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祁奚
2020-03-24祁文林祁晓燕
祁文林 祁晓燕
祁奚生于前620年,卒于前545年。据史料记载,他是春秋时期晋献侯的第四世孙,本姓姬,因晋国公封食邑于昭馀祁(当时食邑之地囊括今天的整个晋中盆地及周边山区丘陵地带,中心区为今祁县)而改姓祁,故名祁奚,字黄羊,历仕晋景、厉、悼、平四公,官居中军尉,是朝中大夫之一。他以国家社稷为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尚公”精神,曾受到孔子的崇尚和赞誉。他正直无私救人不图回报的品格成为千古佳话,广为传颂。
不避亲仇 荐贤唯才
祁奚画像
晋悼公时,祁奚受到重用,命他出任中军尉要职。晋悼公认为他做事“果而不淫”,就是果断而又适中。在“祁奚请老”时,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唯恐耽误晋国政事,请求告老还乡,解甲归田。晋侯问谁可以接替其职务,他推举了一个名为解孤的人。正准备任用之时,解孤不幸暴病去世。晋侯又让他推举一位接替他的人。这时他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为中军尉。祁奚先举解孤,与之有私人仇恨,后举祁午,乃自己的亲子。晋悼公听后不解地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答道:“主公问的是谁可以任中军尉一职,并没问谁是我的儿子啊。”晋悼公又质问道:“真不知贵公子有何能耐,今日之荐,难道不怕引来流言蜚语,让人家说你出于私心?”祁奚评价他的儿子说:“午之少也,婉如从令,游有乡,处有所,好学而不戏。其壮也,强志而用命,守业而不淫。其冠也,和安而好敬,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直质而无流心,非义不变,非上不举。若临大事,其可以贤于臣。(《国语·晋语七》)”说明祁午在少年时代,婉顺听话,出外游戏,告知家人去向,有事留游,告知家人所在的场所。青年时代,意志坚强,勤奋学习,谨守学业而不杂乱无序。及至20岁后,为人谦和而彬彬有礼,对小事表现出仁祥的态度,面临重大事情,亦能镇静自若面对。性情质朴耿直而不放纵,做事适宜,非长辈教诲而不为。如果他担当重任,做得可以更好。晋侯听取了祁奚对其儿子的评介,便任命祁午代替其父担任了中军尉这一要职。祁午在任期间果然不负所望,表现优秀,“军无秕政”(军中从未出现过错误的命令与举措),战功卓著,同样被封为大夫,得到朝野上下的敬重。
祁奚塑像
时人对此颇有论述。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对祁奚给以极高的评价。《左传》在评论祁奚的此一善举时,引用了《诗经·小雅》“维其有之,是以似之”的诗句,表示赞赏。意思是说,因为祁奚是一位有德之人,故能举似己者。他所举的解孤、祁午,都与他一样,皆为有德之人。如解孤,相传他是祁县东冀里人士,为人正直,为官清廉。韩非说:“解孤举邢伯柳为上党守,柳往谢之曰:‘子释罪,敢不再拜。曰:‘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意思是说,解孤荐举邢伯柳为上党守,而他们曾因私结怨甚深,但这并未影响解孤对邢伯柳能力的肯定。当邢伯柳为此向他道谢时,他便坦率说明,他是公私分明的,私怨不可能影响他的为公,但为公也不可能等于了结以往的私怨。说明解孤与邢伯柳在这方面的表现,与祁奚同解孤两人的关系是十分相似的。
请免叔向 不图恩报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晋平公六年(前552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史称“栾盈之难”的事件。
栾桓子娶范宜子之女为妻,生子名怀子,就是栾盈。栾范两家结为姻亲,主人同为晋国大夫。当时范宣子为正卿,栾氏是公室的强族,他们之间本来存在着很深的潜在矛盾,栾盈的父亲过世后,其母和管家州宾私通,并将栾氏的家产私吞,欒盈为此不满。其母当心他会前来讨伐,诬告说栾盈意图叛乱。母子反目,引发栾范之间的公开冲突。范宣子凭借职权,乘机驱逐外甥栾盈出境,同时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软禁了羊舌虎的哥哥羊舌肸(叔向)。有人便对叔向说:“你受这样的罪,太冤枉了。”叔向却说:“那些死了的和逃跑的,又怎么样?难得这等清闲和逸脱啊,就这样了此一生吧!”为人贪财有谋的晋国大夫乐王鲋得知这一消息后,前去圈禁处,见到叔向说:“只要你肯出钱,破财免灾,我就为你求见君主,请他释放你。”听了此话,叔向没有理会,乐王鲋离开时,也未拜谢。家人都埋怨叔向,叔向说:“只有祁老大夫才能救我啊!”听到这话,家中老仆人都看着着急,就问道:“乐王鲋是主公面前的红人儿,他要到君主面前请求赦免您,您却不理会。我们认为远在天边的祁大夫无法办到的事,您却说必须由他,为什么呢?”叔向说:“乐王鲋是贪财之人,而且从不敢违背主公之意,是顺从君主的人,你说这怎么能行?祁大夫举荐外人不遗弃有仇的人,举荐熟人不遗漏亲人,难道他会遗漏我吗?他肯定会救咱们的。”说着叔向又引用《诗经》中的话说:“‘有正直的德行,天下人都会顺从,而祁大夫就是这样正直的人啊!”
祁奚父子墓为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祁奚已经告老还乡了,听到叔向被软禁的事,赶紧坐上驿站的马车不顾路途颠簸,直奔晋都拜见范宣子。二人见面寒暄几句后,祁奚就单刀直入地说:“我是为求赦免叔向而来。”范宣子一听,很不高兴地说:“叔向犯包庇之罪,罪不可恕!”祁奚却不紧不慢地说道:“《诗经》说,‘给予我们恩惠无边的人,子孙后代要永远铭记。《尚书》说,‘智慧的人有谋略训诲,应当相信和加以保护。叔向长于谋划而少有过错,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他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即便是他的十代子孙有过错,也还是应该赦免,以此来勉励有能力的人为国家效命。如今一旦因兄罪而得祸,便要被处死,从而丢弃国家栋梁,这不是糊涂吗?”祁奚还举出古代先贤的例证劝说范宣子,他说:“舜帝杀了治水无功的鲧,却能继续重用他的儿子大禹;商王太甲因少时荒淫而被宰相伊尹放逐过三年,当他改过自新重掌王位后,却对伊尹毫无抱怨;周初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叛乱被杀,而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周公却能继续辅佐成王,匡扶天下。您为什么就要因为羊舌虎的缘故抛弃国家的柱石呢?如果您与人为善,谁还敢不竭力为国!多杀人又何必呢?”
范宣子听罢祁奚引经据典之言,面露喜色,很是信服,便同他一起坐车去见晋平公赦免了叔向。出于公心的祁奚虽然挽救了叔向,却并不与之相见,径回食邑昭馀祁。而叔向认为祁奚是以社稷为重而救了他,所以不因私情去向祁奚致谢,而是径直去朝见晋平公。
这就是先有不隐亲仇,为国荐贤;后而不图恩报,为国保贤的晋国大夫祁奚名载史册的感人故事。祁奚晚年是在其封邑祁县度过的。逝世后葬于山西省祁县古县镇荣任堡村北阎名村境内,其子祁午葬于其右侧。《祁县志》将其列于“乡贤篇”的首位。据《山西通志》记载,祁县、盂县有祁大夫庙。《太原府志》也记载,在祁县西关建有祁奚祠,明代就已存在。这些记载进一步说明,虽然祁奚至今已辞世2500余年,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后人的缅怀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