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3-24邱欢欢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危重症院前急救应用效果

邱欢欢

【摘要】目的:对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84例危重症患者,所选取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根据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具体方法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有42例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2.4%,对照组为9/21.4%,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41/97.6%明显高于对照组35/8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川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程序;院前急救;危重症;呼吸道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 2020) 01-0240-01

本文以我院急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开展院前急救的84例危重症患者为例,对护理程序在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开展院前急救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院前急救护理的具体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有患者42例。其中,观察组有23例患者为男性,19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12至72岁之间,平均为(49.8±5.4)岁,包含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3例、脑卒中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7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3例、其他危重症患者3例;对照组有22例患者为男性,20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在12至72岁之间,平均为(49.9±5.6)岁,包含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例、脑卒中患者1l例、脑出血患者8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3例、其他危重症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对患者院前急救护护理中的接诊前病情评估和电话指导流程进行完善和规范。急救中心的接诊人员在接到任务后,应立即通过救护车中的车载电话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了解与评估,同时进行所需的抢救设备与器械准备。

其次,对接诊时的护理风险评估流程进行完善和规范。在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后,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进一步评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最后,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和落实。在做好患者头部保护并适当抬高其头部约15至30°情况下,松解患者的衣物纽扣,以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造成束缚和影响;同时给予无法自主呼吸患者气管插管吸氧支持,护理期间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标准执行,以避免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作为分析工具,其中,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与抢救成功率存在较大差异,如下表1所示。

表1 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抢救成功率对比(n/%)

3讨论

临床中,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病症对患者的危害影响。在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中,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不仅能够变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以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减少对患者的危害影响,而且能够为患者后续抢救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其抢救成功率提升。

规范化护理程序下的院前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规范化护理程序下的院前急救护理,其各环节护理更加规范,促进其护理质量和效率提升,为患者的抢救治疗争取更多的时机,促进其抢救治疗成功率提升。

总之,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應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川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危重症院前急救应用效果
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危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