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早熟紫苏新品种贵苏1号的选育

2020-03-25魏忠芬李慧琳杨胜先于二汝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紫苏籽粒新品种

魏忠芬, 李慧琳, 杨胜先, 奉 斌, 于二汝, 杨 航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油料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 属唇形科(Labiatae)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集药用、菜用、油用、观赏多用途一体的经济植物,在中国、日本及部分亚洲国家是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1]。紫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于江苏、安徽和湖南等地,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资源分布较广[2-3]。紫苏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含油量的90%以上,油用紫苏籽粒含油量40%以上,富含α-亚麻酸,其含量高达50%~70%[4]。α-亚麻酸是人体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在调节人体免疫力、提高智力以及降低血压和血脂、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明显功效。α-亚麻酸是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母体,体内代谢后主要以EPA和DHA的形式存在,是补充人体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最理想的代谢产物[1,5]。在医药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紫苏相关理论研究及产品研发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6]。国内外相关学者针对紫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研究[6-11]、栽培生理[12-13]、籽粒含油量及品质成分[14-16]、主要功能成分物质提取与分析[17-18]、离体再生植株培养[19-20]及转基因研究[21-23]、重要物质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24-25]以及开发利用[26]等方面。而鲜见有关针对紫苏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品种选育应用等方面的文献报道。贵州紫苏栽培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拥有大量地方栽培品种和野生资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紫苏产生丰富的变异类型。为充分挖掘和筛选贵州优异的地方紫苏种质资源,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以贵州紫苏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利用优良单株和优良株系的系统选择与集团混合选择方法相结合,开展紫苏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研究,成功选育出早熟高产紫苏新品种贵苏1号,于2019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已获得受理通知并提供了相应种子繁殖材料。贵苏1号的育成对发展贵州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贵州大力发展紫苏产业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材料来源

紫苏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主要来源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收集和保存的贵州省紫苏地方品种资源,其中来自贵州省安龙县庆平乡的地方品种S14038(资源编号)为研究的亲本材料。

1.2 选育方法

应用优良单株和优良株系的系统选择与集团混合选择方法相结合,进行单株选择和优良株系选择。

1.3 选育经过

2014年起,以安龙县庆平乡的地方品种S14038为亲本,结合海南南繁加代,通过连续7个世代(2014—2017年)的自交分离、鉴定和集团归类选择,获得优良紫苏新品种,2017年定名为贵苏1号。选育系谱见图1。

2 产量及稳定性表现

2.1 产量

从表1看出,在2017年的贵州省紫苏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贵苏1号的平均产量为130.42 kg/667m2,比对照(同组试验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增产24.6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位居第2。2018年贵苏1号平均产量101.40 kg/667m2,比对照增产8.2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2018年2 a贵州省紫苏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共10个试验点,贵苏1号在8个点增产,增产点次80%,平均产量115.91 kg/667m2,比对照增产16.89%。

表1 贵苏1号在贵州省紫苏联合鉴定试验中的产量与稳定性

注:CK为同组试验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

Note:CK means the average yield of all tested varieties in the same group.

2.2 稳产性

2017年、2018年贵州省紫苏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所有参试品种的丰产性效应值分别在-0.811 9~0.893 6、-0.811 9~0.417 5,稳定性方差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 0~0.199 0、0.012 0~0.171 0,丰产性效应值越大,表明其品种的丰产性越好;而稳定性方差值越小,代表品种在各区域的稳定性越好。从表1可知,贵苏1号在2017年、2018年2 a不同生态区域试验中的丰产性效应值均较高,分别为0.767 0和0.233 8,说明该品种丰产性较好;2 a稳定性方差分别为0.027 0和0.117 0,稳定性方差数值较小,其稳定性好。表明,贵苏1号属丰产稳产型品种。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从表2看出,在2017—2018年贵州紫苏联合鉴定试验中,贵苏1号平均全生育期为149.30 d,比对照(同组试验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生育期)晚4.65 d。平均株高129.92 cm,平均有效分枝数11.41个,单株小穗数65.24穗,每穗粒数111.69粒,千粒重2.47 g,平均单株重17.13 g,每蒴粒数3.77粒。贵苏1号主要植物学特征表现为生育期早、植株较矮、分枝数多、小穗密及抗倒伏能力强;叶片较大、叶的背面、茎及小穗上着生有丰富的白色绒毛;幼苗期叶片背面为紫色,成苗期叶片为绿色,白色小花,籽粒为灰褐色,籽粒较大。

