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困境突破路径
2020-03-24陈丽娜
陈丽娜
[摘 要] 我国高校是培育人才和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并承担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社会责任与政治任务。实际上,高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困境,这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给予深入分析,并寻找最佳的突破路径,以此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水平传播。在此背景下,将主要论述点放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困境突破路径上,并做了详细探讨。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传播困境;突破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16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开放、互动、虚拟和丰富性特点对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一些错误观念的传播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高校社会主义办学的正确方向。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应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相关宣传活动,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有效路径的建设与研究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加快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发展相结合,并提出新的中国气派、具备中国特色的理论过程。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六中全会上提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而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民族形式表现出了马克思理论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应是马克思主义每一个表现中都具备中国特性,即按照中国的观念、特点去应用它,从而为促进中国共产党理论的完善发挥出价值贡献。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让马克思主义融入民族文化,在具体实践中能被广大中华民族大众所认同、理解和应用。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功能体现
(一)是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目前世界上最标准、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体系,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与我国实际国情巧妙结合,从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最优秀的政治思想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产生。因此,无论是发展到哪一个年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马克思主义。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理念与民族发展命运密切相关。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各大高校必须重视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教育的地位,并把它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在高校教育中,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旨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是,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矛盾凸显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信仰缺失。因此,高校教育必须要大力推行党的主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径。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具体过程就是,通过提高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知、接受和理解能力,然后利用这种思想指导自身开展一系列实践行动。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及时了解,并从中不断增强和完善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就是民族特性,在我国高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为我国各民族学生创造一个共同的价值认知基础,这对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与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青年代表,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大学生自身的信念和理想与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中国有志青年都要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当作自己肩头的责任,将自我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浪潮中,同时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脚下凝聚起满满的力量,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真正将自己成长和锻炼成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价值人。”习近平提出了大学生在整个青年群体中的重要性,他们的全方面素质包括身体健康、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都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培养学生独特、鲜明的思想以及较强的个人意识形态。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困境
(一)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是指导和管理大学生的重要主体,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与高校思想品德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息息相关。同时,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大学生之间的连接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理解。而现阶段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与传播过程中,高校的思政教师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活动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思政教师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意识不强,因此在具体的思政教育中无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与精神传达给学生。二是高校思政教师缺乏坚定的教学信念和端正的教学态度,如功利化教学严重、教学责任态度不强等,这都影响着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需求。
(二)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不强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与发展离不开高校思政教育事业。但实际上,我国高校现存的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和模式阻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如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低的原因,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此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也存在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没有幫助,因此也就缺少了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从而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困境的出现。
四、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困境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并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
高校在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困境时,首先就要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并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重视学生实际生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融合教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此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基础上,高校思政教师还要适当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具体情况、时事政治、新闻事件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发展。
(二)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构建。首先,高校和思政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和思想方向,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为指导思想,避免多元化思想影响教学方向。其次,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要坚持国家、党的政治立场,构建相关话语体系时,充分结合现在中国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目标,从而培养并提高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接受、理解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智慧库建设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智慧库是最为宝贵和丰富的文化财富。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在弘扬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必须建立起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智慧库。首先,智慧库的建设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咨询、学习服务,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学习目标。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使其提升学习兴趣和信心。其次,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智慧库,还能为思政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以此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与效率。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化水平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整个世界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为了加强中国文化思想在世界上的弘扬和传播,从而促使我国在长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轻松应对各类挑战,奠定坚实、稳定的政治文化理论基础必不可少。同时,高校大学生在这种态势下也将面临一系列思想困惑和压力。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必须要切实做好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面、多层次地关照和服务学生。在此基础上,加强关注学生思想工作,在开展文化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政治觉悟,最终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普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努力培养大学生理解、认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传播背景下,势必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从而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明花.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J].青春岁月,2019(34):38-41.
[2]杨叶平.借力“互联网+”提升马克思主义影响力[J].理论探索,2017(4):80-85.
[3]闫鹏.“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传播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3):61-63.
[4]马天玲,陈春丽.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新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8-9.
[5]欧露雯.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延边党校学报,2018,34(4):23-26.
[6]汪馨兰,罗黎明.辩证观:破解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传播困境的一种思路[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5(4):76-81.
[7]刘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新探索:基于大学生“红色社团”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6(5):216-219.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