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宋朝的“仪仗队”

2020-03-24宋旭雅

科学24小时 2020年3期
关键词:仪仗队马车车厢

宋旭雅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又到了三年一次南郊祀天的日子,仁宗皇帝乘坐玉辂,亲率规模庞大的祭祀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城南青城进发。只见仪仗队伍中车驾齐整、阵仗鲜亮、旌旗飘扬、鼓乐齐鸣。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宋代佚名《大驾卤簿图》卷中欣赏到那气势恢宏的场景。

皇家“卤簿”

“卤簿”其实就是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蔡邕《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在宋代,按皇帝出行活动的重要性,卤簿的规格分为大驾、法驾、小驾、黄麾仗四等。大驾卤簿用于最重要的场合——郊祀、籍田等仪式。郊祀是皇帝祭祀天地的大礼,用来祈求保佑江山永固,社稷安康。为了表明对神灵和祖先的虔诚,也为了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大驾卤簿的仪仗规模十分庞大和复杂。

阵仗不凡

从《大驾卤簿图》中可见,图卷以皇帝乘坐的玉辂为中心,前后对称地配备了12个仪仗队,其组成除帝后车辇之外,还有文武官员、各色随从、禁军护卫、乐队等,甚至有由象、牛、马等组成的“动物仪仗队”。

据统计,这幅图中共绘制人物5481个、车辇61乘、马2873匹、牛36头、象6只、乐器1701件、兵仗1548件,从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帝王出行时气势恢宏的场面。

这支仪仗队不仅人数众多,秩序井然。仪仗中的人员除了着装、手持的旗帜、阵仗、兵器都必须严格按照礼制规定,排列的阵型也有明文规定,甚至连他们所骑马匹的品种、毛色、装束都有规定。其中马军仪仗队展现出鲜艳亮丽的全装甲骑。马的面帘顶端装兽头,马身甲似也改全部甲片为布面排钉,甲边沿为毛皮。骑者戴帻,样式类似进贤冠,色彩艳丽,全为扈驾时的美观。

仪仗队里的马车有许多种类,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等,这些马车展现了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和宋朝经济的发达程度。

仪仗队里指南车是一种宽大的双轮一辕马车,由驷马驱动,左右两边各有3人牵拉。指南车是一种古代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的车辆。指南车车身通体主要以红色装饰,车厢四面均以格子作为结构。车上设台,台的四周设勾阑,台上有一位仙人,其左手执杖,右手指南。《宋史·與服志一》记载:“指南车,一曰司南车。赤质,两箱画青龙,白虎,四面画花鸟,重台,勾阁,镂拱,四角垂香囊。上有仙人,车虽转而手常南指。一辕。凤首,驾四马。驾士旧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增为三十人。”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对指南车的差动齿轮做出详细研究后指出:指南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共协稳定的机械(homoeostatic machine),当驾车人与车辆成一整体看待时,它就是第一部摹控机械。

儀仗队里的记里鼓车也是一种宽大的双轮一辕马车,由驷马驱动,左右两边各有3人牵拉。记里鼓车的基本原理和指南车相同,也是利用齿轮机的差动关系来进行工作。车身通体主要以红色装饰,车厢四面均以格子作为结构。其车厢高于指南车,设上下两层台,四周有勾阑,上台有一人作准备击鼓状,下台有一人作准备击钹状。北宋皇家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列入仪仗,常常一起使用。

仪仗队里还有白鹭车、鸾旗车、崇德车、皮轩车等。它们都是一种宽大的双轮单辕马车,由驷马驱动,左右两边各有3人牵绳,车身通体主要以红色装饰。

白鹭车车厢顶部向四周延伸,状如莲花,四角挂下白色飘带。中间为塔形的高台,台上立一只白鸟,鸟嘴衔着绶带。

鸾旗车两侧车厢以鸾鸟作为装饰。车厢顶部平齐,左右各有5个白色矩形框的边栏,中间的横隔上插着一杆绣着鸾鸟的大旗。

崇德车车厢四面以格子结构作为装饰。车厢内插着一杆绣着一只猛兽的大旗,一位头戴幞巾的官员在一旁侍立。

皮轩车两侧车厢以一只猛虎作为装饰。车厢顶部平齐,左右各有6个白色矩形框的边栏,中间的横隔上置放着5个轮子,自下而上由大到小。一人站在轮后。

皇帝座驾

玉辂,即玉辇,是天子所乘之车,因以玉为饰,故称玉辂。《周礼》有“王之五辂”之说,规定天子车舆有“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其中以玉辂为最高规格。古代典籍中描述古代帝王出行时,往往用“玉辂鸣鸾,九旗扬斾”来形容其场面的壮观。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辆流传300余年、宋仁宗时期还在使用的玉辂:“大驾玉辂,唐高宗时造,至今进御。自唐至今,凡三至泰山登封,其他巡幸,莫记其数,至今完壮,乘之安若山岳,以措杯水其上而不摇。庆历中,尝别造玉辂,极天下良工为之,乘之动摇不安,竞废不用。元丰中,复造一辂,尤极工巧,未经进御,方陈于大庭,车屋适坏,遂压而碎,只用唐辂。”

这一辆唐高宗时制造的“大驾玉辂”,曾3次登上泰山,到各地巡幸的次数更是不可胜记了。这辆车的特点是稳,连水杯放上去都不晃动,所以传到宋朝皇帝依然很宝贝它。宋仁宗庆历年间,曾经尝试集齐天下能工巧匠造玉辂,可造好后坐上去摇摇晃晃,皇帝都废置不用。到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又造了一辆辂车,还没来得及进献给皇帝,放在庭中就被压坏了,最后宋神宗用的还是这辆唐辂。

如果沈括的记载无误,仁宗皇帝乘坐的玉辂,很有可能就是唐代的“大驾玉辂”,可惜我们没能在《大驾卤簿图》中找到清晰的玉辂图像,好在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南宋《卤簿玉辂图》图中有一辆正在进行隆重典礼的辂车。此车前有三辕,横置一杆,由15位侍女抬辕和护辕。车舆为正方形,台上设栏杆,两侧插有龙饰布幡旗帜,其上撑有玉饰宝盖,盖周亦挂有布幡。车身两侧置高大的车轮,轴端拴挽绳,由两队侍女牵引。

尽管南宋的“仪仗队”相较于北宋简化了许多,但玉辂仍是非常奢华的。

《卤簿玉辂图》中的这支仪仗队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穿越千年而来,展现出宋代舆服、护卫、马车、兵器、乐器等珍贵的形象资料。

猜你喜欢

仪仗队马车车厢
连一连
园长变马车
地铁
南非的仪仗队
图片背后的故事
闭门造车
一朵
又晕一个
第9车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