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雏鹰计划”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2020-03-24李玉芝
李玉芝
[摘 要] 在现代学徒制建设中,师徒关系的构建是决定学徒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我院国家级现代学徒制“A+雏鹰计划”项目建设中,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双方的资源体系,逐渐思考构建了“多对多”的稳固师徒关系架构,并建立了灵活的企业师傅、学校导师流动机制,采用了双元结构教师授课模式,保障了学徒的培养质量。
[关 键 詞] 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18-02
一、古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形式与传承
在世界职业教育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它的初始形态被认为是学徒制[1]。古代西方,学徒制是其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许多道士、和尚、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都是通过学徒制培养的。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就有工匠收纳养子以传授技艺的规定,这是关于学徒制的最早的记载。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经典著作中也有关于学徒制的描述。古罗马的学徒制则开始有了行业组织的干预。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雇佣学徒制的国家,也是历史上学徒制模式受益最深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学徒制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荀子·儒效》中说:“工匠之子,莫不继事”。作为师傅的父亲对作为徒弟的儿子传授技艺,使技艺得以完整传承,这就是早期学徒制的主要模式。随着隋唐官营手工业作坊的大力发展,学徒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代代相传的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里,出现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形式,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机构中都设有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均采用学徒制的教育形式。这种形式使学徒制的规模迅速壮大。所以说学徒制是中国古代职业教育最为普遍、受教育人数最多的职业教育形式,同时也是古代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而师徒关系则成了中国文化制度中一种极具传承性、稳定性的社会关系类型,对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师徒关系构建在现代学徒制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工业智能智造化发展模式的开启,作为世界工业制造大国的中国,迫切需要大量技术精湛、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人才,很多企业在关键技术岗位上招不到人,但每年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却因为缺乏岗位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性而就业艰难。因此,学徒制这种技能传承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2014年12月,教育部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做出专门部署。《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界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四项必备条件之中有两条都跟师徒关系有关:(1)校企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深化工学结合,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不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分离;(2)院校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师傅进行指导。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制度化的职业教育形式,也是一种具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概述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师带徒培养形式为主线,以课程设计为载体,以双师团队为关键,在政府的引导下,为合作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化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教授徐国庆提出:“现代学徒制是新型师徒学习方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稳固的师徒关系来进行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是现代学徒制最为根本的要素。”[2]所以,现代学徒制中,教育者是由院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的,师徒关系成了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是技能培训传统的延续,并不是传统学徒制形式的回归,而是对传统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重新组合[3]。这样一来,怎样构建良好的师徒关系对现代学徒制建设就具备了重要意义,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A+雏鹰计划”师徒关系的建构模式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获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我院的“A+雏鹰计划”项目是与位于郑州科技园的富士康进行合作,以培养生产一线的线、组长作为培养目标。在“A+雏鹰计划”试点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在师徒关系的构建及实践中有所创新,对保障学徒的培养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做法。
(一)校企共同构建相对稳定的“多对多”师徒关系
我们在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现代学徒制合作中采取了固定的“多对多”师徒关系模式。
1.构建企业、学校结对的“多对多”师徒架构
