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2020-03-24梁国坤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0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

梁国坤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进步的历史,它蕴涵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且深远持久力。本文主要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

引言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五千年文明史”之说,它不仅记录着中国五千多年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变迁;而且还影响后世留下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及其所蕴含深厚人文内涵与底气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等方面,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百年不倒之势和昌盛风采中具有重要意义。

1.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因

1.1教师受教研压力的影响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精华之一被选入普通中学课本并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同时语文教学内容涉及到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知识点多且杂难免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近年来,语文学科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新课标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并将其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提上日程;同时也提出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来指导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与学习活动之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内容;而这就使得教师们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实际语文备考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往往被忽视。这就导致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不够深入,甚至是被边缘化。

1.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统治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道德、思想观念为核心,把知识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将升学率视为一切教学活动最终目标。这种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是一种狭隘化、机械性甚至功利主义。而语文学科则以其独特且丰富多彩著称于世;从人文精神方面来说:“文质兼备”是古代文人学士追求高尚生活境界的基本诉求和最高水平要求;“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应试教育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学习而忽视了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方面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上对文质兼重、机械性理解为追求考试笔数高与分数低的“成绩”观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标;重视人文精神层面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并将其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来认识自己,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

2.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2.1合理利用古诗词,挖掘传统文化广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文学作品当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提高文学素养、开拓创新思维。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更加有兴趣。例如在《论语》一诗中就融入了“尊长”这一思想。这便是对古人言简意赅的话语表达方式之一;而在《孟子子·勉励篇》中则将孔子的“爱生之材,舍生取义于己,仁者,人之所至也”这种谦逊、仁爱的优良品质充分展现出来。在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浓厚地热爱。

2.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索传统文化深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或者某部作品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并能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自觉、自发的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人文内涵以及深刻影响深远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挖掘研究利用好这一资源进行渗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便捷的地方之一,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通过查阅资料,去閱读文献等多种途径获得。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来提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次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培养。

2.3提高教师修养拓展传统文化宽度

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课堂,可以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规范、文学修养等方面培养自己独特而丰富内涵,同时也应注意加强自身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君子爱财”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之一蕴含着深厚情感色彩;孔子曾说过:天下无不仁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理解和体验、品读与鉴赏等方面能力;语文课堂上要多角度解读中华经典作家笔下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是一个民族气节以及人文情怀之美育价值取向,从作者生平国风到诗人人格崇高、文以载道建精神、至诚入言精神。

2.4挖掘教材内涵,培养传统文化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首先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如古典小说、古代诗歌等是古诗词研究较多且较为深刻的地方;而现代散文则比较丰富多样,内容涉及范围广;此外还有一些名人轶事等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与鉴赏。其次还要在课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例如,中国古代文人志士或诗文作品《登高》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风貌以及民族情感进行了深入挖掘。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根与原生态,具有深远意义和教育价值。在新课改不断发展变化下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思想内涵的精髓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有效整合教学改革探索新思路以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应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观及人生目标定位,提升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传承能力建设,加强语文学科教育研究力度、创新能力建设等。

参考文献:

[1]马怀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J]. 课外语文,2020,20(009):43-44.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蒙山县陈塘中学)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