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教育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4倪美娟赵群芳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糖尿病

倪美娟 赵群芳

【摘要】目的:分析赋能教育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病程、用药等基础信息,同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纳入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对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指导以及常规胰岛素使用教育,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采取赋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以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率、患者自我胰岛素注射技能准确率、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为指标,对比不同健康教育指导的效果。结果:对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胰岛素注射教育与指导,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采取赋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之后发现在各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皆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赋能教育工作坊在胰岛素注射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对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提高,提升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水平,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赋能教育工作坊;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02-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间接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在现实中逐年提升。现有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达到了11.6%,可见这一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并引发了大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血糖不正常升高,因此如果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对治疗、缓解其糖尿病症状的重点。目前控制血糖的常规手段为胰岛素注射,所以注射胰岛素成为了糖尿病患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患者对胰岛素进行自我注射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注射不够规范、不够准确的问题,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患者对胰岛素注射不够了解,院方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够到位。为了能够在现实情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升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就应在为糖尿病患者开展胰岛素注射教育的同时应用赋能教育工作坊,控制患者的血糖。据此本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病程、用药等基础信息,研究赋能教育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做出如下报告: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患者的年龄信息进行记录,此外,性别、病程级用药等基础信息也包括在其中。在50例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60.78±3.54)岁,病程为7~24(8.31±2.52)年;在50例观察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51-72岁之间,平均年龄(61.72±3.61)岁,病程为6-25(8.74±2.18)年。经对比发现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价值,因此可以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患者被确诊患上2型糖尿病;2.患者的病情要求其在出院后对胰岛素进行自行注射;3.患者不存在使用胰岛素笔的经历;4患者的语言能力正常;5.患者已成年;6.患者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同时并发了其他疾病;2.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者;3.患者处于妊娠期。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对照组5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指导;对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问题进行指导,并针对相关问题开展糖尿病讲座,内容除了包括胰岛素注射的内容之外,还包括饮食用药规范、胰岛素笔的安装、胰岛素的开启时间、针头更换等。

1.2.2观察组

对观察组5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内分泌科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赋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首先,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组织,采取小组式管理的方式,对患者开展胰岛素注射教育。其次,设计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方式对其进行发放、收集,了解患者的需求。再次,查阅与胰岛素注射教育相关的文献,了解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教育内容进行完善,保证教育效果。再次,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尝试自行注射胰島素,如果发现问题,就为其进行讲解,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另外,还需要对胰岛素注射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可利用网络及移动设备让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教育的信息进行获取,同时对糖尿病护理人员的微信群进行建立,为患者实时解答问题。再次,加强对于患者的沟通,每周都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想法,并引导患者提出合理注射胰岛素的自我计划。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对胰岛素注射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当日及出院后6个月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分数进行确定。

1.3观察指标

以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观察指标,由科室设计调查问卷,之后向患者发放,填写完毕后收集;以患者的自我胰岛素注射技能准确率为观察指标,整体自我技能考核由科室进行设计;将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以及低血糖发生率作为考察指标,在患者入院后,第7-14天的空腹血糖值进行记录,并记录患者用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以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为观察指标,对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的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在得出数据后,对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运用,处理、统计所得数据。除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比较采取t检验(检验水准a=0.05)外,其余指标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率的比较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率,发现观察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见表1:

表1 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率的比较

2.2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自我胰岛素注射技能准确率的比较

在患者自我胰岛素注射技能准确率方面,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自我胰岛素注射技能准确率的比较

2.3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

在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见表3:

表3 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比较

在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见表4:

表4 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的比较

2.4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的比较

在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后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见表5:

表5 对照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自出院时及6个月后胰岛素注射技能得分的比较

3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胰岛素注射方法不规范的情况,这一问题在国内尤为明显,如果不对其进行解决,就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降低治疗效果。目前有研究表明,在国内胰岛素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30%,但是有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不按照医嘱规定次数、剂量注射胰岛素的情况,间接增加了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了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方法错误、反复使用注射针头等问题进行解决,应合理开展胰岛素注射教育,灵活的运用不同管理模式提升胰岛素注射教育的效果,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目前在胰岛素注射教育中涉及到的相关管理模式较多,但都各有缺陷,在这样的情况下,本研究将赋能教育工作坊的方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教育当中,通过有效的赋能教育工作坊模式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度,促进糖尿病患者自主注射胰岛素水平的提升,促进其早日康复。

赋能原本是一种管理学方法,被应用与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这一理论渐渐的开始被引入到理学范畴,强调个体自我效能的增加,直至对主动行为进行改变。赋能的核心在于激发患者的积极性,让他们提升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工作坊主要是指以小组形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开展,通过赋能教育工作坊,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改善,并对其并发症进行预防,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即便是在脱离了医院及护理人员管理的情况下,保证患者仍然能够合理注射胰岛素控制自身血糖。总而言之,赋能教育工作坊的核心目标在于对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对生存质量进行提高。

本研究对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胰岛素注射教育与指导,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采取赋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之后发现在各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皆优于对照组患者。可见赋能教育工作坊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体的说,赋能教育工作坊式教育模式可鼓励支持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通過小组中经验丰富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自身血糖的控制能力,即使在出院后,也能规范自身的胰岛素注射和行为习惯,确保院外低血糖发生率。

综上所述,赋能教育工作坊在胰岛素注射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对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提高,提升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水平,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跟踪导练(一)(5)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
Ending teen smoking
11月微博活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