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软件高质量发展
2020-03-24陈左宁
软件是一件创新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信息技术的灵魂,软件是引领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软件开发是计算机知识、科学原理、工程实践、方法与理念不断融合的一个过程,而绝不仅仅是堆砌代码。唯有创新软件,才能支撑工业制造、通信能源、生物材料、空间海洋等领域的发展。软件的创新也会带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
唯有创新能为软件“铸魂”
当前我国软件产业最大的短板是基础系统类软件。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有云计算、大数据的平台,人工智能基础的框架、架构软件、工具软件、测试软件等,这一类基础性的系统软件,虽然国内近几年有所进步,但客观地说,还是以集成创新为主,真正的原始创新极少。要做好这类软件,首先要清楚它们的基本原理,以基础研究为支撑。
多年来,在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方面,少有人主动申请基础软件研究,但今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这说明,长期以来,大家有一个误区,以为基础软件不需要自然科学基金来支持,交给企业,在开源上做就可以了。还对自己做基础软件原创性研究缺乏信心,认为基础软件外面生态做得好,只要在上面改改做产品就可以,没必要从头做一个基础软件,还要搞生态。事实上,一直以来,相对来讲,在软件领域做基础软件是一件门槛比较高的事。但大家却都认为做基础软件门槛很低,实际上却没多少是自己的原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首次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要更加重视从零到一的原始突破。我们不能仅仅是抱着功利主义的想法,不注重核心技术攻关,甚至拿开源实施简单的拿来主义。简单的拿来主义就是为了快出产品、快进市场、早见效果,长期下去会极大地损伤整个软件行业原始创新的积极性。
软件是创新活动的初心,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加强基础软件,不断通过创新去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应该鼓励企业在一些基础研究项目上,申报做软件的基础研究。
以数智转型构建软件完整生态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需要通过数智转型构建完整生态,实现软件的高质量发展。
软件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技术只是一部分因素,生态才是软件成功的核心要素。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软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整个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在转型,与传统领域的融合在逐步加深。新基建、5G、人工智能、工业信息化融合都给软件带来了巨大的转型空间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在供给侧构建生态,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
比如在应用软件方面,国内确实已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尤其在消费互联网环境下,在新的业务模式和庞大市场需求的迁移带动下,一些互联网的应用、人工智能类的应用软件,近两年做得很好,甚至有些做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随着数智转型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应用软件出现。但这些应用软件与国内的基础软件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闭环。
很多应用软件虽然上了规模,而且有一定的市场,但它的基础比如人工智能,大多是在应用基础的人工智能,从框架、环境到底下的模型等,包括跟软件相关的部分,实际上少有真正用自己环境的。尽管目前我国开发框架里,阿里、百度、华为都推出了一些,但真正在他们平台上开发出来的,非常成功的人工智能应用很少。即便是基础软件之间,也没有形成完备的生态。也就是说,整个软件产业只是形成了点或者部分面、局部面的突破,并没有形成体系化。
要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绝不是一两家企业的问题,需要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各个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因此,每个软件企业今后都需要在选技術路线、产品定义和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的完整性,提前布局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同时,要面向软件生态,更多地从软件体系结构及标准规范方面下功夫。要树立自强自立的科研信心,放弃跟随、模仿简单集成的旧思路,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自身优势,敢于投入、敢于创新、敢于坚持自己的方向向前走,构建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生态。
当然,国内大循环并不是要自我封闭,而是要在国内大循环基础上积极构建国际的循环。以开源软件为例,作为一种群智性的软件开发模式,开源是软件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像互联网的LALP架构、哈杜普体系等开源的框架,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开源的技术引领。
要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开源社区中去。不仅要利用好开源技术,还要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度,更要有引领开源的自信,特别是有做强做大自己开源社区,同时能够走向国际的信心。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基础和底气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否则,即使参与开源,有自己的成果也会被看不起,起码在软件上被看不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且随着“十四五”规划的不断细化和落地实施,软件企业面临着难得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我国有几万家软件企业,有近700万名软件从业人员,有260万名软件研发人员,只要树立自强自立的科研信心,加强创新,协同配合,相信我国的软件产业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的突破发展。
(本文根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陈左宁在“2020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