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岗位人才需求现状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对措施
2020-03-24王艳丽黄金凤高彩梅张春华吴洋黄起涛
王艳丽 黄金凤 高彩梅 张春华 吴洋 黄起涛
[摘 要] 健康中国形势下,中医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轨道,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激发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活力。为保障我国中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中药调剂岗位高素质人才需求凸显。
[关 键 词] 中药调剂;岗位需求;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08-02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力资源。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根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高等教育分为精英型、大众型和普及型,我国现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即从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医药卫生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贴近社会需求。
一、中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三部分内容,进行战略性部署。《“健康龙江2030”规划》在中医药促发展、药品供应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安排。党的十九大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大力发展与健康相关的民生工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调剂岗位人才岗位需求及现状
为保障我国中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现迫切需要一大批受过正规中药学教育的专业型、技术技能型、应用型、通用型、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医院、社会药房及医药企业需求医药类院校的毕业生达到了80%左右。而在人才类型的选择上,东部地区有30%以上的单位会选择专业性人才,另外,医院也会侧重于对技能的要求;而医药企业除技能性外还相应地要求人才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对于中部地区,医疗单位对专业性、技能性的要求更高。
三、职业教育提高中药调剂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和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三方面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中药调剂人才培养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
(一)革新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中医思维培养,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中医药专业主体地位,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强化学生药品质量第一和依法从业的专业意识,培养出掌握中药安全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质量检查、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药品销售和质量管理知识,能从事中药调剂、用药指导、中药质量检验、中药贮存与养护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中药调剂岗位是中药专业毕业生一个主要工作领域,是中医知识与中药知识相结合的枢纽,中药调剂技术更是中药专业毕业生的一项实用技能。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够用,技术能力够强”。学生应当在在校期间获得充分的培养和训练。
1.提高教师岗位能力
职业教育培养的重点在于实践能力培养,而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1]。尤其中药调剂技术课程需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中药调剂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呈现实际的工作场景。双师型教师更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建立高年资中药大师带徒制度
中医药学延伸发展至今,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很多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课堂教学形式后,失去了案例现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中药调剂工作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长期接触药材,辨别药材的真伪优劣,感悟药性,了解中药配伍应用,在调理过程中体会工作要领和吸取经验,在发药指导过程中提高药学服务能力。“师带徒”育人模式目前重新被认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师带徒”符合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学生近距离跟师学习,实际锻炼机会更多,不仅有“术”的收获,更受到高师“德”的影响,这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3.提供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
职业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药调剂岗位工作常态设置模拟实训室,并配备足够的实践课学时,创设多种工作情境,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突出强化学习处方中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药物别名、处方应付、调剂操作工具使用及计价等。并且在实操训练过程中注意渗透中药调剂职业精神教育。调剂技能作为影响中药临床应用的核心技术环节,其调剂质量直接关系中医临床疗效。加强调剂人员的审方、调配、复核等关键技能培养和锻炼,有利于健全和完善药学服务[2]。
4.提倡校企合作育人
职业院校应与中医院药房、中医门诊等用人单位,建立稳定校企合作关系。首先,有利于促进就业。“出口旺,则入口壮。”高就业率可以带动高招生量,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发展。其次,校企合作形式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贮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提升。最后,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进而扎实专业知识,掌握更多职业技能,人才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毕业后具有更大的就业竞争力[3]。
5.加强相关专业课的联系
中药调剂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五个环节。中药调剂人员从事调剂工作中,审查处方用到方剂学君、臣、佐、使和方剂变化知识,调剂取药用到中药鉴定、中药炮制和制剂知识,发药交待用到药学服务知识,管理中药饮片用到中药储存与养护知识等。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专业知识点之间的串联。
6.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
将微课、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有利于中药调剂操作的展示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形式和功能兼备,既扩大课堂空间,丰富教学内容,又使“高师进课堂”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并且数字化资源可储存、可回放、可模仿,更有利于学生实操能力训练[4]。此外,还有利于实现相关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
7.以赛促教
在中药调剂教学中嵌入中药技能大赛标准,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岗位竞争意识和追求进步、精益求精的意识。在实施中,以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参考中药调剂技能大赛标准设置评价标准,促进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教学[5]。
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养通用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完成“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职教目标,为中医药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助力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发挥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天放.培育“双师型”教师 破解职教突出矛盾[N].中国商报,2019-02-27(1).
[2]刘晔,赖陈雄.临床药师在现代药学服务中的作用调研[J].中国药房,2008,19(19):1513-1515.
[3]刘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問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4]任旻琼,樊青玲,陈靖,等.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3):36-38.
[5]张黎黎,郭彩娥,林璞粤.基于中药技能大赛的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6):34-36.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