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名镇张秋访古

2020-03-24胡其伟

大众考古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河

胡其伟

山东阳谷县张秋镇历史悠久,其名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北宋设张秋镇,元时称“景德镇”。明弘治七年(1494),运河决口,景德镇惨遭淹没,填塞决口告成后,更名“安平镇”,明末又改称“张秋镇”。

张秋虽然一直是镇的建制,但因为紧邻大运河,历史上一度比县城、州城还要热闹些。当地人自古以“城”自居。有一个歌谚:“张秋城,两半个,中间夹着运粮河。”而这座“城”又分别归三个县管辖,运河以东属东阿县,运河西以东西大街为界,南属寿张,北属阳谷,所以俗称“三界首”。三县和两府在镇上都有常驻官员,各有衙门,号为“五衙门”。和许多运河边的城镇一样,当年繁华时,张秋也有米市街、糖市街、柴市街、锅市街、缸市街、果市街、竹竿巷、席市街等七十二街八十二胡同。城内有关帝庙、城隍庙、玉皇庙、文庙、玄武庙、观音庙、娘娘庙、清真东大寺等寺庙观祠四十余处,城外还有著名的景阳冈。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茌平人王日高在《张秋志序》中称张秋“为河济一都会,东连九仙、陶乐诸山,汶水贯其中”。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言及张秋“与青州之颜神镇、青莱间之景德镇并称山东三镇。镇夹运河而城,旧为贡道之通渠,实扼南北之咽喉,襟带济汶,控引江湖,盖鲁齐间一重镇也”。

时过境迁,如今的张秋再也寻找不到当年的繁华。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改道从这里切断了运河,张秋从此交通闭塞,这座曾经不让苏杭、比肩临清的北方名镇迅速衰落。如今流经古镇的运河,河道浅涩狭窄,已无航运功能。曾经熙熙攘攘的运道成了鹅鸭的乐园。古镇的古建筑也几乎荡然无存,唯有跨河而立的一座年代不详的石桥,还留下了一丝往日的痕迹。

发现万恭石碑

我们在河东村一户村民的房前发现一尊铁牛,卧伏在青草丛中,通体锈迹斑斑,牛角似被砸断,然双目炯炯若有灵通。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牛被视为大地的象征和大地的载体。《周礼·地宫·大司徒》云:“牛,能任载地类也。”河南安阳曾出土殷商时期的大理石雕双兽纹案就是以牛为底座,表现了牛的“载地”功能。而在传统阴阳五行观念中,牛五行属土,土克水,是当然的治水灵兽,被赋予了镇水怪、抵御蛟龙的功能。关于铸铁牛可以抵御洪水的说法大概始于唐代,明代民間广泛流传刘伯温设“九牛二虎一只鸡”作为镇水法宝的说法。清康熙四十年(1701),朝廷在洪泽湖周边,故黄河、淮河下游至入江处设置“九牛二虎一只鸡”于水势要冲,以期镇水安澜,同时亦作为水位测定的标识,通过水位上涨到动物脚、身、颈的位置,判断水患发生的可能性及开闸泄洪的必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国家不惜一切代价,以“九牛二虎之力”治理水患的决心。

仔细看去,眼前这头牛似乎并非镇河铁牛,其作跪立负重状,牛背平坦,背上一坑似可安置石碑。果然,在该村民家的柴火垛下面发现一通石碑,碑整体已断为两截并有若干残破,碑阳上书“戊己山”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清晰可辨。细看落款,竟然出自明代治水名家万恭的手笔。可惜因碑倒卧,不知碑阴是否有文字。

石碑由来考证

万恭(1515—1591),字肃卿,别号两溪,江西南昌县武阳镇游溪村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任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等职。隆庆六年(1572)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万历二年(1574)被劾罢官,写过一本《治水筌蹄》的书,提出治理黄河必须因势利导,用堤防约束就范,使之入海,这样才“淤不得停则河深,河深则永不溢”。他这一治河思想,对于当时治河是一重大创新。以后潘季驯治河时,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践和发展,提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延续应用达数百年之久,极大影响了今天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

