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思政”元素融入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03-24解源源孙伟娟杨赛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知识儿科

解源源 孙伟娟 杨赛楠

[摘           要]  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教育模式,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课程思政的核心教育理念。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建立相应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对护生的今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儿科护理学课程中隐含的相关“思政”元素进行整合提炼并讲授,有助于帮助护生高效地掌握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一名新时代下优秀的儿科护理专业工作者。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护理学;儿科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4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基于当前护理专业高等教育大背景下,提升护生的自身人文素养内涵,教师深入践行“立德树人”,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各专业课程根据课程目标等教学要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开放式地探索“课程思政”新颖教学设计,促使更多的课程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积极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践的有效落实。

儿科护理学课程作为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护理专业临床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要想提供优质的临床儿科护理服务,系统的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护生进一步系统地把握儿科护理学相关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改进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准和人文专业素养。儿科护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提炼与实践情况如下。

一、科学事例的引入,培养学生爱国和敬业精神

科学事例增加了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能够带领学生深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专业敬业精神。在讲到儿童计划免疫时,可以介绍医学前辈种痘预防天花的事例,由此开创人类预防天花的经典事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热情和陶冶爱国情操。在介绍住院患儿的护理这部分的时候,讲述现代儿科学先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周华康曾经在儿科病房里总要帮着护士做些琐碎工作,清晨给生病的孩子换尿布或是挨个儿喂饭、测体温等工作,让学生学习前辈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职业资格提升学习动力,树立终身儿科护理学习理念

在讲解育婴相关知识与资格认证的时候,通过介绍行业资格认证以及不断涌现的资深育婴专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相关知识的匮乏,同时让学生知道,今后作为儿科护理服务者,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获取高级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才能实践优质的儿科护理专业服务,以此带动自身专业学习动力,提升教与学效果,并使得学生最终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最新潮流理念。

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

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实训“小儿营养与喂养”中进行糖牛乳配方设计与计算时,学生认真按照小儿营养与喂养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准确计算;在实训中,要求学生对思考题配方设计与计算负责,培养严谨求实的专业风格与行业工作理念。在实训中,引入这样相应的“思政”元素,学生实现了护理育儿知识的点滴积累,有利于促成学习效果的提高。如果儿科护理人员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受伤意识开展有效工作,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

四、从日常生活行为切入儿科护理教学,形成健康共识

以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切入儿科护理学学习,更接地气,还可以提升学生健康意识。在介紹手足口病的时候,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行为等为例,讲述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等流行病学特点,让学生意识到要想避免手足口病在小儿与成人中接触传播就要养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共识。

五、激发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不仅影响正常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还浸润机体其他重要器官。通过提问“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引发学生积极深度思考,教师随后引入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与护理相关教学内容,实现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辩证思维。向学生介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夏天基金”,关注“夏天基金”与白血病儿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仁爱之心。在今后的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六、将优生优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助力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在讲解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时,向学生科普科学孕育婴儿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对婚检项目、遗传性疾病、避孕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通过讲解,增加了学生的优生优育优教储备知识,同时也为今后的小儿抚养提供了知识储备,使学生认识到优生优育优教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理论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育理念。

作为儿科护理专任教师,应该系统整合、不断提炼儿科护理专业知识中更为妥实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学习元素汇入儿科护理学专业学习中,以思政元素作为导引,进行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有效教学,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强化护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人文素养。

开展“课程思政”是教师职责与道德的内在要求,通过整合专业知识中所富含的思政元素,把新时代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有力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临床课程中,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理念的强有力举措。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元素齐头并进,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内涵最终得以极大增进。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李磊,张乃正,等.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14-517.

[2]李熹雯,杨美芳,钟清玲,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方案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2):2087-2090.

[3]龚小燕,李兵飞.卡维地洛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8):796-800.

[4]兰洋,陈晓娟,邹尧,等.CCLG-ALL2008方案治疗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5):405-410.

[5]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业知识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