个科里,以菊科的种类最丰富,其次是禾本科、蔷薇科和蝶形花科(表2)。其中10种以上资源的科依次还有唇形科、蓼科、百合科、忍冬科、玄参科、毛茛科、冬青科、壳斗科、杜鹃花科,优势科物种数占湿地公园维管植物总数的44.13%。从科的地理分布类型看,以世界广布型最为丰富,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型。
表2 七仙湖湿地公园维管植物优势科及其地理分布类型
2.3 重点保护资源概况
七仙湖湿地公园共计有省级及以上重点保护植物23科26属26种。七仙湖湿地公园内共计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莼菜、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等4种;其中莼菜为野生分布,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为人工栽培。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天台鹅耳枥、榉树、厚朴、鹅掌楸、樟、毛红椿、喜树、香果树、七子花、野大豆、金荞麦等11种;其中天台鹅耳枥、榉树、毛红椿、香果树、七子花、野大豆、金荞麦等7种为野生分布,樟、鹅掌楸、厚朴、喜树等4种为人工栽培。浙江省重点保护植物有杜仲、尖萼紫茎、天目瑞香、华顶杜鹃、红淡比、孩儿参、毛叶铁线莲、三枝九叶草、野豇豆、曲轴黑三棱、华重楼等11种;其中尖萼紫茎、天目瑞香、华顶杜鹃、红淡比、孩儿参、毛叶铁线莲、三枝九叶草、野豇豆、曲轴黑三棱、华重楼等10种为野生分布,杜仲为人工栽培(表3)。
表3 七仙湖湿地公园重点保护植物资源及分布概况
2.4 七仙湖湿地公园外来入侵植物
七仙湖湿地公园共计有外来入侵植物6科15属16种。其中广泛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有香丝草、小蓬草、喜旱莲子草、钻叶紫菀等4种,这些种类入侵年限较长,目前已归化。部分种类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美洲商陆等,生长旺盛、蔓延能力强,虽然目前数量不多,但在多个调查样地均有发现。
表4 七仙湖湿地公园外来入侵植物概况
续表4 七仙湖湿地公园外来入侵植物概况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七仙湖湿地公园共计维管植物138科438属664种,资源种类较为丰富。生活型上,以草本类植物最为丰富,占湿地公园总物种数的55.57%,其次依次为乔木类(22.29%)、灌木类(13.86%)、藤本类(8.28%)。优势科中,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蝶形花科等13个科具有10种以上资源,合计占湿地公园总物种数的44.13%,地理分布类型主要集中在世界广布型或北温带分布型。湿地公园共有省级及以上重点保护植物23科26属26种,其中野生分布18种、人工栽培8种;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科15属16种,其中4种已归化,12种存在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风险,可能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3.2 建议
七仙湖湿地公园位于大盘山脉的中心地段,一直以来人为破坏和干扰较少,并于2014年被批准建设为省级湿地公园进行了整体保护。即使如此,本次调查依然在湿地公园内发现了16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香丝草、小蓬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美洲商陆等12种已具有一定分布规模或在多个点位发现,需尽早采取管理措施进行防治[4-7]。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的旅游开发力度,接待游客人次不断增多。根据县旅游部门统计数据,2018年湿地公园所在的高姥山省级旅游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2.6万人次,这将给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作为当务之急,湿地公园须及时加强生态巡护步道、标识系统等旅游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对游客的服务管理能力、提高游客文明旅游水平,从而有效避免因旅游开发、游客涌入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最终促进对七仙湖湿地公园的保护。
与国内其他湿地公园相比[8-11],七仙湖湿地公园作为国内较为罕见的高山湿地公园,园内共计分布维管植物664种,野生类型的省级及以上重点保护植物18种,植物资源丰富度较高,非常适宜开展科普宣教方向的深度旅游开发。湿地公园可通过建设科普展馆、设置讲解系统及介绍牌、设计科普体验项目、举办研学活动等方式[12-14],推进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同时,七仙湖湿地公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不乏优良的园林植物。因此在湿地公园的配套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坚持选用湿地公园原有的野生植物类群,尤其是其特色分布植物与重点保护植物,保持并彰显湿地公园的乡土植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