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TO/FCC反应器高温高压设备隔热衬里对金属壳体温度分布的影响

2020-03-25刘铭刚靳彦欣万古军高凯歌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室金属结构壳体

刘铭刚,靳彦欣,万古军,李 勇,高凯歌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工业上的高温高压设备,如MTO、FCC反应器的内集气室,其金属壳体内部覆盖一层脆性的隔热耐磨衬里,其与金属壳体组成非线性的复合结构。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隔热耐磨衬里材料将出现范围性的隔热性能下降,称为“衬里破坏”。衬里破坏将导致金属壳体温度上升,引发金属壳体的高应力现象,造成设备损坏[1-3]。本文选取内集气室模型中一段带衬里的直筒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衬里的破坏范围作为控制变量,研究衬里破坏程度对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的影响。

1 计算工况

“衬里破坏范围”用来衡量衬里开裂或破碎的体积或面积[4-7],它包括2个指标参数——衬里的破坏高度和衬里的破坏厚度。

本文以内集气室内壁直筒段的衬里-金属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衬里破坏高度取96,288,480 mm,以及衬里破坏厚度取0(完好),20%,40%,60%,80%,100%(隔热功能丧失)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

2 衬里破坏范围对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影响

2.1 衬里破坏厚度对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影响

图1为设计温度750 ℃,衬里破坏高度288 mm时,不同衬里破坏厚度下,内集气室内壁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情况。

图2为设计温度750 ℃,衬里破坏高度分别为96,288,480 mm时,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影响规律随衬里破坏厚度的变化规律。

图1 不同衬里破坏厚度时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设计温度为750 ℃、衬里破坏高度分别为96,288,480 mm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逐渐升高。对每种衬里破坏高度,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都存在上限。例如当衬里破坏高度为96 mm且破坏厚度达到100%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最大温度为546 ℃,此种工况对应实际工程中由于衬里施工的“施工缝”没有处理好从而导致周圈衬里完全破坏的情况(衬里厚度小于100 mm)。可见衬里设备出现“施工缝”缺陷时,金属壳体的温度同样存在上限,此结论验证了国外手册中针对“施工缝”缺陷规定的温度上限为550 ℃的科学性和适用性[8-10]。对于衬里破坏厚度为288,480 mm的情况,上述规律同样存在。

2.2 衬里破坏高度对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的影响

图3为设计温度750℃,衬里破坏厚度为60%时,内集气室内壁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随衬里破坏高度的变化情况。

设计温度为750 ℃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随衬里破坏高度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图2 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随衬里破坏厚度的变化规律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设计温度750 ℃,衬里破坏高度一定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最大温度迅速增大。且当衬里破坏厚度80%,衬里破坏高度分别为96,288,480 mm时,衬里-金属结构的最大温度分别为271,316,346 ℃。而在实际工程中,隔热衬里破坏高度超过480 mm且破坏厚度达到80%以上的情况极难出现。所以在设计衬里设备金属壳体强度时,选取350 ℃为极限温度条件是有根据的和适用的,这也验证了国外手册中衬里破坏决策书中的温度极限下限[11]。

3 结论

a) 设计温度为750 ℃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和破坏高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温度逐渐升高,且存在温度上限。

b) 设计温度为750 ℃时,衬里破坏高度小于100 mm的情况,对应衬里设备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缝”缺陷,此时随着衬里破坏厚度的增加,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增高,最大温度为546 ℃,验证了国外手册中针对“施工缝”缺陷规定的温度上限为550 ℃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图3 不同衬里破坏高度时衬里-金属结构温度分布

图4 衬里-金属结构的温度分布随衬里破坏高度的变化规律

c) 设计温度为750 ℃时,对衬里破坏厚度小于60%的情况,金属壳体温度呈缓慢增加趋势;当衬里破坏厚度超过80%时,金属壳体温度迅速上升,最高温度为346℃,证明了在设计衬里设备金属壳体强度时,国外手册中衬里破坏决策书中选取350 ℃为极限温度条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猜你喜欢

气室金属结构壳体
催化裂化再生器壳体关键制造技术
风电机组高速制动器壳体的应力分析
某驱动桥气室失效问题的分析及改进
水电站金属结构设备内部腐蚀的防护与检测
某重型特种车制动气室支架优化设计
自动扶梯金属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分析
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技术讲座(一八一)
振荡水柱气室结构优化设计对比
原子自旋陀螺气室加热电磁噪声抑制实验研究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表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