所谓戊己山,据《张秋志》载:“弘治七年(1494),塞决河成,通政使韩公鼎筑龙潭之上,名曰戊己山。列为三峰,环以松桧。后有莲花池,潋滟可爱,及河东建城,莲花隔在城外也。”考“戊己”在风水学里为天干土,位在中央,克水泄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且戊己土为五数,五黄土位居中央,号令四方,所到方位如君临,百官臣服不得干犯。于张秋建戊己山一则祈望以土镇水,永绝水患;二则表示此地当运河之中,黄运交汇,于治河至关重要之地。据载,原来的“戊己山”山前还有一座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的古庙“显惠庙”,据成化年间(1465—1487)山东清平人张天瑞《重修显惠庙记略》载:“弘治癸丑春,河决张秋,阻漕道坏民田,于时九重宵旰,抱瓠子之忧,遣重臣筑塞之。工成而更名曰安平,仍赐祠祠河神,祠名显惠。……先是东庑有祠,祠荧惑,西庑有祠,祠子姆(待考)。良无谓。至是祠荧惑于东街。别为殿三楹革名锡胤祠以祠子姆。又为楹东向三,藏仪仗,西向三,藏祭器,钟鼓楼各一,翼列左右以相向。庙初惟一门,来谒者行墀道上,几于亵,于是凿两堧而门焉。又为东西庑以祀河神之凡当祀者像二十,仿东坡徐州黄楼之遗意濒河之厓,聚土为山命曰戊巳,盖有厌胜之意焉。”文中提到的“荧惑”即火星。由于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厌胜”,古代一种巫术,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

不知何时,显惠庙又改祀天妃。天妃又称妈祖、天后,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被视为护航女神。行船的漕兵、船家、水手等为祈求航行安全,便在沿途险要之处或重要城镇建起天后宫。依旧例,船主们祭祀是先到附近的作坊定制一只格局和自己的船一模一样的船模,然后连同供品进献给天后,以答谢娘娘的保佑。对天妃的信仰最初起于北宋泉州、莆田一带,后来慢慢扩展,元明清时已经遍及广大沿海及一些内河流经地区。近代,许多沿海居民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生活,天妃也伴随着漂流海外的华人被带到了南洋等更远的地方,在这广大的地区遍布着数不清的天妃神庙,这些庙宇多称为天妃庙、天后庙、海神庙等。

戊己山遗址在今天张秋东北隅运河东岸,原为一圆形土山,高30米,现残高仅2米许,占地约5亩。旧志将“戊己雄峙”列为张秋一景,称“黑龙潭上中峰隆起,松桧阴森,郁然有云蔚之色,其巅一亭,即梁父、徂徕可坐而招也”。几十米高的土包“有云蔚之色”,显然有些夸张。明工部郎中、学者谢肇淛在《登戊己山感事》的诗“龙潭东注后,禹力至今存。水怪庚辰镇,山形戊己尊。云帆千里目,桑梓万家村。莫问前朝事,古城有狼痕”,用了《太平广记》和唐人李公佐《戎幕闲谈》中的典故,大禹用庚辰制服了无支祁,“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徒淮阴龟山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无支祁是淮河水神,猿猴形状,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有人认为是孙悟空的原型。谢肇淛以制服水怪的“庚辰”对震慑水患的“戊己”,可谓绝对。

其他胜迹

在张秋还有一座名为“北海龙王故里”的似庙非庙建筑,可惜大门紧锁,未得入内一探究竟,外观看来是刚刚修建不久的建筑。北海龙王名为敖吉,其故里因何在张秋,回来后遍翻古籍也未得原委,只好留作后人解读。

在张秋,关于神医任疯子的许多传说广为流传。这任疯子走街串巷,治好了无数黎民百姓的疾病。他治病分文不取,并且不请自到,他用手摸摸、用嘴吹吹,病人就痊愈了,真是“手到病除,妙手回春”。我看到一通碑刻,上书“明蜕仙任风子墓”,成化间人,名山云云。香火较盛,香客络绎。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运河沿线湖泊环境变迁与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19BZS104),徐州市2020年社科基金《大运河徐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研究》(20XSS-07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中国矿业大学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运河
运河、繁花、稻花香,赖在北太湖挺好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
镌刻运河精神 相城“运河百诗碑廊”正式建成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今晚,我不看运河,只看你
运河人家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划船漂流于运河水间
以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视角认识大运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