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班规的制定与实施

2020-03-24黄晓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制定实施

黄晓星

【摘要】班规是班级能得到良性运转的保障条件之一。笔者从研究微班规入手,分别从“合情、合理、合法”“表率引领、公平公正、激励为主”阐述了微班规的制定和实施原则,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关键词】微班规;制定;实施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形成一个班风、学风良好的班集体,就必须有自己班级的管理规则,即班规。班规是一种极微观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规范,它是规范、约束以及引导每个班级成员,包括学生与教师的所有规则。对于小学生来说,采用字数简短、目标明确、富指引性的微班规有利于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营造一个秩序井然的班级环境。那么,如何制定微班规呢?微班规制定后又如何实施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微班规的制定

班规的制定是班规实施的前提。只有班规制定得合情、合理、合法,才能保证班规的实施能够畅通无阻,真正规范学生,建设良好班级秩序。所以,班规的制定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1.微班规的制定要合情

班规是班级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要求制定出来的微班规得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一些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道德行为根植于儿童的共情发展中。只有从情感上认同了班级的管理制度,学生才会自觉地去遵守和执行。就如皮亚杰所言:成人所施加的约束,如果是符合儿童心智中十分深刻的倾向的话,就会产生较大的效果。如果教师脱离学生实际制定微班规,实施的后果可能并不能达到教师预期,还可能会让班级氛围恶化。因此,教师在制定微班规时,应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并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有针对性地制定微班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可以上一节“制定微班规”的主题班会课,也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与学生一起集思广益制定微班规。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提高学生遵守班规的自觉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微班规的制定要合理

班规对学生的行为会产生约束的作用,班规不是条文越多越好,也不是字数越长越好。美国著名教育家卢安·约翰逊说过:“小心不要建立太多的规定。你建立的规定越多,花在执行上的时间就越多,列出的后果也就越复杂,而学生因为叛逆心理产生恶劣表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这就要求微班规的制定必须是合理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发展目标设计一条总领性的微班规,再引导学生恰当制定几条字数简短、内容具体、便于记忆的微班规。如班级总领性的微班规是“班级净静敬进”,学生在班级目标的引领下,可以依据班情制定“教室卫生要干净”“学习环境要安静”“对待师长要尊敬”“自我挑战要上进”等微班规,引导学生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创建一个团结上进的班集体。

3.微班规的制定要合法

班规属于制度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学生日常行为的指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制定班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教师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必须把好关,所制定出来的微班规必须符合我国的教育法规,不能与之相违背。2015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新特点,以培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可结合此版本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本校的校纪校规,有针对性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微班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发展。

二、微班规的实施

微班规制定好了,还要落实执行,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那么,如何实施微班规,让学生在微班规的规范、约束、引导下,逐步从“他律”变为“自律”呢?笔者认为也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微班规的实施要表率引领

俗话说:想要学生做到,教师先要做到。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利用微班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罗伯特S·费尔德曼说:“通过道德观察,社会规范提醒着他们从家长、教师以及其他权威人物那里传递过来的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他们注意到特定情境和某些行为之间的联系。这就增加了相似情境激发观察者相似行为的可能性。”從他的话可以充分看出教师作为榜样引领的重要性。微班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的,教师也是班级的一分子,微班规不但约束着学生的行为,也约束着教师的行为。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如果自己经常迟到,那这样的微班规,对学生又有什么说服力呢?相反,如果教师能成为微班规执行的文明表率,学生也会从中受到影响,在耳濡目染下依照微班规行事,那微班规的实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2.微班规的实施要公平公正

教师作为班级最直接的管理者,在实施微班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清末民初的慈善家何启曾经说过:“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教师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心或喜好偏向某一方,而要一碗水端平。如果教师偏袒自己喜欢的学生或班干部,而对后进生另眼相看,学生自然会看在眼里。一个无法公平公正处理班级事务的老师又怎么能得到学生的支持与信服呢?久而久之,可能还会激发他们对班规的反抗意识,那班级的矛盾也就油然而生了。如果教师能按照微班规严格“执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学生才能从心理找到平衡点,在接受微班规的约束时才能做到毫无怨言,不会觉得微班规是针对个人而定,而是班集体必须人人都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如此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对微班规的信任度,班级自然而然也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3.微班规的实施要以激励为主

印度的心灵导师克里斯那穆提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各种学术课程,还要培养学生完全的责任感。教师在实施微班规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为自己负责、为班级负责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的小主人。不可否认,即使最优秀的班集体,也难免会发生学生违反班规的事情。恰当的惩罚措施是必须的,但也不能一味惩罚。卢安·约翰逊认为:“惩罚性的方法可能会暂时改变学生的行为,但是这么做并没有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没有激励他们与成人合作。”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谅解与宽容。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教师应明确知道:微班规的实施是为了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得到进步,而不是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这个时候,教师不仿运用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发挥心灵育人的作用,以更多的关爱去唤醒他们的心灵,相信且鼓励学生去改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心灵的呵护,从而让他们从外在条件的约束变为从自我意识的提高会更有效。

班规是班级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之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微班规的制定与实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而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赵凯.好班规打造好班级[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罗伯特S·费尔德曼.儿童发展心理学:费尔德曼带你开启孩子的成长之旅(原书第6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22.

[3]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6.

猜你喜欢

制定实施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目标制定研究综述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制定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
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