富士康科技集团选拔一线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线长以上职务)担任教练(企业师傅),每名学徒配2名教练;选拔企业用人部门高管(课长以上职务)担任总教练,1名总教练指导4名教练、2名学徒。学校为18名学徒配备7名专任教师与总教练结对子,每位老师对应总教练所带学徒。同时,在一个学徒制班里,学校配备指导教师及管理教师,企业配备教育专员,负责学徒的管理。
该建构的特点是:(1)学校导师和企业教练与固定的学徒结对子,形成一个三角架构;(2)1个师傅可以带2个学徒,1个学徒可以有至少4个师傅。
这种师徒架构使学徒可以学习各家经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加速自身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对那些擅长带徒的总教练而言,可以更好地发挥所长,并在带教练、带学徒的过程中帮助普通教练快速提升员工教导能力;结对子的学校教师也能增加对企业岗位、学徒职业能力需求的认知,在教学和管理中增强岗位针对性。
不采用传统的一个学徒配备一个师傅的一对一模式,是考虑到这种模式中无论师傅的经验与技能是否正确、丰富,学徒都要全盘接收。另外,企业教练是以企业技术骨干及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力,而在企业生产旺季,这些人承担了非常重的绩效目标任务,多对多师徒模式避免了因某个教练太忙而忽略对学徒培养的漏洞。
2.签订师徒协议,构建稳定的师徒关系
我们通过签订师徒协议的方式形成固定的师徒关系,并和绩效、考核挂钩,明确师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师徒关系通过师徒协议制度化、规范化。同时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加强师徒之间的稳固关系。让学徒更加尊师,让师傅更有带徒责任感、使命感。配合合理的奖惩机制,逐步使校企共同师带徒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形成长效机制。
(二)建立靈活的企业师傅、学校导师流动机制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企业师傅、学校导师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教育研究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学校试点专业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2018年已经有4位电气工程学院的项目教师到富士康进行企业挂职实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企业项目教练由学校颁发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聘书,聘用企业师傅为学校兼职教师,纳入教学系统和人事考核系统,并可享受授课津贴。目前富士康已经有8名(教练)师傅在学校担任过学徒制班的课程。“A+雏鹰计划”富士康班实行的正是教育部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要求的“双导师”模式。
(三)学徒授课采用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授课模式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中明确指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第十二条也要求“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A+雏鹰计划”为平台,深度探索与实践“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构建与合作教学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之间各自具备的理论优势、操作优势、信息化优势、教学能力优势、管理优势,充分考虑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协同合作、主辅分工,挖掘师资能力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四)增强教学、传授技能之外的师徒互动,增进师徒情感,提升学徒素质
师徒关系复杂,容易产生矛盾。学徒制成败的关键在于师傅与学生之间个性化的教育过程。期间,学徒学到了课堂教育中难以获得的不可言传的具体知识;师傅不仅要传授学徒技能,更是学徒在职业精神、价值观、人生观上的引路人。职业院校的学徒正处于叛逆期,师徒观念差异大,容易产生矛盾。加上“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观念,也影响到师徒关系的和谐。为了建设健康的师徒关系,增进师徒的了解和感情,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
1.举行拜师仪式,增强仪式感和庄重感,明晰师徒关系,增进师徒情感
学校和企业联合举办拜师仪式,弘扬现代学徒制理念及传统拜师文化,宣传尊师重教的理念及意义。我们通过这种仪式感极强的传统形式,教会学徒尊师重道,对师傅产生崇拜感和归属感,加强师徒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学徒更加尊师,让师傅更有带徒责任感。
2.举办校企月度拜访活动
每月举办一次校企月度拜访拓展活动,形式多样,每期一个主题。活动除了学徒参加之外,企业教练和学校导师同时参加,和学徒一起互动。这种气氛热烈、动感很强的活动,可以消除师徒之间的陌生感和隔阂,使他们在工作、学习之外,多一条彼此了解、增进情感的渠道。
3.潜移默化,传承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所以,“A+雏鹰计划”项目中师徒之间除了技术传承外,校企双方都注重倡导精神文化层面的师徒传承,并把它视为师徒传承的重要内涵。魏源有云:“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以“技”“艺”“道”为核心的工匠精神不单指工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孜孜追求,更是对技艺不断提高的精神理念。依托师徒制传承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在师徒关系中潜移默化、不断注入活力的工匠精神。
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最终的主体都是学生。“A+雏鹰计划”项目的学徒是其中重要的利益主体,而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之一就是在建设过程中促进学徒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与发展。在试点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希望借助校企及社会各方资源,通过校企双导师的共同努力,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线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John Scott.Overview of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M].American Techinal Publishe,2008.
[2]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
[3]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