表2 贵苏1号在贵州紫苏联合鉴定试验中的主要农艺性状

3.2 品质性状

2018年将贵州省紫苏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贵阳、安顺、兴义、遵义、水城试验点收获的紫苏籽混合样送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进行品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贵苏1号的a-亚麻酸含量64.80%,含油量39.97%,蛋白质含量25.50%,油酸含量17.40%,亚油酸含量8.00%,硬脂酸含量7.17%,棕榈酸含量1.99%。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栽区域

贵苏1号适宜在贵州省清明节后播种至霜降前成熟的生态区推广种植,包括贵阳、安顺、兴义、毕节、六盘水、遵义以及贵定等地区。

4.2 直播种植

直播一般采用点播(穴播)或撒播方式。点播(穴播):播种时施用复合肥20~25 kg/667m2,并与辛硫磷(300~500 g/667m2)混合拌匀施用,防治蟋蟀、跳蛱、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鼠害和鸟害;穴播行距50 cm左右,穴距35~40 cm。5~7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苗2株,田间密度控制在7 500~8 000株/667m2。撒播:播种前将有机肥、复合肥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用小型旋耕机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平整并细碎土地,将种子与辛硫磷拌种并与细泥或草木灰混合拌匀后播种,播种量0.3~0.5 kg/667m2,植株密度控制在15 000~20 000株/667m2。

4.3 育苗移栽

采用苗床集中育苗能确保苗齐、苗壮,且便于管理。选择水源条件好、土壤疏松、中上等肥力地块作为苗床,苗床按厢宽0.8~1.0 m浅沟开厢,厢面土粒细碎平整。播种时稀播、匀播,播种后在种子表面均匀撒上一层1 cm左右的细土或细灰,覆盖遮阳网并及时浇水保证出苗。出苗后在胚轴未伸长时及时揭遮阳网,以促进幼苗正常生长,避免形成弯脚苗。若紫苏幼苗期密度过大,应及时匀苗,一般2~3片真叶时留苗密度约100株/m2。紫苏幼苗5~7片真叶或出苗后25~30 d移栽,尽量选择在雨后阴天进行,移栽密度7 500~8 000株/667m2,移栽时施用复合肥(N∶P2O5∶K2O=1∶1∶1)20 kg/667m2。

4.4 田间管理

紫苏属于耐瘠薄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需肥量少,一般在拔节现蕾期根据苗情长势补施少量复合肥或氮肥,紫苏的田间管理主要是在生长前期针对田间杂草进行中耕除草。

4.5 病虫鸟害的防治

紫苏常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根腐病、斑枯病、灰霉病和菌核病,常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银纹夜蛾、紫苏野螟、地老虎、菜青虫、白粉虱、蓟马、甜菜夜蛾和蚱蜢等。紫苏抗性较强,如病虫害较轻,可不采用防治措施。如遇雨水过多,田间湿度大,病虫害较重,可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综合防治等措施,以保证紫苏产品的质量安全。由于紫苏叶片、茎、花序及种子具有特殊的香味,鸟类危害比较严重,因此在开花期至成熟期通过搭防鸟网、放置智能语音驱鸟器、假鹰、假人等方法驱鸟,以预防鸟害。

4.6 收获与储藏

当紫苏大部分叶片发黄脱落、茎秆变黄、籽粒变硬,籽粒色泽变为灰褐色时即可收获。收获脱粒后立即晒干并清除种子中杂质,置于低温干燥处保存,防止霉变,保证紫苏籽粒品质和种子发芽率。

猜你喜欢

紫苏籽粒新品种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基于EDEM 的洛稻籽粒堆积仿真研究
岁岁紫苏
青青紫苏
青青紫苏
青青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