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分析

2020-03-24崔艳丽杨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高职

崔艳丽 杨波

[摘           要]  全面实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基本任务。立足高等数学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其文化底蕴,分析高等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旨在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關    键   词]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科学精神;职业素养;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24-02

为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上海市相关高校率先开展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探索和改革,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上海经验。随后浙江、江苏等多地高校也积极进行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强调:“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国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类似的教育教学改革,各个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推进中。

作为高职院校理工类和经济类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具有开课时间长、受众面积广、学习时间连贯、学生普遍重视的优势,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改革措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渗透国家意识、理想信念、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人文情怀,在培养学生理性思辨、明辨是非能力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就完善人格魅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是当今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一、高等数学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1.高等数学常常在大学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这是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阶段,是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渡期,也是奠定大学思政方向的关键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课程思政,寓德于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精神,缔造人格魅力,厚植爱国意识和科学精神,是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2.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类和经济类各专业公共必修课之一,学生毕业后均供职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而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准,充分利用高等数学课堂主渠道,潜移默化地渗透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是高校开展思政育人的必要途径。

3.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典型案例渗透理想信念、价值导向、文化自信、奉献精神,一方面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知识点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改善教学效果。因此课程思政可以反哺课程建设,使数学学科变得更加有深度和具有创新性,这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高等数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

1.从课程定位上看,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理工类、经济类、医学类专业普遍开设,学生普遍重视,影响范围较广,为适时开展思政育人功能提供了优渥土壤。

2.从课程内容上看,高等数学教学涉及极限、导数、积分、概率论、级数等内容,知识面广、应用范围大,其知识往往揭示普遍规律,透视哲学原理、通用性强,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对指导学生进行理性批判和辩证思考,获得理性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例如,在数列的求和问题或两个重要极限的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银行贷款复利问题,联系“校园贷”“套路贷”案例,揭示其计利方法、违法途径和严重后果,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消费习惯,增强安全意识,远离非法贷款,灌输安全教育。

3.从课程文化上看,一方面高等数学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数学概念的起源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知识结构。同时数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也饱含曲折,感受数学发展的曲折道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探索精神。另一方面,我国具有辉煌的数学历史成就,便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家意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如刘徽的割圆术是世界公认首次将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引入数学证明;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领先西方1000多年,《九章算术》中关于负数的概念早于印度800余年,“杨辉三角”早于他国400余年。中国古代数学还有勾股定理、十进位制计数法、剁积术、珠算、《算经十书》等文化瑰宝,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入这些辉煌历史成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中国的近代数学发展相对滞后,又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国家责任意识。

4.高等数学人文资源丰富,数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如欧拉、牛顿、莱布尼茨、拉普拉斯、柯西、拉格朗日、高斯等杰出的数学家,他们在数学界及相关学科中的影响力均十分显著,可以说数学史就是数学家的奋斗史、拼搏史。深入挖掘数学家曲折的学术奋斗故事可以激励学生脚踏实地,从容对待挫折和磨难,向着心中理想不断奋斗,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培养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高等数学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一)课程因素

高职教育中的高等数学课程学时少、任务重,教学内容多以知识化、技能化组合,本身的数学思想渗透时间尚且有限,在充分融合专业思想的基础上再次融入思政教育的要求,传统课堂方式难以实现。任课教师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掌控和实施能力。

(二)知识规律因素

高等数学为揭示客观规律的课程,本身无关思想政治立场,在严密的逻辑框架之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需要教师从思政角度深入、细致地挖掘和渗透课程中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素材。且开设高等数学专业多为理工类、经济类专业,学生思维习惯于发现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应用,如何将思政元素与高数知识有效结合,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恰当地灌输思政思想,需要教学团队投入大量精力仔细挖掘。

(三)学生因素

在机遇与挑战、困难与诱惑并存的现代社会,一些大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对自己、对社会、对学习没有信心,丧失理想、缺乏目标。加之大部分高职学生不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基础,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和学习自律性较差,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其推理运算过程十分严谨,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存在畏难心理,给实施课程思政带来较大挑战。

(四)教师因素

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并非思政专业教师,其对思政领域的理解可能不够透彻,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和要求的掌握也不够专业,从课程知识中汲取理想信念、价值引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高数教师长期专注于知识体系的研究,专业核心素养和职业精神需求认知有限,在深入挖掘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职业精神时较为吃力。数学教师必须密切联系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挖掘知识中的隐形育人要素、精心设计思政育人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一种教学体系。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上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意识,加强学习,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长期渗透和熏陶,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用好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形成高等数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好高等数学课程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功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解从霞,李光九,耿延玲,等.专业课“课程思政”策略的构建与实践:以基础化学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11):38-44.

[2]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Z].2017-12-04.

[3]朱超,张莎,任心豪,等.关于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203-204.

[4]李艺英,于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访谈录[J].北京教育(高教),2019(6):23-26.

[5]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6]歐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

[7]杨威,陈怀琛,刘三阳,等.大学数学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线性代数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3):77-79.

[8]许洁,潘淑平.思政教育走入高等数学课堂[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2(2):45-47.

[9]高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6(3):60-66.

[10]张宁,王偲.高等数学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79).

[11]吕亚男.从数学文化视角探讨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J].西部学刊,2019(85).

[12]吴慧卓.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9,35(5):40-43.

[13]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5):38-43.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高职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